大牛地氣田大18井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儲層物性及其成巖主控因素
本文關鍵詞:大牛地氣田大18井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儲層物性及其成巖主控因素
更多相關文章: 大井 物性特征 致密化 膠結作用 優(yōu)質儲層 溶解作用
【摘要】:以大牛地氣田大18井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儲層為研究對象,利用微觀鏡下研究手段和儲層物性數(shù)據等資料,研究了大18井上古生界儲層的巖石學特征、孔隙及物性演化特征、致密化成因及優(yōu)質儲層主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大18井上古生界儲層孔隙以次生孔隙為主,包括石英顆粒溶解所形成的粒間溶孔和粒內溶孔、晶間孔,偶見鑄?缀统罂;儲層平均孔隙度為7.1%,平均滲透率為0.34×10-3μm2,屬于低孔低滲儲層;壓實作用是本區(qū)儲層致密化的大背景,硅質、鈣質及黏土礦物膠結充填孔隙、堵塞孔喉是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是大18井優(yōu)質儲層形成的主控因素,特別是石英溶解最為發(fā)育,而綠泥石環(huán)邊膠結作用通過增強巖石的抗壓實強度、抑制石英次生加大保護原生孔隙,但不能增加儲層物性。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關鍵詞】: 大井 物性特征 致密化 膠結作用 優(yōu)質儲層 溶解作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72133;41472105)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ZX05009-00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12CX04004A)~~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油氣藏勘探開發(fā)過程中,對低孔低滲條件下發(fā)育的相對“高孔高滲”儲層的特征及成因機制研究日漸深入,形成了壓實、膠結和溶解等成巖作用是影響儲層孔滲性能的關鍵因素的共識[1-8]。近年來,大牛地氣田被公認為是一個典型的低孔低滲的致密砂巖氣田,其致密儲層逐步受到關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建麾;王海波;;杭錦旗地區(qū)上古生界油氣保存條件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1期
2 張杰;薛會;王毅;張金川;;鄂北杭錦旗探區(qū)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類型[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3 趙林,夏新宇,洪峰;鄂爾多斯盆地中部氣田上古生界氣藏成藏機理[J];天然氣工業(yè);2000年02期
4 劉辰生,郭建華,李維鋒,朱美衡,蔣小瓊;鄂爾多斯盆地富縣探區(qū)上古生界氣藏形成條件分析[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5 李振宏,席勝利,劉新社;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J];世界地質;2005年02期
6 李芳;蔣加鈺;楊彩娥;;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二3亞段儲層預測方法及效果[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5年S6期
7 儲昭奎;周文;李良;鄧禮正;謝潤成;;鄂爾多斯盆地塔巴廟地區(qū)上古生界氣藏高產地質因素分析[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06年02期
8 李仲東;郝蜀民;李良;惠寬洋;過敏;王震;;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壓力封存箱與天然氣的富集規(guī)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7年04期
9 魏柳斌;陳洪德;朱平;趙俊興;蘇中堂;;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段南北儲層差異性對比[J];斷塊油氣田;2011年03期
10 李振鐸,胡義軍,譚芳;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氣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劍;羅霞;單秀琴;馬成華;張水昌;戴金星;;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A];《國際有機裹體研究及其應用》短訓班第十四屆全國包裹體及地質流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馮少南;許壽永;林甲興;楊德驪;;上古生界的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981)[C];1983年
3 羅霞;李劍;單秀琴;馬成華;劉銳蛾;張永昌;戴金星;;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楊華;張文正;李劍鋒;昝川莉;;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的地球化學研究[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鄭茂華;沈金松;;鄂北上古生界測井資料氣層識別與評價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胡宗全;朱建輝;;渤海灣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資源潛力[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7 楊磊;劉池陽;;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上古生界測井層序地層研究[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冉利民;;塔巴廟地區(qū)上古生界測井資料氣層識別與產能預測[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鄭和榮;胡宗全;;渤海灣盆地與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藏條件對比分析[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苗建宇;李文厚;;鄂爾多斯盆地子洲-清澗地區(qū)上古生界儲層研究[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代儉科;埕島上古生界兩層段試獲油氣流[N];中國石化報;2013年
2 張抗;“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氣勘探新層系[N];中國石化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宋平;鄂爾多斯盆地橫山—靖邊地區(qū)上古生界儲層特征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2 王偉力;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規(guī)律[D];長安大學;2015年
3 過敏;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仲東;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壓力異常及其與天然氣成藏關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5 郭德運;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沉積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6 袁志祥;論塔巴廟上古生界隱蔽氣藏[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7 劉志武;華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儲層地質與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8 王滿;松遼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熱演化史恢復[D];吉林大學;2010年
9 姜燁;鄂爾多斯中東部上古生界層序地層與深盆氣儲層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3年
10 陳全紅;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積體系及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倩;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動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馬玉龍;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構造演化、巖性與裂縫形成關系淺析[D];西北大學;2015年
3 謝志鵬;東北地區(qū)上古生界熱力學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邢大全;松遼盆地上古生界構造特征探究[D];吉林大學;2015年
5 王亞麗;孤西潛山上古生界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6 李建軍;臨清地區(qū)中、新生代構造演化及其對上古生界的影響[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7 范昆;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上古生界油氣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8年
8 孫昊;東北地區(qū)上古生界變質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陳明奇;鄂爾多斯盆地延長南區(qū)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控制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09年
10 王玉環(huán);鄂爾多斯盆地西部前陸區(qū)上古生界沉積—儲層分析[D];西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112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91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