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井作業(yè)中保護裂縫性儲層的暫堵技術
本文關鍵詞:修井作業(yè)中保護裂縫性儲層的暫堵技術
更多相關文章: 裂縫性儲集層 暫堵劑 油氣層保護 氣井 修井作業(yè)
【摘要】:在儲層裂縫發(fā)育的油氣井修井作業(yè)中,為了阻止工作液進入裂縫,避免裂縫被堵塞,實現儲層保護,基于修井作業(yè)中裂縫性儲層損害機理研究成果和利用特種材料在裂縫端部形成暫堵的思路,研制出了一種新型裂縫暫堵劑。該暫堵劑在室內性能測試中能夠對縫寬為1~2mm的人造裂縫形成暫堵,暫堵材料在裂縫端部形成堆積而很少進入裂縫內部,容易解堵。大慶油田5口氣井現場應用結果表明,該暫堵劑能夠承受30 MPa的正壓差和140℃的地層溫度,暫堵形成后能夠大幅度減少工作液進入儲層,不僅實現了對儲層的保護,還能夠依靠負壓順利解堵,作業(yè)后氣井產能基本保持了作業(yè)前的水平。這說明在修井作業(yè)中采用暫堵技術保護裂縫性儲層是可行的。
【作者單位】: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fā)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石油大學);
【關鍵詞】: 裂縫性儲集層 暫堵劑 油氣層保護 氣井 修井作業(yè)
【分類號】:TE258
【正文快照】: 一些裂縫性油藏在作業(yè)后,產量卻并不像預測的那么高或產量嚴重下降。這是因為,在作業(yè)過程中油層被工作液污染,裂縫被嚴重堵塞,流動阻力增大造成的[1]。對此,目前常用的對策是減少工作液中的固相含量、避免近井壁地帶的封堵。然而,工作液中的液相進入儲層裂縫同樣會造成污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雷鳴;瞿佳;康毅力;劉大偉;劉艷艷;;川東北裂縫性碳酸鹽巖氣層鉆井完井保護技術[J];斷塊油氣田;2011年06期
2 閆豐明;康毅力;孫凱;李冬梅;杜春朝;;裂縫-孔洞型碳酸鹽巖儲層暫堵性堵漏機理研究[J];石油鉆探技術;2011年02期
3 楊枝;孫金聲;張潔;張希文;王成彪;;裂縫性碳酸鹽巖儲層保護技術研究進展[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09年11期
4 向陽,向丹,張朝舉,劉成川;平落壩氣田須二段氣藏巖心鉆井液損害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2000年01期
5 王新建,鄧素萍;裂縫—孔隙型碳酸鹽巖氣藏儲集層傷害因素的地質分析[J];天然氣工業(yè);1997年06期
6 顧軍;張玉廣;高玉堂;李天府;劉霞;;裂縫性儲層保護技術與鉆井完井液[J];油田化學;2007年01期
7 劉靜;康毅力;陳銳;劉大偉;楊建;何健;;碳酸鹽巖儲層損害機理及保護技術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6年01期
8 張振華,周志世,鄒盛禮;裂縫性碳酸鹽巖油氣藏保護方法[J];鉆井液與完井液;1999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春林,劉立,王麗;遼河坳陷東部凹陷火山巖構造裂縫形成機制[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年S1期
2 顧軍,向陽,何湘清,賈彪;裂縫-孔隙型儲層保護鉆完井液體系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3 陳亮,張世明,劉竹丁,米永田;石油鉆井控制技術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1期
4 馬朋舉;馬志偉;孫寧;孫紅衛(wèi);顧海紅;;強水敏超稠油油藏開采配套技術——以王莊鄭36-41塊為例[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2期
5 羅覺生;尹先清;肖遠牲;王玉燕;于寶石;曲乾生;龍霄;;海安油區(qū)袁101井區(qū)儲層敏感性試驗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8期
6 王建;封衛(wèi)強;袁浩仁;;純化油田低滲透砂巖油藏解除水鎖傷害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8期
7 張維山,陳宇;多級壓力引爆負壓射孔技術[J];測井技術;2001年05期
8 陳鳳,趙敏,金昕;大慶油田射孔液現狀與發(fā)展方向[J];測井技術;2005年03期
9 黃輔瓊,歐陽健,肖承文;儲層巖心裂縫與試件裂縫定量描述方法研究[J];測井技術;1997年05期
10 羅利,任興國,姚聲賢;花崗巖儲層裂縫評價及其橫向預測[J];測井技術;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一嵐;康毅力;李大奇;杜春朝;李冬梅;;綜合損害指數——評價縫洞型儲層損害的一個新指標[A];滲流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第十一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洋;;高能沖擊壓裂泄油技術在錦150斷塊的應用[A];2011年石油裝備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11年
3 顏林;;八面河油田難采儲量鉆井工藝技術[A];江漢油田難采儲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7年
4 張宏志;;儲層酸敏感性評價新認識[A];低碳經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蔚;楊林;蔡文淵;麻秀云;彭怡眉;;煤層結構的測井資料分析[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實踐[C];2007年
6 張流;;油田應力場和裂縫儲層特征研究的構造物理學方法[A];面向21世紀的巖石力學與工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四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賓;伊朗Garmsar區(qū)塊綜合評價及目標優(yōu)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張曉峰;井中裂縫的定量表征及其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楊寶泉;海拉爾興安嶺群儲層酸化工藝技術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4 孫慶友;大慶油田低滲透裂縫性油藏重復壓裂造縫機理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5 周路;早期油藏描述的意義及方法與技術[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6 秦啟榮;深部巖體結構面預測及其石油井壁工程穩(wěn)定性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7 顧軍;裂縫—孔隙型儲層保護機理與鉆井工作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8 夏顯佰;準噶爾盆地馬橋凸起白堊系、侏羅系砂巖成巖演化機制與成巖模式[D];成都理工大學;2003年
9 邱勇松;低滲透油藏滲流機理及開發(fā)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2004年
10 劉戰(zhàn)君;青西油田裂縫特征及其對開發(fā)過程的影響[D];西南石油學院;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紅;河間東營組油藏注水井深部酸化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0年
2 張志偉;安塞油田低滲透油藏裂縫對水驅效果影響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2011年
3 楊景勇;興隆臺潛山帶內幕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4 梅玉玲;松南讓字井斜坡帶儲層保護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5 陽興華;巴喀油田開發(fā)綜合調理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6 解建建;基于橫波分裂分析的裂縫檢測方法研究及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7 王雪梅;裂縫性儲層等效介質模型及地震波場傳播特征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8 賀雷;新型膜屏蔽鉆井液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9 苑珊珊;不同完井方式水平氣井產能評價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1年
10 沈占鋒;徐家圍子斷陷深層天然氣儲層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顧軍,向陽,何湘清,賈彪;裂縫-孔隙型儲層保護鉆完井液體系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2 陳忠,張哨楠,沈明道;粘土礦物在油田保護中的潛在危害[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3 劉樹根,,徐國盛,梁衛(wèi),張高信,龍成吉,王澤遠;川東石炭系氣藏的封蓋條件研究[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4 戴金星;中國含硫化氫的天然氣分布特征、分類及其成因探討[J];沉積學報;1985年04期
5 楊同玉,張福仁,孫守港;屏蔽暫堵技術中暫堵劑粒徑的優(yōu)化選擇[J];斷塊油氣田;1996年06期
6 趙佩華,DiJiao,MukulM.Sharma;裂縫性油藏中泥漿誘發(fā)的地層損害[J];國外油田工程;1997年08期
7 周遠田;巖石滲透率與其應力的關系及應用[J];礦物巖石;1999年01期
8 樊世忠,竇紅梅;保護油氣層技術發(fā)展趨勢[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1年01期
9 孫妥,林萬象;圍限壓力下的孔隙度、滲透率及其在儲氣巖評價中的意義[J];石油實驗地質;1993年04期
10 向陽,向丹,黃大志;裂縫—孔隙型雙重介質應力敏感模擬試驗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03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元慶,崔俊萍,楊小平,安元華;防漏型壓井液研究與應用[J];石油鉆采工藝;2005年S1期
2 李國韜;宋桂華;張強;楊小平;朱廣海;;大港地下儲氣庫注采氣井修井難點分析及對策[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10年01期
3 雍富華,鄢捷年;保護裂縫-孔隙性儲層的鉆井液技術[J];鉆井液與完井液;2001年02期
4 彭春耀,鄢捷年;鉆井液配方的均勻設計法[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5 羅學剛,周健;油氣層暫堵劑改性秸稈纖維的應用研究[J];石油鉆采工藝;2004年06期
6 羅學剛,周健;改性秸稈纖維油氣層保護暫堵劑室內評價試驗[J];鉆井液與完井液;2005年01期
7 劉凱;;一口待報廢氣井又恢復高產[J];天然氣工業(yè);1988年02期
8 劉紅,魏軍,宋世軍,甄劍武,楊云鵬,趙虎,劉學國,楊燕;鉆井液屏蔽暫堵技術在馬75井和文405井的應用[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9 梁銘;張耀剛;曹成壽;;氣井修井工藝實踐[J];石油化工應用;2007年06期
10 鄔國棟;王玉斌;鐘志英;李泌;張櫨丹;;GCP-2型低傷害氣井壓井液的評價[J];斷塊油氣田;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三喜;周俊昌;;固化水完井液在平湖油氣田的應用[A];第五次東海石油地質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劉中偉;張艷偉;;采氣樹及氣井地面建設集成橇一體化裝置[A];2011年石油裝備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11年
3 王繼偉;張嘯;王海樓;李晶;;注水井壓控結合大修作業(yè)技術研究與應用[A];低碳經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素珍;汪緒剛;程興生;鄒洪嵐;單文文;;ESEM在暫堵劑篩選評價中的應用[A];第十一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0年
5 馮勝利;郭玉眾;路春明;;柴達木盆地澀北氣田提高氣井單井產量工藝技術探討[A];中國石油石化工程技術和物裝手冊(第一分冊)[C];2003年
6 常玉連;王宇臣;詹冠杰;高勝;聶文平;程新穎;劉躍寶;;新型修井作業(yè)鉗的設計及仿真試驗[A];2009年石油裝備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9年
7 劉秀平;宋彥武;張彥福;;綠色修井作業(yè)配套技術[A];中國石油石化工程技術和物裝手冊(第一分冊)[C];2003年
8 王宇超;劉全新;王西文;胡自多;王述江;牛濱華;;寬方位角地震資料處理方法在ZDF含油區(qū)的應用[A];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論文專集[C];2005年
9 單金鵬;熊山中;韓中普;;膠帶式抽油機移動裝置[A];2006年石油裝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顏林;;八面河油田難采儲量鉆井工藝技術[A];江漢油田難采儲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通訊員 吳萍;氣井挖潛增產1.5億立方米[N];中國石油報;2009年
2 記者 劉憲廣 通訊員 胡新章;新疆采油三廠加快轉型步伐[N];中國石油報;2007年
3 特約記者 李傳富;蜀南氣礦四措施保用戶夏季安全用氣[N];中國石油報;2009年
4 特約記者 蔡曉青 通訊員 張曉華;讓“氣娃”健康成長[N];中國石油報;2010年
5 記者 彭旭峰邋岳雙才 通訊員 馬曉東 張?zhí)锇l(fā);長慶華北增產保兩會期間北京用氣[N];中國石油報;2008年
6 首席記者 崔曉農邋通訊員 趙軍 賈建偉;潞礦天然氣項目實現連續(xù)生產[N];山西經濟日報;2008年
7 范永光 楊興闖;瞄準日產氣125萬立方米目標[N];中國石化報;2008年
8 魏龍;陳明泉;川北打出優(yōu)質油氣井[N];中國石化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周澤山 特約記者 馮雪梅 黃斌;93.7%的背后[N];中國石油報;2010年
10 特約記者 李傳富;保渝西地區(qū)用戶“兩節(jié)”用氣[N];中國石油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聶文平;修井作業(yè)機械化裝置的系統(tǒng)仿真與實驗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2 王雷;暫堵實現選擇性堵水和酸化一體化技術研究與應用[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3 徐進;高溫高壓高產腐蝕氣井完井管柱及井口裝置損壞機理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4 盧立澤;氣井及氣藏優(yōu)化配產方法研究及軟件系統(tǒng)設計[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5 康七虎;考慮熱效應影響的氣井試井資料分析方法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6 付靜;氣井井下氣液分離回注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7 穆海朋;鉆井中封堵漏層和水層的理論研究及新型堵劑的研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8 楊宇;開發(fā)早期巖性氣藏動態(tài)描述[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9 顧岱鴻;低滲氣田采氣工藝理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10 汪建軍;功能型復合凝膠自適應堵漏技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厚英;大港油田新型保護油氣層鉆井完井液體系研究與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2 吳曉紅;吉林油田英臺地區(qū)油氣層保護技術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7年
3 熊志敏;保護油氣層射孔液的研究與應用[D];山東大學;2007年
4 趙強;水溶性暫堵劑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5 王巖;新型修井作業(yè)油管移運自動化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6 董小彬;水平井沖砂參數研究與應用[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7 程新穎;新型修井作業(yè)機械化系統(tǒng)耦合—集成建模與仿真[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8 尚萬寧;氣井優(yōu)化配產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2年
9 王堅;氣井采出水一體化處理裝置的研制及生產性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10 王曉影;變截面氣井壓力溫度預測綜合數值模擬[D];西華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672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86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