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油田J區(qū)八道灣組三維地質建模及應用
本文關鍵詞:克拉瑪依油田J區(qū)八道灣組三維地質建模及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儲層建模 砂體展布 含油性分析 儲量計算 挖潛建議
【摘要】:克拉瑪依油田J區(qū)八道灣組油藏于1992年投產,1996年完成老區(qū)開發(fā)鉆井,后又經歷了2003、2004、2005年連續(xù)三年東部擴邊及2006年新區(qū)開發(fā)。自2008年以后,整個油田含水率在90%以上,出現嚴重水淹,產液量及產油量急速下降。因此,深化油藏地質認識,建立定量的儲層三維模型,進行油田開發(fā)分析,指導區(qū)塊開發(fā)部署尤為重要。論文首先根據研究區(qū)的基礎地質資料以及相關研究成果,對研究區(qū)的構造、地層、沉積、巖性、物性、含油性及油藏特征進行研究?死斠烙吞颙區(qū)八道灣組油藏屬于稠油油藏,主力油層為J1b52、J1b53小層,儲層巖性主要是中砂巖、中細砂巖、砂礫巖和礫狀砂巖。其次,Petrel數據準備,包括井位坐標、補心高度、井深、小層分層數據、測井解釋數據等。然后,根據國內外三維建模研究資料,結合區(qū)域地質特征,確定建模方法及建模參數。研究區(qū)八道灣組為辮狀河三角洲相,因此選擇隨機性相對適中的球狀模型。變差函數的求取主要是設置順物源的主方向、次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參數,從而得到地質變量在空間上的相關性分布規(guī)律。再次,應用三維可視化地質建模軟件Petrel2009,建立儲層三維地質模型。根據斷層數據、分層數據建立構造模型;對儲層巖性進行序貫指示模擬(SIS),建立巖性模型;以巖性模型為約束,采用序貫高斯模擬法(SGS),建立三屬性模型。最后,對所建的模型進行分析和應用。進行砂體展布規(guī)律研究,各小層含油性分析,儲量計算,挖潛建議,并為數值模擬提供靜態(tài)參數場。
【關鍵詞】:儲層建模 砂體展布 含油性分析 儲量計算 挖潛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P628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緒論7-12
-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7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7-9
- 1.2.1 國外研究現狀7-8
- 1.2.2 國內研究現狀8-9
- 1.3 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及工作量9-12
- 1.3.1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9
- 1.3.2 論文研究的技術路線9-10
- 1.3.3 完成工作量10-12
- 第2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12-25
- 2.1 研究區(qū)開發(fā)歷程12
- 2.2 構造特征12-13
- 2.3 地層特征13-15
- 2.4 沉積相與沉積微相15-17
- 2.4.1 沉積相與沉積微相劃分15
- 2.4.2 各小層沉積微相展布特征15-17
- 2.5 儲層特征17-23
- 2.5.1 巖性特征17-18
- 2.5.2 物性特征18-19
- 2.5.3 巖性與物性的關系19-21
- 2.5.4 物性與含油性的關系21-22
- 2.5.5 巖性與含油性的關系22-23
- 2.6 油藏特征23-25
- 2.6.1 流體性質23-24
- 2.6.2 油藏溫度24
- 2.6.3 油藏類型24-25
- 第3章 區(qū)域三維地質建模25-59
- 3.1 研究區(qū)范圍及數據輸入25-26
- 3.1.1 研究區(qū)范圍25-26
- 3.1.2 數據輸入26
- 3.2 網格劃分26
- 3.3 構造建模26-31
- 3.3.1 層面處理26-28
- 3.3.2 斷塊分區(qū)及斷面處理28-29
- 3.3.3 構造模型制作及結果29-31
- 3.3.4 構造模型檢驗31
- 3.4 巖性建模31-50
- 3.4.1 巖性組成統(tǒng)計31-32
- 3.4.2 巖性建模32-34
- 3.4.3 巖性建模結果34-48
- 3.4.4 巖性模型檢驗48-50
- 3.5 屬性建模50-59
- 3.5.1 屬性分布(平均值、標準偏差)統(tǒng)計50
- 3.5.2 屬性建模50-52
- 3.5.3 屬性建模結果——地層物性模型52-55
- 3.5.4 屬性建模結果——地層含油飽和度模型55-57
- 3.5.5 屬性模型檢驗57-59
- 第4章 模型應用59-81
- 4.1 砂體展布規(guī)律59-68
- 4.1.1 砂體厚度展布規(guī)律59-62
- 4.1.2 砂體物性展布規(guī)律62-65
- 4.1.3 砂體含油飽和度展布規(guī)律65-68
- 4.2 各小層含油性分析68-74
- 4.2.1 J_1b_4~1地層含油性分析68-69
- 4.2.2 J_1b_4~2地層含油性分析69-70
- 4.2.3 J_1b_5~1地層含油性分析70-71
- 4.2.4 J_1b_5~2地層含油性分析71-73
- 4.2.5 J_1b_5~3地層含油性分析73-74
- 4.3 儲量計算74-75
- 4.4 挖潛建議75-80
- 4.5 為數值模擬提供靜態(tài)參數場80-81
- 第5章 結論與認識81-82
- 致謝82-83
- 參考文獻83-86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8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愛軍;侯定貴;張曉航;張鐵;王士龍;劉岳峰;;基于GOCAD的邊坡三維地質體模型的構建與應用[J];露天采礦技術;2014年06期
2 郭祥;王夕賓;郭敏;劉鵬;周興美;;三維地質建模技術在油藏描述中的應用——以大慶油田T區(qū)塊為例[J];中外能源;2013年10期
3 任俊吉;房龍;胡朝陽;孫豪飛;;三維地質建模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J];內江科技;2013年09期
4 孫通通;;儲層地質建模綜述[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年16期
5 德勒恰提;黃偉強;鄭愛萍;王威;;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九區(qū)八道灣組沉積微相與油氣的關系[J];新疆石油天然氣;2012年04期
6 唐美濤;;油藏描述中的儲層建模技術[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2年15期
7 李輝;王勇標;石富倫;秦宇波;王偉;代夢瑩;;鐘市潛二段開發(fā)后期儲層地質建模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5期
8 秦宇波;李君;王勇標;;KK油田精細地質建模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2年02期
9 鄒起陽;閻振華;徐陽東;莫麗麗;白曉光;何洪雨;;應用Petrel進行構造建模的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陳果;鄧莉;陳遠建;文永川;黃世偉;;河流相儲層地質建模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白海強;鄂爾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疊統(tǒng)延長組長2儲層三維地質建模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6107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61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