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凹陷薄互層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
本文關鍵詞:江陵凹陷薄互層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
【摘要】:江陵凹陷薄互層為低滲透儲層,是勘探的主力區(qū)塊。平面上斷層分布復雜,縱向上砂泥交互隔層差,儲層縱向上應力差異小,導致壓裂縫高易失控、加砂困難。特殊儲層特征影響壓裂施工規(guī)模與裂縫匹配性,通過對薄互層裂縫延伸方向及壓裂縫高擴展影響因素分析,結合壓裂縫高擴展規(guī)律形態(tài),開展縫高預測及綜合控制技術研究,認為影響縫高的主要因素為縫內凈壓力,采用組合壓裂液、組合排量,支撐劑段塞配套工藝,以及增效壓裂液和防鹽敏壓裂液兩種低傷害壓裂液體系等壓裂改造技術,可增強壓裂效果。江陵凹陷薄互層7井次的壓裂實踐驗證了這一認識,為預計控制儲量1 150×10~4 t的有效動用提供技術支撐。
【作者單位】: 長江大學;
【關鍵詞】: 江陵凹陷 薄互層 壓裂技術 縫內凈壓力
【分類號】:TE357.1
【正文快照】: (長江大學,湖北武漢430100)引言江陵凹陷新溝嘴組薄互層為低滲透儲層,是勘探的主力區(qū)塊,勘探預測控制儲量為1 150×104 t。薄互層儲層物性差、砂層厚度小、滲透率低等特點造成自然產能低。薄互層平面斷層復雜、連通性差,為斷塊油藏?v向上砂泥交互隔層差,儲層縱向上應力差異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治龍,尹成,黃德濟,董林平,張宗命;用多參量法計算薄層和薄互層厚度[J];石油物探;1997年04期
2 盧異;吳雪松;石倩茹;錢茂路;張志攀;陳紅;;薄互層地震響應及分頻技術的適用性分析[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年04期
3 路鵬飛;郭愛華;朱德獻;皮曉林;楊長春;;薄互層高分辨率分析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0年03期
4 徐偉慕;郭平;胡天躍;;薄互層調諧與分辨率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5期
5 趙繼龍;熊冉;陳戈;王俊鵬;劉玲利;;分頻重構反演及在薄互層儲層預測中的應用[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4期
6 胡明卿;;頻譜成像技術在高柳地區(qū)薄互層砂巖預測中的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1期
7 熊冉;趙繼龍;陳戈;;分頻重構技術在砂泥巖薄互層儲層預測中的應用[J];油氣地球物理;2013年04期
8 李躍,徐果明,施行覺,李光品;薄互層等效各向異性的實驗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04期
9 萬濤,高靜懷,陳文超,王寶江;三參數(shù)小波及其在薄互層地震資料分析中的應用[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5年04期
10 劉江,李漢川,郎豐吉;含鈣薄互層氣層解釋方法[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199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萬濤;高靜懷;;薄互層分析中幾種方法的比較[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徐果明;黃志斌;倪四道;王漢標;李躍;;薄互層地震參數(shù)的研究[A];1996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蔡威;陳文超;高靜懷;;基于Hilbert-Huang變換的薄互層信號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雍學善;劉全新;衛(wèi)平生;高建虎;劉軍迎;杜斌山;劉建新;;砂泥巖薄互層儲層預測的難點與對策[A];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論文專集[C];2005年
5 張紹紅;王尚旭;撒利偉;;夾層與薄互層油氣藏巖石地球物理特性儲層模型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陳小宏;唐鼎;;薄互層油藏時移地震監(jiān)測模擬研究[A];“慶賀郭宗汾教授八十壽辰”暨理論與應用地球物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特約記者 鄭水平 通訊員 吳冬;遼河曙光采油廠——復合技術為薄互層“舒筋活絡”[N];中國石油報;2012年
2 記者 陶文忠邋通訊員 曲鳳波 安娜;大慶采油九廠垂直縫薄互層壓裂新技術讓單井產量翻番[N];中國石油報;2008年
3 記者 汪亞萍 通訊員 李正才;大港油田:精細描述“識”薄互層[N];中國石油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高英;薄互層低滲透油藏壓裂開發(fā)裂縫擴展規(guī)律及產能預測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2 蘇小軍;遼河油田沈67斷塊薄互層砂巖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3 范洪軍;榮勝堡洼陷沙三段薄互層儲層地震預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麗媛;油藏地球物理技術在砂泥巖薄互層儲層預測中的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2 常正勝;基于時頻分析的薄互層分析方法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0年
3 張彥春;薄互層條件下的儲層地震預測方法與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4 左兆龍;薄互層地震反射波場數(shù)值模擬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5 蔣龍聰;薄互層儲層地震響應時頻分析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年
6 劉潔;基于廣義S變頻的薄互層識別方法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年
7 曲鑫;基于地震波頻率屬性的薄互層識別技術研究及應用[D];吉林大學;2013年
8 姜鐳;基于時頻譜特征的薄互層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9 張晶;薄互層時頻變化規(guī)律正演模擬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年
10 張亞志;薄互層儲層地震反射特征識別方法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3年
,本文編號:5747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7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