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源斷裂轉換帶識別及輸導油氣有利條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26 03:04
本文關鍵詞:油源斷裂轉換帶識別及輸導油氣有利條件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為了對油源斷裂轉換帶進行識別并研究其輸導油氣的有利條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構造帶、留楚構造帶和大柳泉-河西務構造帶為例,分析了斷裂的幾何學特征和運動學特征,確定出斷裂的強烈活動時期、形成及演化歷史,從而總結得到冀中坳陷的斷裂系統(tǒng)。根據(jù)油源斷裂的定義,厘定出溝通成熟烴源巖與儲集層并且在油氣成藏期活動開啟的油源斷裂。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劃分油源斷裂轉換帶的類型模式,然后根據(jù)油源斷裂轉換帶的類型和演化階段確定不同階段的劃分標準及依據(jù),總結歸納出斷距-長度曲線法、斷面斷距等值線法和斷面埋深等值線法等3種油源斷裂轉換帶的識別方法。在此基礎上,采用最大斷距相減法進行油源斷裂古轉換帶的恢復,分析油氣成藏期油源斷裂轉換帶的演化階段及形態(tài)特征。油源斷裂轉換帶輸導油氣有利條件主要分為油氣勢能差、砂體發(fā)育和裂縫發(fā)育等3個方面進行討論。以大柳泉-河西務構造帶和文安斜坡構造帶為例研究油源斷裂轉換帶部位的三維斷面形態(tài)及流體勢與油氣分布的關系,并利用古油勢能進行評價。以文安斜坡構造帶大面積展布砂體和留楚構造帶條帶狀展布砂體為例研究油源斷裂轉換帶與平面砂體沉積相及剖面砂體連通性的關系,并利用砂地比和砂體連通概率進行評價。以文安斜坡構造帶南部為例研究油源斷裂轉換帶與裂縫發(fā)育的關系,采用FRS軟件對裂縫分布進行模擬,并利用裂縫密度進行評價。油源斷裂轉換帶對油氣聚集的控制作用主要分為軟連接轉換帶和硬連接轉換帶這2個方面進行討論,其中不同傾向的油源斷裂軟連接轉換帶處油氣藏類型不同,傾向主要包括對向型和背向型這2種類型;不同傾向的油源斷裂硬連接轉換帶處油氣藏發(fā)育的部位不同,傾向主要包括順向型和反向型這2種類型,并分別結合相應實例進行研究。
【關鍵詞】:油源斷裂 轉換帶 識別 輸導油氣 有利條件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創(chuàng)新點摘要7-9
- 前言9-18
- 0.1 研究目的及意義9
- 0.2 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9-15
- 0.2.1 油源斷裂輸導油氣機制及優(yōu)勢通道9-10
- 0.2.2 轉換帶類型、形成機制及識別方法10-11
- 0.2.3 轉換帶的優(yōu)勢輸導油氣條件及證據(jù)11-14
- 0.2.4 轉換帶與目前油氣田分布的關系14-15
- 0.3 主要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思路15-16
- 0.3.1 研究內(nèi)容15-16
- 0.3.2 研究思路16
- 0.4 主要工作量16-18
- 第一章 油源斷裂厘定及其發(fā)育特征18-28
- 1.1 斷裂發(fā)育特征18-25
- 1.1.1 斷裂幾何學特征18-22
- 1.1.2 斷裂運動學特征22-25
- 1.2 油源斷裂厘定25-28
- 第二章 油源斷裂轉換帶識別及古轉換帶恢復28-37
- 2.1 油源斷裂轉換帶識別28-35
- 2.2 油源斷裂古轉換帶恢復35-37
- 第三章 油源斷裂轉換帶輸導油氣有利條件37-59
- 3.1 油源斷裂轉換帶處具有油氣勢能差37-42
- 3.2 油源斷裂轉換帶處砂體發(fā)育42-54
- 3.2.1 砂體呈條帶狀發(fā)育42-47
- 3.2.2 砂體呈大面積發(fā)育47-54
- 3.3 油源斷裂轉換帶處裂縫發(fā)育54-59
- 第四章 油源斷裂轉換帶對油氣聚集的控制作用59-68
- 4.1 不同傾向油源斷裂軟連接轉換帶處油氣藏類型不同59-63
- 4.1.1 對向型油源斷裂軟連接轉換帶59-61
- 4.1.2 背向型油源斷裂軟連接轉換帶61-63
- 4.2 不同傾向油源斷裂硬連接轉換帶處油氣藏發(fā)育部位不同63-68
- 4.2.1 順向型油源斷裂硬連接轉換帶63-65
- 4.2.2 反向型油源斷裂硬連接轉換帶65-68
- 結論68-70
- 參考文獻70-74
- 發(fā)表文章目錄74-75
- 致謝75-7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立新,劉善軍,許向紅,吳育華,李永強;遙感-巖石力學(III)——交匯斷層粘滑的熱紅外輻射與聲發(fā)射規(guī)律及其構造地震前兆意義[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3期
本文關鍵詞:油源斷裂轉換帶識別及輸導油氣有利條件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45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8452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