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底辟輸導流體機制及其與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泥底辟輸導流體機制及其與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詳細闡述不同成因的泥底辟流體輸導模式,探討了泥底辟輸導體系的演化與天然氣水合物成藏之間的關系,并分析神狐海域泥底辟輸導體系對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影響。底辟核外部伴生斷裂、底辟核內部流體壓裂裂縫和邊緣裂縫帶均可作為輸導流體的通道。根據(jù)運移通道和動力等差異性,提出泥底辟輸導流體的2種端元模式:超壓-流體壓裂輸導型和邊緣構造裂縫輸導型。在此基礎上,討論了泥底辟(泥火山)的不同演化階段對水合物的形成、富集和分解的影響。早期階段,泥底辟形成的運移通道可能未延伸到水合物穩(wěn)定帶,導致氣源供給不夠充分;中期階段,水合物成藏條件匹配良好,利于天然氣水合物生成;晚期階段,泥火山噴發(fā)引起水合物穩(wěn)定帶的熱異常,可能導致水合物分解,直至泥火山活動平靜期,水合物再次成藏。神狐海域內泥底辟分為花冠狀和穹頂狀兩類,花冠狀泥底辟以超壓-流體壓裂輸導型為主;穹頂狀泥底辟以底辟邊緣裂縫輸導型為主。泥底辟輸導體系的差異性可能是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非均質分布的影響因素之一。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關鍵詞】: 泥底辟 輸導體系 天然氣水合物 成藏機制 神狐海域
【基金】: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y507j61001) 中國地質大學構造與油氣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TPR-2014-14) 中國石油-中國科學院科技合作項目(2015A-4813)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理論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表明含氣流體運移是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重要組成部分[1-8]。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探實例揭示海底泥底辟(泥火山)作為重要的流體輸導體系,往往與水合物的形成和聚集表現(xiàn)出密切的關聯(lián)。如里海、黑海、地中海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家雄;祝有海;翁榮南;崔莎莎;;南海北部邊緣盆地泥底辟及泥火山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關系[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2 何家雄;夏斌;張樹林;閻貧;劉海嶺;;鶯歌海盆地泥底辟成因、展布特征及其與天然氣運聚成藏關系[J];中國地質;2006年06期
3 毛云新,何家雄,張樹林,張玉芬;鶯歌海盆地泥底辟帶昌南區(qū)熱流體活動的地球物理特征及成因[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5年01期
4 高印軍;楊磊;韓文明;胡濱;;尼日爾三角洲泥底辟和泥火山的形成機理[J];新疆石油地質;2010年03期
5 張峰;唐菊興;范小華;陳洪德;陳生華;陳文彬;王成輝;解惠;;蘭坪金頂鉛鋅礦床泥底辟流體成礦特征初探[J];礦床地質;2010年02期
6 何家雄;徐瑞松;劉全穩(wěn);孫東山;萬志峰;;鶯歌海盆地泥底辟發(fā)育演化與天然氣及CO_2運聚成藏規(guī)律[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8年01期
7 M.Hovland;劉金水;;意大利亞得里亞海中部的氣苗和推測的泥底辟作用[J];海洋地質譯叢;1990年01期
8 何家雄,黃火堯,,陳龍操;鶯歌海盆地泥底辟發(fā)育演化與油氣運聚機制[J];沉積學報;1994年03期
9 何家雄;祝有海;馬文宏;陳勝紅;龔曉峰;崔莎莎;;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氣陷阱與油氣運聚關系[J];中國地質;2010年06期
10 曾治平,周逢德;東方1-1氣田泥底辟活動對地熱場和圈閉形成的貢獻[J];海洋石油;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家雄;翁榮南;崔莎莎;;南海西北部泥底辟與東北部泥火山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關系[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本文關鍵詞:泥底辟輸導流體機制及其與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77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43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