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江陵凹陷萬城斷裂帶斷層封閉性及油氣成藏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5 07:18

  本文關鍵詞:江陵凹陷萬城斷裂帶斷層封閉性及油氣成藏模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江陵凹陷為江漢盆地主要的油氣聚集與分布區(qū)域,萬城斷裂帶是江陵凹陷油氣勘探的主力區(qū)帶,但在斷裂帶上油氣的分布上具有極大的不連續(xù)性和分布區(qū)域的不確定性。作為直接溝通下降盤烴源巖與上升盤儲層的通道,萬城斷層封閉性情況,特別是不同地區(qū)封閉性的差異有待深化研究,這對于弄清楚油氣成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重大的應用價值。前人經(jīng)過多年的油氣勘探研究工作,基本查明江陵凹陷大的構造格局和重要的含油氣層系,但前期工作表現(xiàn)出明顯的特點,即對江陵凹陷斷裂系統(tǒng)作整體的研究工作比較多,而針對凹陷內次一級構造單元內部差異性的研究相對較少;對局部地區(qū)具體的沉積儲層、構造特征、油氣藏分布規(guī)律等研究較多,而關于斷裂系統(tǒng)油氣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探討斷裂體系在油氣成藏中的作用的研究幾乎沒有。本次論文運用了含油氣系統(tǒng)、油氣成藏體系及成藏動力學的方法,綜合地質資料、地球物理等數(shù)據(jù),以斷裂形成演化史、圈閉類型、生儲蓋組合等靜態(tài)成藏地質條件分析為基礎,結合斷層封閉性的影響因素,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萬城斷層由南向北的封閉性情況,總結不同區(qū)域封閉性差異對于油氣成藏的影響,以此構建江陵凹陷萬城斷裂帶油氣成藏過程,總結油氣成藏主控因素,提出油氣富集區(qū)帶。通過研究,得出以下幾點認識:1、江陵凹陷自白堊紀以來主要經(jīng)歷了六個構造演化階段:白堊紀斷裂期、沙市組斷拗期、新溝嘴組坳陷期、荊沙組斷陷期、潛江組斷拗期、荊河鎮(zhèn)組隆升剝蝕期和新近紀弱擠壓期。在凹陷構造演化過程中,萬城斷裂帶從白堊系末開始活動,在荊沙組沉積時期趨于結束。2、江陵凹陷斷層平面展布可歸納出平行組合,羽狀組合和放射狀組合3種平面組合樣式,陵北斷裂帶北緣、復興場背斜的斷裂組合屬于放射狀組合樣式,羽狀組合廣泛分布在萬城斷裂帶中段。按照斷層在剖面上表現(xiàn)方式的不同可將萬城斷層分為三段:北段表現(xiàn)為上逆下正,白堊系斷距較大,新溝嘴組以上地層發(fā)生明顯逆推擠壓作用;斷層中段在潛江組斷層減弱或斷層活動停止,而整個斷層表現(xiàn)為拉張正斷層;斷層南部整個斷層上部又發(fā)生逆轉,斷距又開始逐漸變小,總體表現(xiàn)為上逆下正的形態(tài)。3、萬城斷裂帶斷層的封堵性取決于斷層的斷面形態(tài)、斷層走向與地層主應力的關系、斷面兩側地層的對接關系及斷層巖的封堵性等。如從泥巖涂抹特點分析可以看出,萬城斷層新溝嘴組以上SGR值普遍大于60%,表明萬城斷層封總體上封閉性較好。萬城斷層在長期的活動過程中,由于南北活動強度不同,從而造成斷層面封閉性的橫向變化,萬城斷層封閉性在空間上有著較強的非均質性。4、前人油源對比資料表明,區(qū)域內油氣主要來自于兩個主要的烴源巖層段,為沙市組上段-新溝咀組下段,運移過程具有靠近油源,短距離輸導的特點。江陵凹陷萬城斷裂帶具有新溝嘴組和潛江組的兩大輸導體系,其類型主要包括砂體輸導體系、斷面輸導體系以及斷層與滲透性砂層組成的復合輸導體系。5、通過對萬城斷裂帶生儲蓋組合、圈閉條件、油氣運移主控因素等分析,認為萬城斷層緊鄰梅槐橋洼陷,油源充足,是有利的油氣聚集帶,其中采穴斷塊和復Ⅰ斷塊,北部萬5x井區(qū)為最有利的區(qū)帶。
【關鍵詞】:萬城斷層 斷層封閉性 成藏主控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長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前言10-16
  • 1.1 題目來源、目的及意義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0-12
  • 1.3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12-13
  • 1.4 研究思路、技術路線及工作流程13-14
  • 1.5 主要工作量及成果性認識14-16
  • 第2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16-22
  • 2.1 構造單元劃分16-17
  • 2.2 構造演化特征17-19
  • 2.3 區(qū)域地層特征19-22
  • 第3章 區(qū)域斷裂發(fā)育及特征22-34
  • 3.1 凹陷斷裂特征22-23
  • 3.2 斷層平面組合23-25
  • 3.3 萬城斷裂帶構造類型25-28
  • 3.4 萬城斷裂帶特征28-34
  • 第4章 斷層封閉性評價34-45
  • 4.1 斷層垂向和側向封閉性關系34
  • 4.2 斷層封閉機理34-37
  • 4.3 斷層側向封閉能力影響因素37-39
  • 4.4 萬城斷層封閉性評價39-45
  • 第5章 萬城斷裂帶成藏模式分析45-56
  • 5.1 生儲蓋組合特征45-46
  • 5.2 圈閉條件46-48
  • 5.3 輸導體系48-52
  • 5.4 油氣成藏模式52-56
  • 第6章 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區(qū)帶預測56-66
  • 6.1 典型油藏解剖56-60
  • 6.2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60-63
  • 6.3 有利區(qū)帶預測63-66
  • 第7章 結論66-67
  • 致謝67-68
  • 參考文獻68-71
  • 個人簡介71-7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來斌,徐懷民;斷層封閉性的研究進展[J];新疆石油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邱貽博;查明;曲江秀;;陳堡油田斷層封閉性模糊綜合評價[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3 楊一鳴;周永炳;;斷層封閉性分析[J];斷塊油氣田;2008年05期

4 白新華,羅群;斷層封閉性評價研究[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5 劉偉,賈中,李麗;復雜斷塊油氣田斷層封閉性綜合分析方法[J];斷塊油氣田;2002年01期

6 呂延防,馬福建;斷層封閉性影響因素及類型劃分[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周新桂,陳永嶠,操成杰,譚成軒;筆架嶺油田斷層封閉性定量研究[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陳永嶠,周新桂,于興河,童衛(wèi)韶;斷層封閉性要素與封閉效應[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3年06期

9 李功權;曹代勇;;斷層封閉性的不確定性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10 王東曄;查明;楊勇;;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定量研究斷層封閉性[J];斷塊油氣田;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全;;烏爾遜油田斷層封閉性及油水分布規(guī)律研究[A];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內蒙古自治區(qū)第六屆自然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郝煒;江陵凹陷萬城斷裂帶斷層封閉性及油氣成藏模式研究[D];長江大學;2016年

2 孟令東;塔南凹陷斷層封閉性綜合定量評價[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3 黃勁松;烏中、烏北地區(qū)斷層封閉性及與油氣富集關系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4 徐雷;松遼盆地葡182區(qū)塊斷層封閉性及外擴潛力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5 趙國璽;泊爾江海子斷裂帶巖性特征及封閉性演化史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江陵凹陷萬城斷裂帶斷層封閉性及油氣成藏模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39304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9304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4c0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