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結構的Co/H-ZSM-22對微藻生物油;锏奶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1-27 01:17
化石燃料儲量危機以及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使得生物基燃油備受關注。然而,生物原油,尤其是微藻基生物油因氧含量高并含有一定的氮而限制了其直接應用,須進一步脫氧脫氮改質。為了滿足航空燃油的低冰點要求,還需對脫除氧、氮原子之后得到的直鏈烷烴進一步地異構化,支鏈烴組分多,有利于提高生物油的低溫流動性能。本文分別以十六酸和十六碳酰胺為微藻生物油的含氧和含氮模型化合物,設計制備了Co基催化劑,對比研究了其對微藻生物油的催化改質效果。1.Co/SiO2和Co/H-ZSM-22催化劑上十六酸加氫脫氧改質的研究載體孔結構和酸特性的影響:采用過量浸漬法制備得到Co/SiO2和Co/H-ZSM-22(擴孔前:Co/HZ-22;擴孔后:Co/HZP-22)催化劑,并將其用于十六酸的加氫脫氧改質。結果顯示:(1)Co/SiO2和Co/H-ZSM-22均可完全轉化十六酸,也即氧原子脫除率100%。(2)單一金屬功能的Co/Si O2(4MPa)催化劑上沒有檢測到異構化產物,而Co/HZ-22(4MPa)雙功能催化劑上異構烴的選擇性高達...
【文章頁數】: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油加氫脫氧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1.2.1 金屬催化劑
1.2.2 分子篩催化劑
1.2.3 金屬/分子篩雙功能催化劑
1.3 課題研究內容與意義
1.3.1 本課題的提出
1.3.2 本課題的設想
1.3.3 研究意義
第二章 實驗部分
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2.1.1 實驗藥品
2.1.2 實驗儀器
2.2 實驗方法
2.2.1 催化劑的制備
2.2.2 催化加氫實驗步驟
2.3 催化劑的表征
2.3.1 X射線衍射分析(XRD)
2.3.2 N2等溫吸附-脫附分析(BET)
2.3.3 透射電鏡分析(TEM)
2.3.4 X射線熒光分析(XRF)
2.3.5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
2.3.6 H2程序升溫還原分析(H2-TPR)
2.3.7 NH3程序升溫脫附分析(NH3-TPD)
2.4 催化劑活性的評價方法
2.4.1 產品定性分析(GCMS)
2.4.2 產品定量分析(GC)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Co/HZP-22的介孔和酸性效應
3.1 引言
3.2 催化劑的表征結果分析
3.2.1 XRD表征分析
3.2.2 N2物理吸附表征
3.2.3 XRF&XPS
3.2.4 TEM表征
3.2.5 H2-TPR表征
3.2.6 NH3-TPD表征
3.3 Co/H-ZSM-22催化劑的反應性能研究
3.3.1 Co/SiO2和Co/H-ZSM-22催化劑上十六酸加氫改質
3.3.2 H2壓力的影響
3.3.3 反應時間的影響
3.3.4 Co/HZP-22催化十六酸反應的穩(wěn)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Co/HZP-22催化劑脫氧脫氮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4.2.1 XRD表征
4.2.2 催化劑的結構特性
4.2.3 ICP-AES&XPS
4.2.4 H2-TPR表征
4.2.5 NH3-TPD表征
4.3 Co/SiO2、Co/γ-Al2O3和Co/HZP-22催化劑的HDO和HDN活性
4.4 Co/HZP-22催化劑上十六酸/十六碳酰胺加氫脫氧/脫氮的反應路徑
4.5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1 結論
2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3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表
本文編號:3886038
【文章頁數】:6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油加氫脫氧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1.2.1 金屬催化劑
1.2.2 分子篩催化劑
1.2.3 金屬/分子篩雙功能催化劑
1.3 課題研究內容與意義
1.3.1 本課題的提出
1.3.2 本課題的設想
1.3.3 研究意義
第二章 實驗部分
2.1 實驗藥品與儀器
2.1.1 實驗藥品
2.1.2 實驗儀器
2.2 實驗方法
2.2.1 催化劑的制備
2.2.2 催化加氫實驗步驟
2.3 催化劑的表征
2.3.1 X射線衍射分析(XRD)
2.3.2 N2等溫吸附-脫附分析(BET)
2.3.3 透射電鏡分析(TEM)
2.3.4 X射線熒光分析(XRF)
2.3.5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
2.3.6 H2程序升溫還原分析(H2-TPR)
2.3.7 NH3程序升溫脫附分析(NH3-TPD)
2.4 催化劑活性的評價方法
2.4.1 產品定性分析(GCMS)
2.4.2 產品定量分析(GC)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Co/HZP-22的介孔和酸性效應
3.1 引言
3.2 催化劑的表征結果分析
3.2.1 XRD表征分析
3.2.2 N2物理吸附表征
3.2.3 XRF&XPS
3.2.4 TEM表征
3.2.5 H2-TPR表征
3.2.6 NH3-TPD表征
3.3 Co/H-ZSM-22催化劑的反應性能研究
3.3.1 Co/SiO2和Co/H-ZSM-22催化劑上十六酸加氫改質
3.3.2 H2壓力的影響
3.3.3 反應時間的影響
3.3.4 Co/HZP-22催化十六酸反應的穩(wěn)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Co/HZP-22催化劑脫氧脫氮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4.2.1 XRD表征
4.2.2 催化劑的結構特性
4.2.3 ICP-AES&XPS
4.2.4 H2-TPR表征
4.2.5 NH3-TPD表征
4.3 Co/SiO2、Co/γ-Al2O3和Co/HZP-22催化劑的HDO和HDN活性
4.4 Co/HZP-22催化劑上十六酸/十六碳酰胺加氫脫氧/脫氮的反應路徑
4.5 本章小結
結論與展望
1 結論
2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3 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表
本文編號:38860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8603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