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老黑山盆地下白堊統(tǒng)穆棱組油頁巖與煤含油率控制因素

發(fā)布時間:2023-06-02 03:22
  我國陸相盆地內普遍存在油頁巖與煤共生的地質現(xiàn)象。本文以老黑山盆地下白堊統(tǒng)穆棱組油頁巖與煤為研究對象,基于工業(yè)分析(含油率、灰分、揮發(fā)分、全硫和發(fā)熱量)和有機地球化學分析(有機碳、巖石熱解、顯微組分和生物標志化合物),對油頁巖與煤含油率的控制因素開展研究。根據含油率等工業(yè)品質特征,將研究區(qū)油頁巖與煤進一步劃分為高含油率油頁巖(HOS)、低含油率油頁巖(LOS)、高含油率煤(HC)和低含油率煤(LC)4種亞類。其中HC的總有機碳質量分數和生烴潛力最高,其次為LC、HOS和LOS,4種亞類的有機質類型以Ⅱ型干酪根為主,均處于未成熟的熱演化階段。沉積環(huán)境與有機質來源是控制油頁巖與煤含油率的關鍵因素,HOS主要形成于陸源有機質供給中等的湖沼環(huán)境,而HC主要形成于陸源有機質供給豐富的泥炭沼澤環(huán)境。油頁巖與煤形成時期的高等植物以松科、柏科/杉科、南洋杉科、羅漢松科和蕨類植物為主,這些植物可以提供充足的樹脂和蠟質有機質,從而使油頁巖與煤具有相對較高的含油率。

【文章頁數】:14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研究區(qū)概況
2 樣品與測試分析
3 油頁巖與煤的特征
    3.1 油頁巖與煤的工業(yè)品質特征
    3.2 油頁巖與煤的基本有機地球化學特征
    3.3 油頁巖與煤的顯微組分特征
    3.4 油頁巖與煤的生物標志化合物特征
        3.4.1 正構烷烴與姥鮫烷、植烷
        3.4.2 甾烷和藿烷
        3.4.3 倍半萜、雙萜和蕨烷
4 油頁巖與煤含油率的控制因素
    4.1 沉積環(huán)境與古水體條件
    4.2 有機質來源
5 結論



本文編號:382756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82756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fcd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