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沙一二段湖相混積巖儲層測井分類與識別
發(fā)布時間:2022-10-29 14:56
渤海海域沙一二段廣泛發(fā)育混積巖儲層,巖石種類復雜多樣,識別困難.在大量巖心、壁心、薄片和全巖分析標定基礎上,結合生產(chǎn)實踐,提出成分-結構二級分類的混積巖測井分類方法并系統(tǒng)總結2個大類6個亞類10余種混積巖儲層測井響應特征,采用箱型圖法優(yōu)選混積巖成分和結構敏感曲線并確定其區(qū)分界限.研究結果表明成分-結構二級分類方法不但利于巖性測井識別而且對儲層品質也具有較好的區(qū)分效果;中子和光電吸收截面指數(shù)對巖石成分識別敏感性較高,而自然伽馬、電阻率以及中子對巖石結構識別敏感性較高;建立的成分-結構二級解釋流程可實現(xiàn)湖相混積巖儲層巖石成分和結構的識別,具有簡單、高效、準確的特點.該方法在實踐中取的良好的應用效果,為復雜巖性識別及儲層評價分類提供了思路,在渤海海域沙一二段及其他地區(qū)相似地質背景下湖相混積巖儲層巖性識別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文章頁數(shù)】:16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混積巖的巖石學和測井地質學分類
1.1 混積巖的巖石學分類與命名
1.2 混積巖的測井地質學分類
1.3 渤;旆e巖發(fā)育地質背景
2 混積巖儲層類型與測井響應特征
2.1 碳酸鹽組分以白云石為主的混積巖儲層及測井響應特征
2.2 碳酸鹽組分以方解石為主的混積巖儲層及測井響應特征
3 混積巖儲層的半定量測井識別方法
3.1 成分-結構指示敏感曲線優(yōu)選
3.1.1 自然伽馬曲線
3.1.2 中子密度曲線
3.1.3 電阻率曲線
3.1.4 光電吸收截面指數(shù)
3.1.5 聲波曲線
3.2 混積巖儲層測井識別流程及實例
3.2.1 半定量識別流程
3.2.2 應用實例及效果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渤中凹陷北部陡坡帶熱液活動及其對湖相碳酸鹽巖儲層的影響[J]. 王清斌,劉立,牛成民,臧春艷,郝軼偉,劉曉健,馮沖,龐小軍. 地球科學. 2019(08)
[2]渤海灣盆地渤中凹陷混積巖優(yōu)質儲層特征及成因機理[J]. 解習農(nóng),葉茂松,徐長貴,杜曉峰,杜學斌. 地球科學. 2018(10)
[3]石臼坨凸起陡坡帶大氣淡水成巖環(huán)境對湖相混積巖儲層的影響[J]. 王清斌,劉立,牛成民,杜曉峰,馮沖,劉曉健,龐小軍,郝軼偉. 地球科學. 2018(S2)
[4]KL油田沙三下亞段混合沉積特征及演化[J]. 韓建斌,田曉平,康凱,申春生,汪利兵.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5)
[5]渤海海域秦皇島29-2東構造優(yōu)質混積儲層主控因素[J]. 張藜,王德英,張新濤,劉藝萌,徐偉. 沉積學報. 2019(01)
[6]塔里木盆地西北緣震旦系混積巖類型及成因[J]. 王杰瓊,劉波,羅平,石開波,張學豐,劉建強,王洋.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7]柴西北小梁山地區(qū)混積巖測井巖性識別[J]. 司馬立強,楊毅,吳豐,姚軍朋,張鳳生,張延華. 地質科技情報. 2014(02)
[8]渤海海域A構造區(qū)沙二段混合沉積特征及儲層研究[J]. 宋章強,陳延芳,杜曉峰,王清斌,王雪蓮. 海洋石油. 2013(04)
[9]濟陽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湖相混積巖沉積特征及成因分析——以羅家—邵家地區(qū)為例[J]. 王金友,張立強,張世奇,林會喜. 地質論評. 2013(06)
[10]碳酸鹽與硅質碎屑的混合沉積機理和控制因素探討[J]. 趙燦,李旭兵,郇金來,于玉帥. 地質論評. 2013(04)
本文編號:3697895
【文章頁數(shù)】:16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混積巖的巖石學和測井地質學分類
1.1 混積巖的巖石學分類與命名
1.2 混積巖的測井地質學分類
1.3 渤;旆e巖發(fā)育地質背景
2 混積巖儲層類型與測井響應特征
2.1 碳酸鹽組分以白云石為主的混積巖儲層及測井響應特征
2.2 碳酸鹽組分以方解石為主的混積巖儲層及測井響應特征
3 混積巖儲層的半定量測井識別方法
3.1 成分-結構指示敏感曲線優(yōu)選
3.1.1 自然伽馬曲線
3.1.2 中子密度曲線
3.1.3 電阻率曲線
3.1.4 光電吸收截面指數(shù)
3.1.5 聲波曲線
3.2 混積巖儲層測井識別流程及實例
3.2.1 半定量識別流程
3.2.2 應用實例及效果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渤中凹陷北部陡坡帶熱液活動及其對湖相碳酸鹽巖儲層的影響[J]. 王清斌,劉立,牛成民,臧春艷,郝軼偉,劉曉健,馮沖,龐小軍. 地球科學. 2019(08)
[2]渤海灣盆地渤中凹陷混積巖優(yōu)質儲層特征及成因機理[J]. 解習農(nóng),葉茂松,徐長貴,杜曉峰,杜學斌. 地球科學. 2018(10)
[3]石臼坨凸起陡坡帶大氣淡水成巖環(huán)境對湖相混積巖儲層的影響[J]. 王清斌,劉立,牛成民,杜曉峰,馮沖,劉曉健,龐小軍,郝軼偉. 地球科學. 2018(S2)
[4]KL油田沙三下亞段混合沉積特征及演化[J]. 韓建斌,田曉平,康凱,申春生,汪利兵.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5)
[5]渤海海域秦皇島29-2東構造優(yōu)質混積儲層主控因素[J]. 張藜,王德英,張新濤,劉藝萌,徐偉. 沉積學報. 2019(01)
[6]塔里木盆地西北緣震旦系混積巖類型及成因[J]. 王杰瓊,劉波,羅平,石開波,張學豐,劉建強,王洋.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7]柴西北小梁山地區(qū)混積巖測井巖性識別[J]. 司馬立強,楊毅,吳豐,姚軍朋,張鳳生,張延華. 地質科技情報. 2014(02)
[8]渤海海域A構造區(qū)沙二段混合沉積特征及儲層研究[J]. 宋章強,陳延芳,杜曉峰,王清斌,王雪蓮. 海洋石油. 2013(04)
[9]濟陽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湖相混積巖沉積特征及成因分析——以羅家—邵家地區(qū)為例[J]. 王金友,張立強,張世奇,林會喜. 地質論評. 2013(06)
[10]碳酸鹽與硅質碎屑的混合沉積機理和控制因素探討[J]. 趙燦,李旭兵,郇金來,于玉帥. 地質論評. 2013(04)
本文編號:36978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9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