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張斷層活動性評價及其對油氣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東營凹陷新生代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7-11 10:53
基于斷層滑動速率法,文中提出了扭張盆地中斷層活動性的評價參數(shù)——扭張系數(shù),依據扭張系數(shù),分析了東營凹陷新生代扭張構造的活動性特征及其控藏規(guī)律。研究表明:東營凹陷新生代不同扭張構造樣式活動性特征差異明顯,帚狀扭張構造具有先張后扭的活動性特征,平面上具有明顯的分帶特征,收斂端以走滑作用為主,發(fā)散端以拉張作用為主;雁列式扭張構造以走滑作用為主,在演化過程中表現(xiàn)為邊張邊扭、以扭為主的活動特征;側接型扭張構造具有先扭后張的活動性特征;顒有圆町愐灿绊懖⒖刂屏瞬煌挠蜌獬刹啬J健
【文章頁數(shù)】:5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斷裂密集帶樣式及其對油氣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遼盆地扶新隆起帶楊大城子油層為例[J]. 梅嘯寒,吳欣松,趙家宏,張琴,劉景彥,王茜. 斷塊油氣田. 2020(01)
[2]渤海灣盆地東營凹陷扭張斷裂成因模式及控藏作用[J]. 張偉忠,張云銀,查明,曲志鵬,于景強,張林,何暢.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9(02)
[3]東營凹陷新生代扭張構造樣式及控藏規(guī)律[J]. 張偉忠,查明,張云銀,陳程,曲志鵬,張林,高平.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7(06)
[4]東營凹陷邊界斷層活動性與沉積演化耦合關系的量化表征[J]. 張偉忠,查明,韓宏偉,于景強,崔世凌,曲志鵬.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5]東營凹陷青西地區(qū)斷裂特征及其控油氣作用[J]. 魏星,孫寅森. 斷塊油氣田. 2017(02)
[6]青東凹陷新生代構造應力場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的關系[J]. 魏洪濤,李偉,楊智峰,韓帥,賈海波. 新疆石油地質. 2014(03)
[7]東營凹陷中央隆起帶西段“帚狀生長斷層系”發(fā)育特征及成因機制[J]. 許淑梅,馬云,王金鐸,于建國,高平,季建清.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1(06)
[8]惠民凹陷走滑構造特征及其對油氣的控制[J]. 李亞哲,金鑫. 海洋地質動態(tài). 2008(04)
[9]遼河油田東部凹陷中段走滑斷層與油氣的關系[J]. 張延玲,楊長春,賈曙光,李明生,林會喜,劉華. 地質通報. 2006(Z2)
[10]對渤海灣盆地張扭、壓扭性構造的一點認識[J]. 于俊峰,夏斌,許靜.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6(04)
博士論文
[1]濟陽坳陷走滑場域構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質意義[D]. 吳笑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8
[2]張扭構造的幾何學、運動學特征及其石油地質意義[D]. 封東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5
碩士論文
[1]臨南地區(qū)張扭構造體系發(fā)育特征[D]. 樊瑞.中國石油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58031
【文章頁數(shù)】:5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斷裂密集帶樣式及其對油氣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遼盆地扶新隆起帶楊大城子油層為例[J]. 梅嘯寒,吳欣松,趙家宏,張琴,劉景彥,王茜. 斷塊油氣田. 2020(01)
[2]渤海灣盆地東營凹陷扭張斷裂成因模式及控藏作用[J]. 張偉忠,張云銀,查明,曲志鵬,于景強,張林,何暢.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9(02)
[3]東營凹陷新生代扭張構造樣式及控藏規(guī)律[J]. 張偉忠,查明,張云銀,陳程,曲志鵬,張林,高平.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7(06)
[4]東營凹陷邊界斷層活動性與沉積演化耦合關系的量化表征[J]. 張偉忠,查明,韓宏偉,于景強,崔世凌,曲志鵬.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5]東營凹陷青西地區(qū)斷裂特征及其控油氣作用[J]. 魏星,孫寅森. 斷塊油氣田. 2017(02)
[6]青東凹陷新生代構造應力場特征及其與油氣運聚的關系[J]. 魏洪濤,李偉,楊智峰,韓帥,賈海波. 新疆石油地質. 2014(03)
[7]東營凹陷中央隆起帶西段“帚狀生長斷層系”發(fā)育特征及成因機制[J]. 許淑梅,馬云,王金鐸,于建國,高平,季建清.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1(06)
[8]惠民凹陷走滑構造特征及其對油氣的控制[J]. 李亞哲,金鑫. 海洋地質動態(tài). 2008(04)
[9]遼河油田東部凹陷中段走滑斷層與油氣的關系[J]. 張延玲,楊長春,賈曙光,李明生,林會喜,劉華. 地質通報. 2006(Z2)
[10]對渤海灣盆地張扭、壓扭性構造的一點認識[J]. 于俊峰,夏斌,許靜.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6(04)
博士論文
[1]濟陽坳陷走滑場域構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質意義[D]. 吳笑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8
[2]張扭構造的幾何學、運動學特征及其石油地質意義[D]. 封東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5
碩士論文
[1]臨南地區(qū)張扭構造體系發(fā)育特征[D]. 樊瑞.中國石油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580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65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