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低黏度0W-16汽油機油減摩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9 03:43
  目的研究低黏度0W-16機油的減摩性能。方法選取3種減摩劑MoDTC、GMO和油酸酰胺,分別按一定比例加入到0W-16基礎(chǔ)油中,獲得單劑油樣,并選取2種0W-16全配方機油(A-1油和A-2油),利用SRV-IV試驗機測試潤滑油樣的減摩性能和極壓性能,利用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和油料元素光譜分析儀分析機油油樣結(jié)構(gòu),并利用3D光學表面輪廓儀表征缸套塊磨痕形貌。結(jié)果對于單劑油樣,0W-16基礎(chǔ)油分別加入MoDTC、GMO和油酸酰胺后,平均摩擦系數(shù)由0.198分別減小到0.088~0.116、0.167~0.178和0.179~0.194,缸套塊磨痕平均深度由3.59mm分別減小到0.44~0.52mm、2.11~2.24mm和3.19~3.44mm。對于0W-16全配方機油,在摩擦潤滑試驗低溫區(qū),A-1油比A-2油摩擦系數(shù)低,隨著溫度升高,A-1油和A-2油的摩擦系數(shù)進一步減小;摩擦潤滑試驗后,A-1油和A-2油的缸套塊磨痕平均深度分別為0.13mm和0.18mm。在極壓試驗中,A-1油和A-2油的極壓值分別為1500N和900N。結(jié)論在0W-16基礎(chǔ)油中分別加入3種減摩劑后,MoDTC的減摩和... 

【文章來源】:表面技術(shù). 2020,49(09)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低黏度0W-16汽油機油減摩性能研究


0W-16基礎(chǔ)油及單劑油樣在SRV缸套-活塞環(huán)試驗中的摩擦系數(shù)曲線

基礎(chǔ)油,摩擦系數(shù),缸套,磨痕


為了進一步比較3種添加劑的減摩作用,對SRV缸套-活塞環(huán)試驗溫升階段的摩擦系數(shù)取算數(shù)平均值,得到0W-16基礎(chǔ)油及單劑油樣的平均摩擦系數(shù),見圖3。由圖3可以看出,0W-16基礎(chǔ)油加入減摩劑Mo DTC后,平均摩擦系數(shù)由0.198減小到0.088~0.116;加入減摩劑GMO后,平均摩擦系數(shù)減小到0.167~0.178;加入油酸酰胺后,平均摩擦系數(shù)減小到0.179~0.194。可以看出,在試驗條件下,Mo DTC減摩性能最好,其次是GMO,油酸酰胺的減摩性能最差。機油黏度降低后,油膜厚度變薄,其抗磨損性能需要關(guān)注。為了考察不同減摩劑的抗磨損性能,經(jīng)1 h SRV缸套-活塞環(huán)摩擦試驗后,通過3D光學表面輪廓儀測量得到0W-16基礎(chǔ)油和單劑油樣缸套塊磨痕的3D形貌圖,見圖4。其中圖4a是試驗后的缸套塊照片,可以看出,缸套塊上產(chǎn)生了均勻的帶狀磨痕,圖4a中的3個長方框為3D形貌圖的3個取樣測量范圍(包括中間位置、左側(cè)位置、右側(cè)位置),雙向箭頭線表示摩擦試驗中活塞環(huán)的往復運動方向。圖4b是0W-16基礎(chǔ)油試驗后缸套塊中間位置磨痕的3D形貌圖(圖4b中雙向箭頭線表示摩擦試驗中活塞環(huán)的往復運動方向)。圖4c—e分別是1.1%Mo DTC、0.5%GMO、0.3%油酸酰胺的單劑油樣試驗后,缸套塊中間位置磨痕的3D形貌圖,可以看出,缸套塊上產(chǎn)生了較深的磨痕。通過3D光學表面輪廓儀測量缸套塊3個取樣范圍內(nèi)磨痕的深度,計算這3個取樣范圍內(nèi)磨痕深度的平均值,見圖5。由圖5可以看出,0W-16基礎(chǔ)油的缸套塊磨痕平均深度為3.59?m;加入減摩劑Mo DTC后,缸套塊磨痕平均深度減小到0.44~0.52?m;加入減摩劑GMO后,缸套塊磨痕平均深度減小到2.11~2.24?m;加入減摩劑油酸酰胺后,缸套塊磨痕平均深度減小到3.19~3.44?m?梢缘贸,減摩劑Mo DTC的抗磨損性能最好,其次是GMO,油酸酰胺的抗磨損性能最差。

示意圖,摩擦磨損,摩擦副,示意圖


采用德國Optimol公司的SRV-IV摩擦磨損試驗機(見圖1a)進行摩擦潤滑和極壓能力試驗,其載荷范圍為0~2000 N,溫度范圍為室溫~350℃,頻率范圍為1~511 Hz,振幅范圍為0.01~5 mm。利用SRV-IV試驗機的缸套-活塞環(huán)試驗模塊(見圖1b)測試試驗油樣的摩擦潤滑性能;利用SRV-IV試驗機的球-盤試驗模塊(見圖1c)測試試驗油樣的極壓能力。1.2.1 缸套-活塞環(huán)摩擦潤滑試驗方案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單脂肪酸甘油酯的潤滑性能研究進展[J]. 夏鑫,李妍,藺建民.  應用化工. 2020(03)
[2]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鉬作為潤滑油添加劑的性能研究[J]. 夏迪,陳國需,程鵬,楊鑫,任改梅,陳漢林.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6(01)
[3]ILSAC GF-6技術(shù)規(guī)格性能分析及開發(fā)現(xiàn)狀[J]. 祝洪宇,聞元,林海洪,孫宇良,付陳玲,余鍇,羅珍妮.  潤滑油. 2016(01)
[4]ILSAC GF-6汽油機油規(guī)格的進展及挑戰(zhàn)[J]. 李水云,隋秀華.  合成潤滑材料. 2015(01)
[5]合成潤滑油基礎(chǔ)油的紅外光譜分析與特征峰辨識[J]. 趙暢暢,陳閩杰,丘暉饒.  潤滑與密封. 2013(10)
[6]ZDDP熱穩(wěn)定性及其對抗磨性能的影響[J]. 張潤香,劉功德,曹聰蕊,佘海波,包冬梅.  潤滑油. 2012(06)
[7]內(nèi)燃機油用減摩劑及其復配規(guī)律[J]. 葉紅,武志強.  潤滑與密封. 2005(06)
[8]酰胺型改性菜籽油潤滑添加劑對鋼-鋼摩擦副和鋼-鋁摩擦副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J]. 方建華,陳波水,董凌,王九.  摩擦學學報. 2005(02)
[9]幾種酰胺類化合物作為添加劑對鋼-鋼和鋼-鋁摩擦副摩擦學性能的影響[J]. 夏延秋,劉維民,薛群基.  摩擦學學報. 2002(01)
[10]丁二酰亞胺與ZDDP的相互作用及對油品分散性能的影響[J]. 段慶華,劉端.  石油煉制與化工. 1992(05)

博士論文
[1]汽油機低摩擦系統(tǒng)優(yōu)化及其對節(jié)能影響研究[D]. 武彬.吉林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59614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9614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6881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