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探區(qū)油氣勘探成果及潛力
發(fā)布時間:2022-01-02 04:24
吐哈探區(qū)油氣勘探始于20世紀50年代,大規(guī)模的油氣勘探工作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相繼在吐哈、三塘湖、銀額等盆地取得了豐碩的勘探成果,實現(xiàn)了吐哈盆地侏羅系煤系油氣、二疊系—三疊系超深稠油和三塘湖盆地古生界火山巖系油氣、致密油氣等領域的重大突破,落實了吐哈盆地臺北凹陷、三塘湖盆地馬朗凹陷等富油凹陷,累計提交探明油氣地質(zhì)儲量當量8.20×108t,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jīng)過30多年勘探實踐,對煤成烴、超深稠油油藏、火山巖油藏、低壓油藏、致密油氣藏等地質(zhì)認識不斷深化,明確了其油氣成藏地質(zhì)理論、油氣藏控藏要素,形成了不同類型油氣藏勘探的配套關鍵技術。吐哈探區(qū)各盆地處于低—中勘探程度階段,剩余勘探潛力大,為保障吐哈油田持續(xù)穩(wěn)產(chǎn),下一步要精細勘探煤系油氣,擴展勘探二疊系和三疊系,加大北部山前帶勘探力度;圍繞三塘湖盆地,在精細勘探碎屑巖油藏的同時,評價非常規(guī)油藏的甜點段和甜點區(qū),著力勘探古生界油氣藏;銀額盆地的勘探重點仍在天草、查干等凹陷,落實有利勘探區(qū)塊。
【文章來源】:新疆石油地質(zhì). 2020,4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吐哈盆地構造單元及油氣田分布
其后,以臺北凹陷東部煤成烴富集規(guī)律為指導,走出鄯善弧形帶,勘探重點向西轉移。通過分析構造與油氣成藏規(guī)律認為,烴源巖供油氣階段的斷褶構造活動期,是烴源巖大規(guī)模排烴和油氣運聚成藏的時期,修正了燕山運動期成藏、喜馬拉雅運動期破壞調(diào)整的早期觀點,證實斷裂溝通油源的淺層儲蓋組合也可成藏。通過老井淺層復查,發(fā)現(xiàn)了紅連和神泉淺層白堊系和古近系油氣藏,拓展了淺層勘探領域。隨著鄯善弧形帶的整體探明,煤成烴早生早排的觀點已成為勘探部署的主要依據(jù)。燕山運動期形成的伴有斷裂切割油源的古圈閉,是侏羅系煤系有機質(zhì)早期生成烴運聚成藏的有利場所;喜馬拉雅運動期,早期形成的油藏又進一步調(diào)整,油氣向上運移并在淺層聚集成藏。按照油源斷裂、古構造和辮狀河三角洲砂體三位一體控制煤成烴富集分布的指導思想,以三間房組為主要目的層,落實了勝北山前帶、勝北、葡北、紅連、勝南—神泉等二級構造帶。探索燕山運動中期油氣成藏組合,葡北1號構造鉆探葡北1井,產(chǎn)油140.00 m3/d,天然氣33 617 m3/d,發(fā)現(xiàn)了葡北油田,勘探重點向勝北洼陷轉移。在洼陷西部燕山運動期葡神古弧形帶,多口井獲得工業(yè)油氣流,發(fā)現(xiàn)了西部古弧形帶油氣田群,探明了葡北、神泉、紅南、連木沁等8個油氣田,含油層位擴展至上侏羅統(tǒng)喀拉扎組、白堊系和古近系,探明油氣地質(zhì)儲量當量約4 217.90×104t。(2)臺南三疊系魯克沁稠油帶勘探1995年,在魯克沁構造帶東部和塔克泉構造帶西北部,分別上鉆艾參1井和沙參1井。艾參1井于中—上三疊統(tǒng)2 155.66—2 209.40 m井段鉆遇大套稠油油砂,揭示了中二疊統(tǒng)桃東溝群大套生油巖,完井試油見到少量稠油。按照在稠油下傾方向找稀油的思路,開展了魯克沁構造帶的勘探,在艾參1井西北部地層下傾方向,落實了玉東、吐玉克等斷背斜圈閉,玉東1井產(chǎn)稠油30.00 m3/d。得出了原生油藏形成和稠變時期原油由西北往東南、由北東翼低斷塊往軸部高斷塊調(diào)整的認識[3],按照斷塊含油不分高低的控藏規(guī)律,在魯克沁構造帶東部鉆探魯2井,三疊系產(chǎn)稠油23.30 m3/d,發(fā)現(xiàn)了魯克沁構造帶地層不整合油藏,玉東、吐玉克、魯克沁區(qū)塊連片含油(圖3),落實了千萬噸級的魯克沁稠油帶,探明油氣地質(zhì)儲量當量約5 000.00×104t。
圖4 三塘湖盆地構造單元及油氣田分布20多年來,三塘湖盆地油氣勘探發(fā)現(xiàn)和探明油氣田3個,共30多個油氣藏和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zhì)儲量當量約1.68×108t。據(jù)第四次油氣資源評價,三塘湖盆地常規(guī)石油地質(zhì)資源量為4.48×108t,石油探明率為28.29%,主要分布在侏羅系和石炭系,其中,侏羅系為1.95×108t,石炭系為2.53×108t;二疊系致密油地質(zhì)資源量為4.63×108t,探明率為6.40%,勘探程度仍較低,勘探潛力較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塘湖盆地二疊系凝灰?guī)r致密油勘探開發(fā)實踐及認識[J]. 陳旋,劉俊田,龍飛,劉長地,李興亮,關中南,宋學良. 中國石油勘探. 2019(06)
[2]三塘湖盆地二疊系非常規(guī)石油地質(zhì)特征與勘探實踐[J]. 梁世君,羅勸生,王瑞,陳旋,楊斌,馬強,梁輝. 中國石油勘探. 2019(05)
[3]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fā)歷史及現(xiàn)狀[J]. 門曉溪,韓志輝,王磊. 新疆石油地質(zhì). 2018(03)
[4]裂縫性致密油藏體積壓裂水平井壓力動態(tài)分析[J]. 武治岐,王厚坤,王睿. 新疆石油地質(zhì). 2018(03)
[5]三塘湖盆地馬朗凹陷二疊系條湖組凝灰?guī)r致密儲集層形成與分布[J]. 馬劍,黃志龍,鐘大康,梁世君,梁浩,薛東青,陳旋,范譚廣.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6(05)
[6]新疆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區(qū)塊中侏羅統(tǒng)西山窯組儲層特征及儲層控制因素[J]. 盛軍,孫衛(wèi),段寶虹,劉艷妮,曹雷,張弢. 地質(zhì)論評. 2016(03)
[7]科學探索井歷程、成效及意義——紀念科學探索井項目實踐30周年[J]. 翟光明,胡見義,趙文智,鄒才能.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6(02)
[8]三塘湖油田條湖組致密油水平井優(yōu)化設計與應用[J]. 曾翔宇,劉長地,肖紅紗,張中勁,潘有軍.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5(29)
[9]三塘湖凝灰?guī)r儲層分段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J]. 王勇,馬寧望,危建新,魏蘊智,鮑磊,郭丹丹. 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 2015(04)
[10]三塘湖致密油長水平段水平井鉆井技術[J]. 錢峰,楊立軍. 石油鉆采工藝. 2014(06)
本文編號:3563467
【文章來源】:新疆石油地質(zhì). 2020,41(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吐哈盆地構造單元及油氣田分布
其后,以臺北凹陷東部煤成烴富集規(guī)律為指導,走出鄯善弧形帶,勘探重點向西轉移。通過分析構造與油氣成藏規(guī)律認為,烴源巖供油氣階段的斷褶構造活動期,是烴源巖大規(guī)模排烴和油氣運聚成藏的時期,修正了燕山運動期成藏、喜馬拉雅運動期破壞調(diào)整的早期觀點,證實斷裂溝通油源的淺層儲蓋組合也可成藏。通過老井淺層復查,發(fā)現(xiàn)了紅連和神泉淺層白堊系和古近系油氣藏,拓展了淺層勘探領域。隨著鄯善弧形帶的整體探明,煤成烴早生早排的觀點已成為勘探部署的主要依據(jù)。燕山運動期形成的伴有斷裂切割油源的古圈閉,是侏羅系煤系有機質(zhì)早期生成烴運聚成藏的有利場所;喜馬拉雅運動期,早期形成的油藏又進一步調(diào)整,油氣向上運移并在淺層聚集成藏。按照油源斷裂、古構造和辮狀河三角洲砂體三位一體控制煤成烴富集分布的指導思想,以三間房組為主要目的層,落實了勝北山前帶、勝北、葡北、紅連、勝南—神泉等二級構造帶。探索燕山運動中期油氣成藏組合,葡北1號構造鉆探葡北1井,產(chǎn)油140.00 m3/d,天然氣33 617 m3/d,發(fā)現(xiàn)了葡北油田,勘探重點向勝北洼陷轉移。在洼陷西部燕山運動期葡神古弧形帶,多口井獲得工業(yè)油氣流,發(fā)現(xiàn)了西部古弧形帶油氣田群,探明了葡北、神泉、紅南、連木沁等8個油氣田,含油層位擴展至上侏羅統(tǒng)喀拉扎組、白堊系和古近系,探明油氣地質(zhì)儲量當量約4 217.90×104t。(2)臺南三疊系魯克沁稠油帶勘探1995年,在魯克沁構造帶東部和塔克泉構造帶西北部,分別上鉆艾參1井和沙參1井。艾參1井于中—上三疊統(tǒng)2 155.66—2 209.40 m井段鉆遇大套稠油油砂,揭示了中二疊統(tǒng)桃東溝群大套生油巖,完井試油見到少量稠油。按照在稠油下傾方向找稀油的思路,開展了魯克沁構造帶的勘探,在艾參1井西北部地層下傾方向,落實了玉東、吐玉克等斷背斜圈閉,玉東1井產(chǎn)稠油30.00 m3/d。得出了原生油藏形成和稠變時期原油由西北往東南、由北東翼低斷塊往軸部高斷塊調(diào)整的認識[3],按照斷塊含油不分高低的控藏規(guī)律,在魯克沁構造帶東部鉆探魯2井,三疊系產(chǎn)稠油23.30 m3/d,發(fā)現(xiàn)了魯克沁構造帶地層不整合油藏,玉東、吐玉克、魯克沁區(qū)塊連片含油(圖3),落實了千萬噸級的魯克沁稠油帶,探明油氣地質(zhì)儲量當量約5 000.00×104t。
圖4 三塘湖盆地構造單元及油氣田分布20多年來,三塘湖盆地油氣勘探發(fā)現(xiàn)和探明油氣田3個,共30多個油氣藏和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zhì)儲量當量約1.68×108t。據(jù)第四次油氣資源評價,三塘湖盆地常規(guī)石油地質(zhì)資源量為4.48×108t,石油探明率為28.29%,主要分布在侏羅系和石炭系,其中,侏羅系為1.95×108t,石炭系為2.53×108t;二疊系致密油地質(zhì)資源量為4.63×108t,探明率為6.40%,勘探程度仍較低,勘探潛力較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塘湖盆地二疊系凝灰?guī)r致密油勘探開發(fā)實踐及認識[J]. 陳旋,劉俊田,龍飛,劉長地,李興亮,關中南,宋學良. 中國石油勘探. 2019(06)
[2]三塘湖盆地二疊系非常規(guī)石油地質(zhì)特征與勘探實踐[J]. 梁世君,羅勸生,王瑞,陳旋,楊斌,馬強,梁輝. 中國石油勘探. 2019(05)
[3]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fā)歷史及現(xiàn)狀[J]. 門曉溪,韓志輝,王磊. 新疆石油地質(zhì). 2018(03)
[4]裂縫性致密油藏體積壓裂水平井壓力動態(tài)分析[J]. 武治岐,王厚坤,王睿. 新疆石油地質(zhì). 2018(03)
[5]三塘湖盆地馬朗凹陷二疊系條湖組凝灰?guī)r致密儲集層形成與分布[J]. 馬劍,黃志龍,鐘大康,梁世君,梁浩,薛東青,陳旋,范譚廣.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6(05)
[6]新疆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區(qū)塊中侏羅統(tǒng)西山窯組儲層特征及儲層控制因素[J]. 盛軍,孫衛(wèi),段寶虹,劉艷妮,曹雷,張弢. 地質(zhì)論評. 2016(03)
[7]科學探索井歷程、成效及意義——紀念科學探索井項目實踐30周年[J]. 翟光明,胡見義,趙文智,鄒才能.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6(02)
[8]三塘湖油田條湖組致密油水平井優(yōu)化設計與應用[J]. 曾翔宇,劉長地,肖紅紗,張中勁,潘有軍.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5(29)
[9]三塘湖凝灰?guī)r儲層分段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J]. 王勇,馬寧望,危建新,魏蘊智,鮑磊,郭丹丹. 石油地質(zhì)與工程. 2015(04)
[10]三塘湖致密油長水平段水平井鉆井技術[J]. 錢峰,楊立軍. 石油鉆采工藝. 2014(06)
本文編號:3563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6346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