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北凹陷走滑斷裂體系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12-22 01:29
濰北凹陷是郯廬斷裂走滑活動形成的走滑拉分盆地,走滑作用對斷裂體系演化、圈閉形成及油氣成藏起到了明顯的控制作用?椎杲M沉積時期,郯廬斷裂經(jīng)歷了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兩個階段,不同構造演化階段斷層性質及發(fā)育程度等具有顯著差異,多期走滑活動使其東部地區(qū)形成了三條南北走向的弱走滑斷裂帶。同時,多期次走滑活動形成了大量與走滑作用相關的圈閉,為油氣聚集提供了圈閉條件。此外,郯廬斷裂走滑活動直接影響了濰北凹陷油氣的運聚。宏觀上,油氣沿走滑作用形成的北西向鼻狀構造帶向東南運移并聚集;微觀上,油氣沿右旋走滑形成的近東西向拉張斷層,在"擰毛巾"作用下,自西向東運移,并被北北東向-近南北向走滑斷層封堵成藏;平面上,與三個弱走滑斷裂帶相對應,油氣藏呈現(xiàn)"近東西向延伸,南北帶狀展布"的特征。中部弱走滑斷裂帶北端及中段是下步重點勘探方向,西部弱走滑斷裂帶可作為致密砂巖油藏和頁巖油氣的攻關地區(qū)。
【文章來源】:地質學報. 2020,94(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走滑構造解釋方法
圖2 走滑構造解釋方法以濰北凹陷T8(孔二上亞段底面)構造圖為例(圖3),在水平切片上,北東向走滑斷層兩側同相軸發(fā)生明顯錯動,地層的振幅和疏密程度發(fā)生突變。在沿層相干、邊緣檢測及傾角計算屬性圖上,相應位置也可以看到發(fā)育多條北東向走滑斷層。在走滑斷層識別基礎上,運用走滑構造解釋方法,對濰北凹陷東北部地區(qū)孔二上底面、孔一下頂面等地震反射標準層進行了精細解釋,并對其斷裂體系特征進行了梳理總結。
孔二段沉積時期,濰北凹陷處于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的過渡期,區(qū)域應力環(huán)境以拉張斷陷為主,兼有弱左旋走滑特征(圖4)。受此應力環(huán)境影響,在此前孔三段走滑拉張基礎上,濰北凹陷孔二段斷層主要發(fā)育兩組:第一組走向為近東西向-北西向,分別為走滑裂陷環(huán)境下形成的拉張性斷層(近東西向)及弱左旋走滑應力環(huán)境的T斷層(北西向);第二組為北東向-近南北向,為具走滑性質的斷層(包括PDZ、P、R)(圖5a)。平面上,此兩組斷層自東向西形成三個南北向展布的弱走滑斷裂帶,即:東部弱走滑斷裂帶、中部弱走滑斷裂帶及西部弱走滑斷裂帶,弱走滑斷裂帶展布方向與邊界斷層昌邑大店斷裂走向一致(圖5a)。昌邑大店斷裂系郯廬斷裂中段的組成部分(Li Xiaoqing,2002),因此弱走滑斷裂帶走向與郯廬斷裂走向相同。三個弱走滑斷裂帶走滑強弱不同。東側弱走滑斷裂帶走滑強度最大,其主走滑斷層整體上連續(xù)性較好,可分為北側CX46井走滑斷層與南側C3走滑斷層,均具有一定的垂向斷距,CX46井走滑斷層最北端具有“海豚效應”,斷層掉向沿走向發(fā)生變化。中部弱走滑斷裂帶走滑強度中等,南側C811井東側走滑斷層走向北北東,連續(xù)性好,且具有較大垂向斷距,北側C68井走滑斷層走向南北向,連續(xù)性較差。西部弱走滑斷裂帶走滑強度最弱,不發(fā)育相對連續(xù)的主走滑斷層,平面上表現(xiàn)為多條南北向雁列式排列的北東走向斷層。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渤海走滑斷裂對古近系源—匯體系的控制作用[J]. 徐長貴,加東輝,宛良偉. 地球科學. 2017(11)
[2]濰北凹陷斷裂系統(tǒng)特征及其控藏機制[J]. 潘守旭,查明,梁書義,程有義,高長海.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 2017(01)
[3]渤海走滑轉換帶及其對大中型油氣田形成的控制作用[J]. 徐長貴. 地球科學. 2016(09)
[4]渤海灣盆地濰北凹陷油氣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J]. 劉華,李振升,蔣有錄,徐昊清,陳柯童,王鑫. 新疆石油地質. 2016(03)
[5]遼中凹陷南洼走滑伴生構造帶發(fā)育特征及控藏作用[J]. 吳奎,徐長貴,張如才,王冰潔. 中國海上油氣. 2016(03)
[6]遼東灣坳陷東部地區(qū)走滑雙重構造的發(fā)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質意義[J]. 吳智平,張婧,任健,徐長貴,李偉,張曉慶. 地質學報. 2016(05)
[7]走滑斷裂特征對油氣勘探方向的選擇——以塔中北坡順1井區(qū)為例[J]. 李萌,湯良杰,李宗杰,甄素靜,楊素舉,田亞杰. 石油實驗地質. 2016(01)
[8]濰北凹陷構造演化對沉積成藏的控制作用[J]. 孫耀庭,李玉蘭,徐昊清,郭麗麗.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9]昌濰坳陷濰北凹陷孔二段優(yōu)質烴源巖成因與分布[J]. 孫耀庭,徐守余,張世奇,劉軍,徐昊清,郭麗麗. 地質論評. 2015(03)
[10]走滑作用對渤海凸起區(qū)油氣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沙壘田凸起為例[J]. 黃雷. 地學前緣. 2015(03)
博士論文
[1]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東部走滑構造特征及其對油氣成藏的影響研究[D]. 余朝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濰北凹陷北部洼陷帶孔店組碎屑巖儲層成巖作用研究[D]. 馬在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5
[3]濰北走滑盆地形成演化與含油氣系統(tǒng)[D]. 李曉清.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2002
碩士論文
[1]郯廬走滑與濰北凹陷發(fā)育特征[D]. 任瑞軍.中國海洋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45529
【文章來源】:地質學報. 2020,94(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走滑構造解釋方法
圖2 走滑構造解釋方法以濰北凹陷T8(孔二上亞段底面)構造圖為例(圖3),在水平切片上,北東向走滑斷層兩側同相軸發(fā)生明顯錯動,地層的振幅和疏密程度發(fā)生突變。在沿層相干、邊緣檢測及傾角計算屬性圖上,相應位置也可以看到發(fā)育多條北東向走滑斷層。在走滑斷層識別基礎上,運用走滑構造解釋方法,對濰北凹陷東北部地區(qū)孔二上底面、孔一下頂面等地震反射標準層進行了精細解釋,并對其斷裂體系特征進行了梳理總結。
孔二段沉積時期,濰北凹陷處于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的過渡期,區(qū)域應力環(huán)境以拉張斷陷為主,兼有弱左旋走滑特征(圖4)。受此應力環(huán)境影響,在此前孔三段走滑拉張基礎上,濰北凹陷孔二段斷層主要發(fā)育兩組:第一組走向為近東西向-北西向,分別為走滑裂陷環(huán)境下形成的拉張性斷層(近東西向)及弱左旋走滑應力環(huán)境的T斷層(北西向);第二組為北東向-近南北向,為具走滑性質的斷層(包括PDZ、P、R)(圖5a)。平面上,此兩組斷層自東向西形成三個南北向展布的弱走滑斷裂帶,即:東部弱走滑斷裂帶、中部弱走滑斷裂帶及西部弱走滑斷裂帶,弱走滑斷裂帶展布方向與邊界斷層昌邑大店斷裂走向一致(圖5a)。昌邑大店斷裂系郯廬斷裂中段的組成部分(Li Xiaoqing,2002),因此弱走滑斷裂帶走向與郯廬斷裂走向相同。三個弱走滑斷裂帶走滑強弱不同。東側弱走滑斷裂帶走滑強度最大,其主走滑斷層整體上連續(xù)性較好,可分為北側CX46井走滑斷層與南側C3走滑斷層,均具有一定的垂向斷距,CX46井走滑斷層最北端具有“海豚效應”,斷層掉向沿走向發(fā)生變化。中部弱走滑斷裂帶走滑強度中等,南側C811井東側走滑斷層走向北北東,連續(xù)性好,且具有較大垂向斷距,北側C68井走滑斷層走向南北向,連續(xù)性較差。西部弱走滑斷裂帶走滑強度最弱,不發(fā)育相對連續(xù)的主走滑斷層,平面上表現(xiàn)為多條南北向雁列式排列的北東走向斷層。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渤海走滑斷裂對古近系源—匯體系的控制作用[J]. 徐長貴,加東輝,宛良偉. 地球科學. 2017(11)
[2]濰北凹陷斷裂系統(tǒng)特征及其控藏機制[J]. 潘守旭,查明,梁書義,程有義,高長海.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 2017(01)
[3]渤海走滑轉換帶及其對大中型油氣田形成的控制作用[J]. 徐長貴. 地球科學. 2016(09)
[4]渤海灣盆地濰北凹陷油氣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J]. 劉華,李振升,蔣有錄,徐昊清,陳柯童,王鑫. 新疆石油地質. 2016(03)
[5]遼中凹陷南洼走滑伴生構造帶發(fā)育特征及控藏作用[J]. 吳奎,徐長貴,張如才,王冰潔. 中國海上油氣. 2016(03)
[6]遼東灣坳陷東部地區(qū)走滑雙重構造的發(fā)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質意義[J]. 吳智平,張婧,任健,徐長貴,李偉,張曉慶. 地質學報. 2016(05)
[7]走滑斷裂特征對油氣勘探方向的選擇——以塔中北坡順1井區(qū)為例[J]. 李萌,湯良杰,李宗杰,甄素靜,楊素舉,田亞杰. 石油實驗地質. 2016(01)
[8]濰北凹陷構造演化對沉積成藏的控制作用[J]. 孫耀庭,李玉蘭,徐昊清,郭麗麗.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9]昌濰坳陷濰北凹陷孔二段優(yōu)質烴源巖成因與分布[J]. 孫耀庭,徐守余,張世奇,劉軍,徐昊清,郭麗麗. 地質論評. 2015(03)
[10]走滑作用對渤海凸起區(qū)油氣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沙壘田凸起為例[J]. 黃雷. 地學前緣. 2015(03)
博士論文
[1]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東部走滑構造特征及其對油氣成藏的影響研究[D]. 余朝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2]濰北凹陷北部洼陷帶孔店組碎屑巖儲層成巖作用研究[D]. 馬在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5
[3]濰北走滑盆地形成演化與含油氣系統(tǒng)[D]. 李曉清.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2002
碩士論文
[1]郯廬走滑與濰北凹陷發(fā)育特征[D]. 任瑞軍.中國海洋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5455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4552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