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狀河儲層構型建模方法及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07 02:28
為了研究儲層內(nèi)部構型單元的幾何形態(tài)和相互之間的接觸關系,進行精細解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前人對河流相儲層構型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曲流河,而對于辮狀河儲層構型研究多集中在心灘級次,由于存在技術和資料上的限制,對于心灘內(nèi)部夾層級次的定量描述,特別是三維模型建立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主要對辮狀河儲層構型單元的幾何形態(tài)和接觸關系進行三維建模,并對影響流體滲流能力的參數(shù)進行敏感性分析。首先在商業(yè)化軟件Petrel中采用基于目標的方法依次對辮狀河河道、心灘、落淤層逐層模擬,并調整參數(shù)和規(guī)則進行相應的測試和模型優(yōu)選。在進行參數(shù)敏感性分析時,采用正交試驗設計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首先確定影響流體滲流能力各因素的水平。然后借助正交設計助手ⅡV3.2軟件得到合適的正交表,基于自行設計的辮狀河儲層構型建模方法得到優(yōu)選出的模型,建立相應的儲層物性參數(shù)模型(孔隙度和滲透率)。設置兩組不同的井位部署,分別進行油藏數(shù)值模擬,得到對應的累計產(chǎn)油量和含水率數(shù)據(jù)。最后通過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明確了對辮狀河儲層內(nèi)部流體滲流能力影響最大的地質因素。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1)通過對基于目標建模方法...
【文章來源】:長江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辮狀河儲層構型建模流程圖
圖 2-1 河流相概念模型的平面圖和剖面圖Figure2-1 The flat and profile of channel該方法的目的就是將各類相單元幾何形態(tài)進行參數(shù)化,通過調節(jié)相關參數(shù)的值來控制幾何形態(tài)。將河道進行參數(shù)化后,可將其幾何形態(tài)進行相應的簡化,其平面和剖面幾何形態(tài)如圖 2-2 和圖 2-3 所示,河道的幾何形態(tài)通常由寬度、厚度、偏移角度、延伸范圍等共同進行約束。同時最大厚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取決于河道的曲率大小。當模擬曲流河時曲率就大,而對于辮狀河曲率就相應變小?傊鶕(jù)需要模擬的對象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當天然堤和決口扇占相比例較高時,將其與河道一起作為 Fluvsim 的目標體,并將每一個目標體網(wǎng)格進行編碼。
圖 2-1 河流相概念模型的平面圖和剖面圖Figure2-1 The flat and profile of channel該方法的目的就是將各類相單元幾何形態(tài)進行參數(shù)化,通過調節(jié)相關參數(shù)的值來控制幾何形態(tài)。將河道進行參數(shù)化后,可將其幾何形態(tài)進行相應的簡化,其平面和剖面幾何形態(tài)如圖 2-2 和圖 2-3 所示,河道的幾何形態(tài)通常由寬度、厚度、偏移角度、延伸范圍等共同進行約束。同時最大厚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取決于河道的曲率大小。當模擬曲流河時曲率就大,而對于辮狀河曲率就相應變小。總之根據(jù)需要模擬的對象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當天然堤和決口扇占相比例較高時,將其與河道一起作為 Fluvsim 的目標體,并將每一個目標體網(wǎng)格進行編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百口泉組沉積界面類型及其成因[J]. 胡慧. 云南化工. 2017(07)
[2]砂質辮狀河儲層構型表征及其對剩余油的控制——以渤海海域P油田為例[J]. 徐中波,申春生,陳玉琨,康凱,羅憲波,何新容,李林,張博文. 沉積學報. 2016(02)
[3]砂質辮狀河沉積模式的建立——以委內(nèi)瑞拉奧里諾科重油帶H區(qū)塊為例[J]. 陳仕臻,林承焰,任麗華,劉文婧,陳和平,黃文松. 沉積學報. 2015(05)
[4]儲層構型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徐波,佟建宇,趙峰,楊霞,聶領,黃鵬,張帆.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3)
[5]古辮狀河心灘壩內(nèi)部構型表征與建!源髴c油田薩中密井網(wǎng)區(qū)為例[J]. 牛博,高興軍,趙應成,宋保全,張丹鋒,鄧曉娟. 石油學報. 2015(01)
[6]辮狀河儲層地質知識庫構建方法——以大慶長垣油田喇薩區(qū)塊葡一組儲層為例[J]. 邢寶榮.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4(06)
[7]辮狀河相致密砂巖氣藏三維地質建模[J]. 郭智,孫龍德,賈愛林,盧濤.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5(01)
[8]儲層構型研究進展與展望[J]. 席海波,陳袁,王強,李鑫,朱一鳴,李垚. 四川地質學報. 2013(04)
[9]辮狀河儲層隔夾層特征及其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J]. 崔建,李海東,馮建松,劉叢寧,居亞娟. 特種油氣藏. 2013(04)
[10]碎屑沉積地質體構型分級方案探討[J]. 吳勝和,紀友亮,岳大力,印森林. 高校地質學報. 2013(01)
博士論文
[1]勝坨油田河流相儲層建筑結構分析與剩余油分布研究[D]. 林博.中國石油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華慶地區(qū)長63儲層構型表征及孔喉特征分析[D]. 任穎惠.西安石油大學 2015
[2]葡北油田四斷塊葡Ⅰ油組三角洲前緣儲層結構特征研究[D]. 李偉.中國石油大學 2009
[3]孤東油田七區(qū)西館上段河流相儲層層次結構與剩余油分布研究[D]. 崔文福.中國石油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80983
【文章來源】:長江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辮狀河儲層構型建模流程圖
圖 2-1 河流相概念模型的平面圖和剖面圖Figure2-1 The flat and profile of channel該方法的目的就是將各類相單元幾何形態(tài)進行參數(shù)化,通過調節(jié)相關參數(shù)的值來控制幾何形態(tài)。將河道進行參數(shù)化后,可將其幾何形態(tài)進行相應的簡化,其平面和剖面幾何形態(tài)如圖 2-2 和圖 2-3 所示,河道的幾何形態(tài)通常由寬度、厚度、偏移角度、延伸范圍等共同進行約束。同時最大厚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取決于河道的曲率大小。當模擬曲流河時曲率就大,而對于辮狀河曲率就相應變小?傊鶕(jù)需要模擬的對象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當天然堤和決口扇占相比例較高時,將其與河道一起作為 Fluvsim 的目標體,并將每一個目標體網(wǎng)格進行編碼。
圖 2-1 河流相概念模型的平面圖和剖面圖Figure2-1 The flat and profile of channel該方法的目的就是將各類相單元幾何形態(tài)進行參數(shù)化,通過調節(jié)相關參數(shù)的值來控制幾何形態(tài)。將河道進行參數(shù)化后,可將其幾何形態(tài)進行相應的簡化,其平面和剖面幾何形態(tài)如圖 2-2 和圖 2-3 所示,河道的幾何形態(tài)通常由寬度、厚度、偏移角度、延伸范圍等共同進行約束。同時最大厚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取決于河道的曲率大小。當模擬曲流河時曲率就大,而對于辮狀河曲率就相應變小。總之根據(jù)需要模擬的對象可以進行相應的調整。當天然堤和決口扇占相比例較高時,將其與河道一起作為 Fluvsim 的目標體,并將每一個目標體網(wǎng)格進行編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百口泉組沉積界面類型及其成因[J]. 胡慧. 云南化工. 2017(07)
[2]砂質辮狀河儲層構型表征及其對剩余油的控制——以渤海海域P油田為例[J]. 徐中波,申春生,陳玉琨,康凱,羅憲波,何新容,李林,張博文. 沉積學報. 2016(02)
[3]砂質辮狀河沉積模式的建立——以委內(nèi)瑞拉奧里諾科重油帶H區(qū)塊為例[J]. 陳仕臻,林承焰,任麗華,劉文婧,陳和平,黃文松. 沉積學報. 2015(05)
[4]儲層構型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徐波,佟建宇,趙峰,楊霞,聶領,黃鵬,張帆.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3)
[5]古辮狀河心灘壩內(nèi)部構型表征與建!源髴c油田薩中密井網(wǎng)區(qū)為例[J]. 牛博,高興軍,趙應成,宋保全,張丹鋒,鄧曉娟. 石油學報. 2015(01)
[6]辮狀河儲層地質知識庫構建方法——以大慶長垣油田喇薩區(qū)塊葡一組儲層為例[J]. 邢寶榮.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4(06)
[7]辮狀河相致密砂巖氣藏三維地質建模[J]. 郭智,孫龍德,賈愛林,盧濤.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5(01)
[8]儲層構型研究進展與展望[J]. 席海波,陳袁,王強,李鑫,朱一鳴,李垚. 四川地質學報. 2013(04)
[9]辮狀河儲層隔夾層特征及其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J]. 崔建,李海東,馮建松,劉叢寧,居亞娟. 特種油氣藏. 2013(04)
[10]碎屑沉積地質體構型分級方案探討[J]. 吳勝和,紀友亮,岳大力,印森林. 高校地質學報. 2013(01)
博士論文
[1]勝坨油田河流相儲層建筑結構分析與剩余油分布研究[D]. 林博.中國石油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華慶地區(qū)長63儲層構型表征及孔喉特征分析[D]. 任穎惠.西安石油大學 2015
[2]葡北油田四斷塊葡Ⅰ油組三角洲前緣儲層結構特征研究[D]. 李偉.中國石油大學 2009
[3]孤東油田七區(qū)西館上段河流相儲層層次結構與剩余油分布研究[D]. 崔文福.中國石油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80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8098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