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遼盆地肇源油田源241區(qū)塊扶余油層井網(wǎng)優(yōu)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5 15:08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增長,至目前單月原油進口量已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在中國,約46%的油氣屬于以低滲透為主的低品位資源,低滲透油氣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對確保中國油氣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肇源油田源241區(qū)塊,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境內,由大慶油田第十采油廠管理和開發(fā)。該區(qū)塊油層主要分布在扶一油層組下部及扶二油層組下部,扶余油層孔隙度10.9%,滲透率0.50mD,屬于特低滲油藏。本文采用最大波峰振幅、平均振幅、均方根振幅進行砂體預測,并優(yōu)選地質統(tǒng)計學進行反演,結果表明:源241區(qū)塊扶余油層砂巖厚度整體較薄,發(fā)育窄小河道,呈條帶狀分布,橫向變化快,平均單井砂巖厚度34.1m,有效厚度6.8m。同時對儲層物性、敏感性、裂縫發(fā)育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描述。該區(qū)塊地質特征分析結果表明,該區(qū)油層的平面和垂向分布,主要受巖性和斷裂帶控制,有斷塊油藏、斷層巖性油藏兩種油藏類型。通過分析鄰區(qū)塊井組的動態(tài)生產數(shù)據(jù),運用公式計算和類比的方法,得出大規(guī)模縫網(wǎng)壓裂的采油強度是常規(guī)壓裂的采油強度2.9倍以上的結論。通過油藏工程計算,該區(qū)塊常規(guī)彈性采收率為3.2%,溶...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第2章油田概況7第2章油田概況2.1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肇源油田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境內,構造位置位于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qū)朝陽溝階地西部肇源鼻狀構造上(圖2.1)。北與肇州、永樂油田相接,西與頭臺油田,東與朝陽溝油田相鄰,西南與吉林新民油田東塊隔江相望。區(qū)內地勢平坦(地面海拔在125~142m之間),交通十分便利。該區(qū)域年降水量445mm,一月份平均氣溫-19.1℃,七月份平均氣溫22.9℃。圖2.1肇源油田位置圖2.2勘探、開發(fā)歷程2.2.1地震勘探六十年代,在該區(qū)運用光點記錄儀和數(shù)字儀進行了單次到高次不同覆蓋精度
第3章油田地質特征11第3章油田地質特征3.1區(qū)域地質簡況松遼盆地的基底發(fā)育有黑魚泡-頭臺、孫吳-雙遼、依蘭-依通、嫩江-白城四組斷裂,構成了一隆兩凹的構造格局。三肇凹陷和朝長階地即為由黑魚泡-頭臺主斷裂和北西向龍江-哈爾濱次級斷裂構成二級構造帶,平面呈三角形。隨著盆地沉降中心的西移和大慶長垣的形成,經嫩江組-明水組多期構造運動改造形成二級凹陷構造帶[25-27]。從區(qū)域構造位置來看(圖3.1),本區(qū)主體位于朝陽溝階地的西部,在向西北傾的單斜的背景下,發(fā)育了北東走向的肇源鼻狀構造和近南北走向的裕民鼻狀構造。肇源鼻狀構造南起扶余隆起,是古中央隆起解體后發(fā)育起來的比較寬緩的鼻狀構造,總體為南高北低的趨勢,區(qū)內斷裂發(fā)育[28-29]。圖3.1區(qū)域構造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考慮啟動壓力梯度的低滲壓敏底水油藏產能及水錐預測方法研究[J]. 姜永.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20(01)
[2]低滲透油藏油氣兩相下水平井產能預測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渤海油田A油藏為例[J]. 孫恩慧,侯亞偉,張東,汪巍,彭琴.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20(01)
[3]從補償?shù)奖kU賠償:經濟手段緩解人與野生動物沖突成效探討[J]. 李雨晗,高煜芳. 科學. 2019(05)
[4]大慶油田水驅油藏模擬特色技術[J]. 趙國忠,尹芝林,匡鐵,何鑫,張樂.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9(05)
[5]大慶長垣外圍特低滲透油藏開發(fā)效果綜合評價方法[J]. 李承龍,苗志國,李照永,張宇. 特種油氣藏. 2019(04)
[6]低幅度構造對特低滲透油藏油氣水富集及開發(fā)動態(tài)的控制效應[J]. 王建民,張三,杜偉,李樂,喬貞,張俊,段夢悅.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9(04)
[7]油田低滲透油藏開發(fā)技術研究[J]. 潘晨.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9(07)
[8]低滲透油藏分類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 蘇婷,潘志堅,李楠.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9(02)
[9]透鏡體低滲透巖性油藏合理井網(wǎng)井距研究[J]. 陶帥,郝永卯,周杰,曹小朋,黎曉舟. 巖性油氣藏. 2018(05)
[10]低滲透油藏中不同壓裂注采井網(wǎng)非穩(wěn)態(tài)產量計算分析[J]. 蒲軍,秦學杰,茍斐斐,方文超.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8(04)
碩士論文
[1]致密油藏壓裂水平井產能預測研究[D]. 樊戀舒.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8
[2]特低滲油藏體積壓裂異步注采技術研究[D]. 王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8
[3]超低滲透油藏不同井型水驅規(guī)律研究[D]. 楊光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8
[4]朝陽溝油田長49-1區(qū)塊開發(fā)布井方案及評價要求研究[D]. 方明.東北石油大學 2017
[5]X油田產能建設項目后評價研究[D]. 魏正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6
[6]肇源油田扶余油層致密油儲層預測及應用[D]. 朱琳.東北石油大學 2016
[7]致密油藏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D]. 李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5
[8]朝陽溝油田翻188-122區(qū)塊開發(fā)布井方案可行性研究[D]. 張世一.西安石油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344781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第2章油田概況7第2章油田概況2.1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肇源油田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境內,構造位置位于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qū)朝陽溝階地西部肇源鼻狀構造上(圖2.1)。北與肇州、永樂油田相接,西與頭臺油田,東與朝陽溝油田相鄰,西南與吉林新民油田東塊隔江相望。區(qū)內地勢平坦(地面海拔在125~142m之間),交通十分便利。該區(qū)域年降水量445mm,一月份平均氣溫-19.1℃,七月份平均氣溫22.9℃。圖2.1肇源油田位置圖2.2勘探、開發(fā)歷程2.2.1地震勘探六十年代,在該區(qū)運用光點記錄儀和數(shù)字儀進行了單次到高次不同覆蓋精度
第3章油田地質特征11第3章油田地質特征3.1區(qū)域地質簡況松遼盆地的基底發(fā)育有黑魚泡-頭臺、孫吳-雙遼、依蘭-依通、嫩江-白城四組斷裂,構成了一隆兩凹的構造格局。三肇凹陷和朝長階地即為由黑魚泡-頭臺主斷裂和北西向龍江-哈爾濱次級斷裂構成二級構造帶,平面呈三角形。隨著盆地沉降中心的西移和大慶長垣的形成,經嫩江組-明水組多期構造運動改造形成二級凹陷構造帶[25-27]。從區(qū)域構造位置來看(圖3.1),本區(qū)主體位于朝陽溝階地的西部,在向西北傾的單斜的背景下,發(fā)育了北東走向的肇源鼻狀構造和近南北走向的裕民鼻狀構造。肇源鼻狀構造南起扶余隆起,是古中央隆起解體后發(fā)育起來的比較寬緩的鼻狀構造,總體為南高北低的趨勢,區(qū)內斷裂發(fā)育[28-29]。圖3.1區(qū)域構造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考慮啟動壓力梯度的低滲壓敏底水油藏產能及水錐預測方法研究[J]. 姜永.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20(01)
[2]低滲透油藏油氣兩相下水平井產能預測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渤海油田A油藏為例[J]. 孫恩慧,侯亞偉,張東,汪巍,彭琴.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20(01)
[3]從補償?shù)奖kU賠償:經濟手段緩解人與野生動物沖突成效探討[J]. 李雨晗,高煜芳. 科學. 2019(05)
[4]大慶油田水驅油藏模擬特色技術[J]. 趙國忠,尹芝林,匡鐵,何鑫,張樂.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9(05)
[5]大慶長垣外圍特低滲透油藏開發(fā)效果綜合評價方法[J]. 李承龍,苗志國,李照永,張宇. 特種油氣藏. 2019(04)
[6]低幅度構造對特低滲透油藏油氣水富集及開發(fā)動態(tài)的控制效應[J]. 王建民,張三,杜偉,李樂,喬貞,張俊,段夢悅.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9(04)
[7]油田低滲透油藏開發(fā)技術研究[J]. 潘晨.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9(07)
[8]低滲透油藏分類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 蘇婷,潘志堅,李楠.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9(02)
[9]透鏡體低滲透巖性油藏合理井網(wǎng)井距研究[J]. 陶帥,郝永卯,周杰,曹小朋,黎曉舟. 巖性油氣藏. 2018(05)
[10]低滲透油藏中不同壓裂注采井網(wǎng)非穩(wěn)態(tài)產量計算分析[J]. 蒲軍,秦學杰,茍斐斐,方文超.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8(04)
碩士論文
[1]致密油藏壓裂水平井產能預測研究[D]. 樊戀舒.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8
[2]特低滲油藏體積壓裂異步注采技術研究[D]. 王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8
[3]超低滲透油藏不同井型水驅規(guī)律研究[D]. 楊光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8
[4]朝陽溝油田長49-1區(qū)塊開發(fā)布井方案及評價要求研究[D]. 方明.東北石油大學 2017
[5]X油田產能建設項目后評價研究[D]. 魏正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6
[6]肇源油田扶余油層致密油儲層預測及應用[D]. 朱琳.東北石油大學 2016
[7]致密油藏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D]. 李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5
[8]朝陽溝油田翻188-122區(qū)塊開發(fā)布井方案可行性研究[D]. 張世一.西安石油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3447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4478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