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凹陷南部地區(qū)沉積、構造特征分析及有利目標優(yōu)選
發(fā)布時間:2021-08-04 01:56
張強凹陷是遼河外圍盆地的中生代凹陷,呈近南北向條帶狀展布,由北到南主要可劃分成六個二級構造帶,近年來對張強凹陷的勘探開發(fā)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qū),人們在北部地區(qū)長北斷裂背斜構造帶上的勘探工作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主要發(fā)現的油層為白堊系下統(tǒng)義縣組、九佛堂組和沙海組上、下段四套油組。張強凹陷整個南部地區(qū)的勘探程度還較低,從前人研究所得的各種地質資料綜合來看,南部地區(qū)具有較好的生儲蓋組合,有形成多種油藏的地質條件,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本次研究針對張強凹陷南部,利用工區(qū)的地質、鉆井、測井與地震等資料,采用層序地層學研究、沉積相研究、地震資料解釋、地震儲層預測多種技術方法對張強凹陷南部地區(qū)沙海組進行綜合評價。首先,通過層序地層學的研究方法,對研究區(qū)沙海組進行三級層序和內部體系域的劃分,建立沙海組的層序地層格架;在此基礎上,對研究區(qū)進行沉積相分析,從單井相出發(fā)逐步推進到連井相及平面相分析,分析研究區(qū)沉積演化規(guī)律,搞清沉積模式;結合建立的層序地層格架和沉積模式,利用研究區(qū)的二維地震資料對目標層位沙海組的進行精細構造解釋,建立地震地層格架及斷裂體系,搞清研究區(qū)的構造特征;結合以上研究成果進行測井約束地震資料反...
【文章來源】:長江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張強凹陷地理位置示意圖
的張武、東至康平的國道和縣道。此外,還有更多的鄉(xiāng)村公路通過,非常便利。2.2 地層發(fā)育情況在中生代時期,張強凹陷是一個受斷裂控制形成的的凹陷,近南北向延伸,的內部發(fā)展具很強的不均一性。由于該區(qū)域的構造演化十分復雜,沉積環(huán)境也較多變,使得張強凹陷的南部地區(qū)的地層和北部地區(qū)的地層具有非常明顯的差性,兩個地區(qū)的沉積特征也大有不同(圖 2-2)。經過多年的研究,對張強凹陷的地層有了一定的認識[5],該區(qū)域的主要地層除基底之外還有中生界白堊系下統(tǒng)義縣組、九佛堂組、沙海組和阜新組,以及白堊系上統(tǒng)的泉頭組和第四系。
圖 3-1 張強凹陷南部地區(qū)強層序地層聯井對比剖面圖3-1 Cross-section Map of Well Connection in Strong Sequence Strata in SZhangqiang Depression3.2 層序特征分析1、Ⅲ層序 SQ1 地震反射特征總體表現為:強振幅,中-強連續(xù)性,研般為 2~3 個相位(圖 3-2)。鉆井資料顯示 SQ1 層序界面在部分區(qū)域變。結合區(qū)域構造研究、地震資料及鉆井資料認為 SQ1 層序的底界面的底界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模型反演及其在STRATA軟件中的應用[J]. 賈丹.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08(23)
[2]層序地層地層基準面的識別、對比技術及應用[J]. 鄧宏文,王洪亮,李熙喆.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96(03)
[3]現代三維地震解釋[J]. Geoffrey A.Dorn,楊勤勇. 石油物探譯叢. 1999 (01)
碩士論文
[1]張強凹陷油氣成藏特征[D]. 楊曦.東北石油大學 2018
[2]張強凹陷油藏形成特征及勘探目標優(yōu)選[D]. 聶佳妮.東北石油大學 2016
[3]張強凹陷沙海組下段低滲砂巖儲層評價[D]. 呂濱.東北石油大學 2012
[4]遼河外圍盆地火山巖儲層特征分析[D]. 張浩.大慶石油學院 2009
[5]地震反演在儲層預測中的研究與應用[D]. 張宇航.長安大學 2009
[6]通遼—雙遼地區(qū)早期地質綜合評價研究[D]. 楊冬霞.大慶石油學院 2009
[7]彰武盆地構造特征及油氣勘探潛力研究[D]. 楊江.長安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320759
【文章來源】:長江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張強凹陷地理位置示意圖
的張武、東至康平的國道和縣道。此外,還有更多的鄉(xiāng)村公路通過,非常便利。2.2 地層發(fā)育情況在中生代時期,張強凹陷是一個受斷裂控制形成的的凹陷,近南北向延伸,的內部發(fā)展具很強的不均一性。由于該區(qū)域的構造演化十分復雜,沉積環(huán)境也較多變,使得張強凹陷的南部地區(qū)的地層和北部地區(qū)的地層具有非常明顯的差性,兩個地區(qū)的沉積特征也大有不同(圖 2-2)。經過多年的研究,對張強凹陷的地層有了一定的認識[5],該區(qū)域的主要地層除基底之外還有中生界白堊系下統(tǒng)義縣組、九佛堂組、沙海組和阜新組,以及白堊系上統(tǒng)的泉頭組和第四系。
圖 3-1 張強凹陷南部地區(qū)強層序地層聯井對比剖面圖3-1 Cross-section Map of Well Connection in Strong Sequence Strata in SZhangqiang Depression3.2 層序特征分析1、Ⅲ層序 SQ1 地震反射特征總體表現為:強振幅,中-強連續(xù)性,研般為 2~3 個相位(圖 3-2)。鉆井資料顯示 SQ1 層序界面在部分區(qū)域變。結合區(qū)域構造研究、地震資料及鉆井資料認為 SQ1 層序的底界面的底界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模型反演及其在STRATA軟件中的應用[J]. 賈丹.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08(23)
[2]層序地層地層基準面的識別、對比技術及應用[J]. 鄧宏文,王洪亮,李熙喆.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96(03)
[3]現代三維地震解釋[J]. Geoffrey A.Dorn,楊勤勇. 石油物探譯叢. 1999 (01)
碩士論文
[1]張強凹陷油氣成藏特征[D]. 楊曦.東北石油大學 2018
[2]張強凹陷油藏形成特征及勘探目標優(yōu)選[D]. 聶佳妮.東北石油大學 2016
[3]張強凹陷沙海組下段低滲砂巖儲層評價[D]. 呂濱.東北石油大學 2012
[4]遼河外圍盆地火山巖儲層特征分析[D]. 張浩.大慶石油學院 2009
[5]地震反演在儲層預測中的研究與應用[D]. 張宇航.長安大學 2009
[6]通遼—雙遼地區(qū)早期地質綜合評價研究[D]. 楊冬霞.大慶石油學院 2009
[7]彰武盆地構造特征及油氣勘探潛力研究[D]. 楊江.長安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3207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2075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