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沾化凹陷沙河街組盆內(nèi)同沉積斷裂活動及其對沉積充填的控制

發(fā)布時間:2021-08-02 04:05
  以渤海灣盆地沾化凹陷中最主要盆內(nèi)坡折帶——墾利斷裂帶為研究對象,綜合利用鉆井資料與地震數(shù)據(jù)識別沉積微相類型,揭示微相平面展布規(guī)律,并結(jié)合對應時期的斷裂活動特征探討其耦合性。結(jié)果表明該斷裂帶在沙河街組時期具有明顯分帶性,可將其分為西、中、東3段,分別控制富林洼陷的3個次洼。沙三下亞段沉積時期中段、東段活動性強,對應的墾利凸起東西兩段供源,在周圍發(fā)育近岸水下扇;沙三中、上段沉積時期東段斷裂活動強度減弱,凸起東段被湖水淹沒,僅西段向洼陷充注物源,物源受凸起阻擋在西段與東段交界處推進,發(fā)育辮狀河三角洲;沙二沉積時期斷裂活動顯著減弱,凸起整體處于水下,較淺處沉積砂質(zhì)灘壩;沙一沉積時期斷裂活動性再次減弱,水下凸起高部位沉積碳酸鹽灘壩,洼陷周圍發(fā)育小規(guī)模辮狀河三角洲。沾化凹陷內(nèi)同沉積斷裂在沙河街組沉積時期長期活動形成的地貌分異控制了盆內(nèi)凸起周緣砂體的沉積,各時期斷裂活動的差異又進一步?jīng)Q定了凸起周緣砂體的沉積規(guī)模與沉積樣式。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4 頁

【部分圖文】:

沾化凹陷沙河街組盆內(nèi)同沉積斷裂活動及其對沉積充填的控制


研究區(qū)位置圖

沙河,洼陷,地層,油頁巖


富林洼陷古近紀地層自下而上依次為:孔店組、沙河街組和東營組,該時期可劃分裂陷伸展期4次,依次對應著孔店組、沙河街組第四段(簡稱“沙四段”,其他簡稱類同)、沙三段、沙二段-東營組,其裂陷作用具有“幕式漸進發(fā)展”的特征[10-15]。在沙河街組沉積時期(圖2),沙三段沉積對應裂陷Ⅲ幕,發(fā)育開始時凹陷邊緣表現(xiàn)強烈,但內(nèi)部表現(xiàn)微弱,因此邊緣抬升較強,造成了斷塊翹傾的特點,并在湖盆深洼地帶發(fā)育了一套半深湖-深湖相優(yōu)質(zhì)烴源巖層。因此沙三段以油頁巖或湖泊相暗色泥巖為主,由于厚度過大可分為3個亞段:其中下亞段上部為深灰色泥巖與灰白色砂巖不等厚互層,偶夾油頁巖;下部分主要以淺灰色與紫紅色泥巖夾砂礫巖和淺灰色砂巖;在中亞段見厚層深灰色泥巖與油頁巖,偶夾不等厚灰白色至灰色砂巖與粉砂巖;上亞段以灰白色粉砂巖、砂巖與深灰色泥巖互層為主,底部砂巖內(nèi)含鈣質(zhì),偶夾油頁巖。沙二段、沙一段時期對應裂陷Ⅳ幕,由于凸起區(qū)遭受長時間持續(xù)剝蝕,地形高差減小,盆內(nèi)凸起出露范圍相應減小,湖區(qū)范圍擴大。頂部以深灰色至灰色的泥巖為主,夾油頁巖;底部為淺灰色砂礫巖、含礫砂巖,見灰色、紫紅色泥巖,局部可見白云巖、灰?guī)r。整體厚度在東西方向上由東向西逐漸變薄,而南北方向上整體較薄,大致呈由南向北逐漸變薄趨勢。2 同沉積斷裂活動過程與特征

平面圖,生長指數(shù),平面,斷層落差


墾利斷裂分隔孤南洼陷與富林洼陷,沿北東東走向長達24km,故運用生長指數(shù)法和落差法來反映研究區(qū)內(nèi)沙河街組同沉積斷裂活動的特征[16-17],得出各時期落差直方圖和斷裂各段的生長指數(shù)直方圖(圖4)。結(jié)合生長指數(shù)和落差值2個參考變量分析圖4中的數(shù)據(jù):斷裂帶東段活動性最強時段為沙三下期,生長指數(shù)的主要范圍為0.5~0.7,均值約為0.6,斷層落差值主要集中在0.8~1km;最弱為沙一期,生長指數(shù)主要在0.3~0.5,最高值僅為0.5,斷層落差主要范圍為0.2~0.4km。中段活動性最強時段為沙三中-沙二期,平均生長指數(shù)高達0.7,斷層落差值也普遍較高,主要集中在0.8~1km;最弱為沙一期,平均生長指數(shù)為0.45,斷層落差最大值僅為620 m。西段活動性最強時段為沙一期,平均生長指數(shù)約為0.3;最弱為沙四-沙三下期,平均生長指數(shù)為0.14,斷層落差各時期差異較小,主要集中在0.2~0.3k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濮凹陷古近紀斷裂活動對沉積的控制作用[J]. 余海波,程秀申,漆家福,談玉明,徐田武,周燕.  巖性油氣藏. 2019(05)
[2]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松南-寶島凹陷同沉積斷裂活動及其對沉積充填的控制[J]. 廖計華,王華,呂明,肖軍,甘華軍,嚴德天.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2016(02)
[3]沉積盆地動力學研究的進展、發(fā)展趨向與面臨的挑戰(zhàn)[J]. 李思田.  地學前緣. 2015(01)
[4]中國近海新生代盆地構造差異性演化及油氣勘探方向[J]. 朱偉林,吳景富,張功成,任建業(yè),趙志剛,吳克強,鐘鍇,劉世翔.  地學前緣. 2015(01)
[5]地貌演化、源-匯過程與盆地分析[J]. 林暢松,夏慶龍,施和生,周心懷.  地學前緣. 2015(01)
[6]依蘭礦區(qū)同沉積斷裂構造特征及其對沉積環(huán)境的影響[J]. 王毅,朱炎銘,王猛,王陽,張海濤.  煤礦安全. 2013(12)
[7]構造-古地貌對沉積的控制作用——以渤海南部萊州灣凹陷沙三段為例[J]. 辛云路,任建業(yè),李建平.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3(03)
[8]渤南洼陷同沉積斷裂構造坡折帶對沉積的控制作用[J]. 張宇.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5)
[9]東濮凹陷古近紀斷裂活動的幕式特征及控盆作用[J]. 孫寶玲.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2008(04)
[10]渤海盆地新生代構造演化特征[J]. 湯良杰,萬桂梅,周心懷,金文正,余一欣.  高校地質(zhì)學報. 2008(02)

博士論文
[1]小型陸相斷陷湖盆層序地層格架與沉積體系發(fā)育特征研究[D]. 蔡全升.長江大學 2017
[2]地震多屬性分析及其在儲層預測中的應用研究[D]. 陳冬.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08



本文編號:33168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168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7c4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