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準噶爾盆地春光探區(qū)白堊紀古地貌恢復及其控砂機制

發(fā)布時間:2021-07-22 09:07
  古地貌恢復是盆地沉積體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準噶爾盆地春光探區(qū)井位分布不均,無法有效地對白堊系凹陷區(qū)的儲集層潛力進行評估。首先利用三維地震、測井和巖心等資料,采用高精度古地貌恢復方法,在建立全區(qū)層序地層格架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壓實校正、剝蝕量恢復和古水深恢復,按砂組恢復出春光探區(qū)白堊紀古地貌特征,識別出了下切谷、坡折帶和局部凸起等地貌單元。結(jié)果表明春光探區(qū)白堊系沉積經(jīng)歷了擴張—收縮—逐漸填平補齊的過程,沉積體系繼承性較好;精確的古地貌恢復反映了盆地的沉積過程,有助于儲集層預測和微相劃分,對白堊系沉積特征研究有重要意義。其次,分析了地貌單元對砂體分布和沉積相展布的控制作用,認為研究區(qū)古地貌對砂體控制作用明顯,其中局部凸起對砂體有分隔作用,坡折帶控制著砂體展布和成因類型,下切谷作為搬運通道控制著砂體發(fā)育位置和規(guī)模。最后,對溝谷體系進行了精細刻畫,總結(jié)了古溝谷的V-U-W型發(fā)育模式,并定量分析其搬運能力。 

【文章來源】:古地理學報. 2020,2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6 頁

【部分圖文】:

準噶爾盆地春光探區(qū)白堊紀古地貌恢復及其控砂機制


準噶爾盆地春光探區(qū)白堊系層序界面識別(剖面位置見圖1)

剖面圖,古水,探區(qū),白堊


古水深恢復是古湖泊學和古環(huán)境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對盆地分析、層序地層研究、古地貌恢復、古積水盆地的沉積歷史、評價生、儲、蓋層的條件都有重要意義(張才利等,2011;宋國奇等,2012)。但是,目前在定量恢復湖泊古水深的研究方面還比較欠缺,沒有成熟的方法,前人對古水深恢復的研究多集中于運用生物標志等古生態(tài)學手段進行半定量分析。現(xiàn)代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研究表明,沉積作用過程中,受離岸距離遠近的影響,元素的聚散和分離情況不同,發(fā)生分異作用。其中,鈷元素(Co)含量與沉積物沉積期沉積速率密切相關,能夠用于古水深定量恢復(吳智平和周瑤琪,2000)。

地貌圖,探區(qū),地貌,盆地


從圖5可以看出白堊系沉積過程中地貌特征的演化過程。由于春光探區(qū)位于車排子凸起西南緣,受此東南傾斜的不規(guī)則三角形凸起影響,白堊系超覆在凸起之上,沒有充填整個研究區(qū),只在東部和南部發(fā)育,即對應車排子凸起東邊和南邊的昌吉凹陷、四棵樹凹陷地層延伸到凸起上的部分。K1砂組沉積時期,研究區(qū)內(nèi)盆地范圍較小,主要的地貌單元為斜坡,并且呈“一梁分兩洼”的地貌特征(圖5-a);K2砂組沉積時期盆地范圍略有擴大,整體而言盆地北部更深一些,平均水深20~30im,斜坡上溝道發(fā)育,物源從北向南沿溝道進入盆地(圖5-b);K3砂組沉積時期,湖盆沉積范圍更大,分為東部和中部兩大區(qū)域,物源從西、北方向進入;此外,該時期中部古地貌平緩,可同樣作為沉降區(qū)域(圖5-c);K4砂組沉積時期,盆地略有收縮,受構(gòu)造抬升影響,北部沉積中心逐漸消失,研究區(qū)中部凸起露出水面,東部則出現(xiàn)了東西走向的局部小隆起,呈現(xiàn)“兩隆夾三洼”的格局(圖5-d);K5砂組沉積時期,沉積中心已明顯擴大至南部,沉積厚度較大,對盆地進行填平補齊,地勢平緩,主要轉(zhuǎn)變?yōu)樾逼麦w系,后期受剝蝕嚴重(圖5-e)。整體而言,盆地沉積過程中經(jīng)歷了擴張—收縮—逐漸填平補齊的過程,K1—K5砂組沉積時期古地貌特征繼承性較好,精確的古地貌圖反映了盆地的沉積過程,對微相劃分、砂體預測和沉積過程分析都提供了很好的依據(jù),并且對盆地整體的演化過程有了更加精細的認識,對白堊系沉積體系類型和空間展布研究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渤海沙壘田地區(qū)新近系明下段多河型地震地貌學特征[J]. 談明軒,朱筱敏,劉強虎,劉偉,李順利,趙芳.  石油實驗地質(zhì). 2019(03)
[2]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地區(qū)白堊紀古地貌及其對沉積的控制[J]. 高盾,楊少春,趙永福.  大慶石油地質(zhì)與開發(fā). 2019(03)
[3]基于古地貌和斷裂控制的遼西低凸起錦州S油田沙河街組沉積體系[J]. 程奇,劉宗賓,楊志成,劉喜林,李廣龍.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9(01)
[4]高精度古地貌恢復技術及應用——以遼西凸起南段東營組二段下段為例[J]. 王晨杰,黃曉波,郭濤,謝京,郭瑞,姚城.  現(xiàn)代地質(zhì). 2017(06)
[5]沉積區(qū)—剝蝕區(qū)古地貌一體化恢復及古水系研究:以渤海灣盆地遼東東地區(qū)館陶組為例[J]. 鮮本忠,王震,馬立馳,晁儲志,蒲強,景安語,王俊輝.  地球科學. 2017(11)
[6]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彬縣地區(qū)侏羅系直羅組古地貌及其對鈾成礦的影響[J]. 賀鋒,張字龍,劉紅旭,李平,李亞鋒.  古地理學報. 2017(04)
[7]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地區(qū)下侏羅統(tǒng)八道灣組砂巖儲層成巖作用與孔隙演化[J]. 萬青青,劉洛夫,肖飛,常敏,胡青,鄭珊珊.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7(01)
[8]多種剝蝕厚度恢復方法在內(nèi)蒙古雅布賴盆地侏羅系和白堊系中的應用及其地質(zhì)意義[J]. 田濤,任戰(zhàn)利,楊鵬,曹展鵬,楊甫.  古地理學報. 2016(06)
[9]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凸起構(gòu)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J]. 胡秋媛,董大偉,趙利,李理,李蕭,孔雪.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 2016(04)
[10]渤海灣盆地車西洼陷陡坡帶古近系沙河街組沙三下段“源-匯”系統(tǒng)[J]. 王星星,朱筱敏,宋爽,吳陳冰潔,賀敬聰,曹剛.  古地理學報. 2016(01)



本文編號:32968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968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eeb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