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廣(德)盆地構造演化及地質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07:03
目前我國已發(fā)現(xiàn)大量中新生代陸相盆地含有石油與天然氣,前人已經做了大量研究和生產實踐工作。而分布于下?lián)P子板塊內部的宣—廣盆地在油氣方面尚無突破,相對研究程度較低。本文在對前人研究資料的分析和整理的基礎上,以構造地質研究為主線,通過大量的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分析,結合區(qū)域動力學背景,對宣廣盆地的結構、構造特征及其演化、盆地形成的動力學機制等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盆地基底由震旦紀至中三疊世海相沉積組成,其基底經歷了印支期造山的逆沖擠壓而發(fā)育的前陸變形、晚侏羅世—早白堊世的左行走滑剪切等一系列構造變形。宣—廣盆地屬于早白堊世至古近紀時期受到伸展斷陷而形成的疊合型斷陷盆地,具有西斷東超的盆地特征,在盆地區(qū)域表現(xiàn)為重低及磁低的特征;新近紀以來遭受到逆沖擠壓而產生反轉。本文探討了盆地形成時期的動力學背景,即震旦紀至中三疊世時期,盆地基底處于被動大陸邊緣環(huán)境,主要接受了海相沉積;受印支運動華南與華北板塊的陸—陸碰撞影響,發(fā)育了前陸褶皺、逆沖擠壓變形;中生代以來(J3-K1),受太平洋板塊斜向俯沖,基底經歷了左行平移剪切活動;K1晚期—古近紀時期,受太平洋板塊和區(qū)域地幔上涌,產生區(qū)域伸展正斷(控制了盆地的形...
【文章來源】:合肥工業(yè)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研宄區(qū)區(qū)域大地構造圖??Fig2.1?Study?area?geotectonic?map??宣(城)一廣(德)盆地在方位上位于華南板塊的東部區(qū)域,在大地構造位??
貫穿整個下?lián)P子去的演化過程,其經歷了多期復雜的構造演化吋間。在晉寧??期時,下?lián)P子結晶基底發(fā)生了固結之后,其構造演化過生大致上可以分為六個部??分(表2.1、圖2.3):①被動陸緣一前陸盆地階段(震旦紀?志留紀);②穩(wěn)定??臺地階段(泥盆紀?中三疊世);③擠壓凹陷階段(晚三疊世 ̄中侏羅世);④斷??陷火山盆地階段(晚侏羅世 ̄早白堊世);⑤伸展斷陷階段(中白堊世?古新世)??和⑥陸內凹陷階段(始新世以來至現(xiàn)今)。從新元古代末期到早古生代這一階段,??下?lián)P子區(qū)整體來說是處于比較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的,寒武紀一志留紀時期,巖漿活動??13??
圖3.1高淳花山勘探二線剖面(引自孫竟雄等,1985)??Fig3.1?The?exploration?of?second?line?section?of?gaochun?huashan??1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南地區(qū)地層綜合區(qū)劃[J]. 趙小明,牛志軍,張開明,吳年文,彭練紅,龍文國,魏運許,安志輝,胡昆. 地層學雜志. 2017(03)
[2]下?lián)P子地區(qū)中—新生代構造變形單元及構造變形樣式[J]. 吳林,陳清華,龐飛,史鵬.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5(06)
[3]下?lián)P子區(qū)新生代斷陷盆地的構造與形成[J]. 徐曦,高順莉. 地學前緣. 2015(06)
[4]郯廬斷裂帶江蘇段新構造活動規(guī)律分析[J]. 劉備,朱光,胡紅雷,宋利宏. 地質學報. 2015(08)
[5]古構造應力場反演的理論與實踐——基于斷層滑動矢量分析[J]. 陳鵬,施煒. 地質論評. 2015(03)
[6]郯廬斷裂帶安徽段活斷層特征與成因[J]. 劉備,朱光,翟明見,顧承串,宋利宏,劉碩. 地質科學. 2015(02)
[7]云開地區(qū)變質基底鋯石U-Pb年代學及對華夏地塊Grenvillian事件的指示[J]. 王磊,龍文國,徐德明,徐旺春,周岱,金鑫鏢,黃皓,張鯤. 地學前緣. 2015(02)
[8]沉積盆地動力學研究的進展、發(fā)展趨向與面臨的挑戰(zhàn)[J]. 李思田. 地學前緣. 2015(01)
[9]卡拉麥里斷裂帶造山期活動規(guī)律及其對造山過程的指示[J]. 宋利宏,朱光,顧承串,翟明見. 地質論評. 2015(01)
[10]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方法與疊合盆地熱演化史恢復研究進展[J]. 任戰(zhàn)利,田濤,李進步,王繼平,崔軍平,李浩,唐建云,郭科.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4(03)
博士論文
[1]下?lián)P子地區(qū)早古生代前陸盆地與油氣前景分析[D]. 李海濱.南京大學 2013
[2]蘇皖地區(qū)中、新生代層序地層研究及其在油氣勘探開發(fā)中的應用[D]. 柯光明.成都理工大學 2007
[3]江南隆起帶(安徽部分)燕山晚期巖漿活動與深部過程[D]. 侯明金.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5
[4]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與油氣地質特征[D]. 陳建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004
碩士論文
[1]弋陽盆地構造特征與構造演化研究[D]. 陳娟.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6
[2]安徽省揚子地層區(qū)古生界頁巖氣地質條件與勘探前景[D]. 吳浩.南京大學 2014
[3]郯廬斷裂帶山東段新構造活動特征與動力學機制[D]. 嚴樂佳.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32609
【文章來源】:合肥工業(yè)大學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研宄區(qū)區(qū)域大地構造圖??Fig2.1?Study?area?geotectonic?map??宣(城)一廣(德)盆地在方位上位于華南板塊的東部區(qū)域,在大地構造位??
貫穿整個下?lián)P子去的演化過程,其經歷了多期復雜的構造演化吋間。在晉寧??期時,下?lián)P子結晶基底發(fā)生了固結之后,其構造演化過生大致上可以分為六個部??分(表2.1、圖2.3):①被動陸緣一前陸盆地階段(震旦紀?志留紀);②穩(wěn)定??臺地階段(泥盆紀?中三疊世);③擠壓凹陷階段(晚三疊世 ̄中侏羅世);④斷??陷火山盆地階段(晚侏羅世 ̄早白堊世);⑤伸展斷陷階段(中白堊世?古新世)??和⑥陸內凹陷階段(始新世以來至現(xiàn)今)。從新元古代末期到早古生代這一階段,??下?lián)P子區(qū)整體來說是處于比較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的,寒武紀一志留紀時期,巖漿活動??13??
圖3.1高淳花山勘探二線剖面(引自孫竟雄等,1985)??Fig3.1?The?exploration?of?second?line?section?of?gaochun?huashan??1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南地區(qū)地層綜合區(qū)劃[J]. 趙小明,牛志軍,張開明,吳年文,彭練紅,龍文國,魏運許,安志輝,胡昆. 地層學雜志. 2017(03)
[2]下?lián)P子地區(qū)中—新生代構造變形單元及構造變形樣式[J]. 吳林,陳清華,龐飛,史鵬.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5(06)
[3]下?lián)P子區(qū)新生代斷陷盆地的構造與形成[J]. 徐曦,高順莉. 地學前緣. 2015(06)
[4]郯廬斷裂帶江蘇段新構造活動規(guī)律分析[J]. 劉備,朱光,胡紅雷,宋利宏. 地質學報. 2015(08)
[5]古構造應力場反演的理論與實踐——基于斷層滑動矢量分析[J]. 陳鵬,施煒. 地質論評. 2015(03)
[6]郯廬斷裂帶安徽段活斷層特征與成因[J]. 劉備,朱光,翟明見,顧承串,宋利宏,劉碩. 地質科學. 2015(02)
[7]云開地區(qū)變質基底鋯石U-Pb年代學及對華夏地塊Grenvillian事件的指示[J]. 王磊,龍文國,徐德明,徐旺春,周岱,金鑫鏢,黃皓,張鯤. 地學前緣. 2015(02)
[8]沉積盆地動力學研究的進展、發(fā)展趨向與面臨的挑戰(zhàn)[J]. 李思田. 地學前緣. 2015(01)
[9]卡拉麥里斷裂帶造山期活動規(guī)律及其對造山過程的指示[J]. 宋利宏,朱光,顧承串,翟明見. 地質論評. 2015(01)
[10]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方法與疊合盆地熱演化史恢復研究進展[J]. 任戰(zhàn)利,田濤,李進步,王繼平,崔軍平,李浩,唐建云,郭科.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4(03)
博士論文
[1]下?lián)P子地區(qū)早古生代前陸盆地與油氣前景分析[D]. 李海濱.南京大學 2013
[2]蘇皖地區(qū)中、新生代層序地層研究及其在油氣勘探開發(fā)中的應用[D]. 柯光明.成都理工大學 2007
[3]江南隆起帶(安徽部分)燕山晚期巖漿活動與深部過程[D]. 侯明金.合肥工業(yè)大學 2005
[4]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與油氣地質特征[D]. 陳建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004
碩士論文
[1]弋陽盆地構造特征與構造演化研究[D]. 陳娟.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6
[2]安徽省揚子地層區(qū)古生界頁巖氣地質條件與勘探前景[D]. 吳浩.南京大學 2014
[3]郯廬斷裂帶山東段新構造活動特征與動力學機制[D]. 嚴樂佳.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2326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3260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