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中國深層和超深層碳酸鹽巖油氣藏形成分布的基本特征與動力機制及發(fā)展方向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15:12
  隨著油氣資源對外依賴度加大,中國的油氣勘探已經拓展到深層和超深層領域,并相繼在中西部盆地發(fā)現了塔河、普光、安岳、靖邊、順北等一批大型油氣田,展示出廣闊的勘探前景。中國已探明的深層和超深層碳酸鹽巖油氣藏特征與全球的有很大差異,經典的油氣地質理論指導這類油氣田勘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zhàn),需要完善和發(fā)展。通過調研和比較全球已探明的碳酸鹽巖和砂巖油氣藏地質特征,發(fā)現它們的油氣來源條件、油氣藏形成條件、成藏動力、演化過程特征等類同;同時,發(fā)現碳酸鹽巖和砂巖油氣藏的礦物組成、孔隙度和滲透率隨埋深變化特征、孔滲結構特征、儲層物性下限、油氣藏類型等有著很大不同。中國深層和超深層碳酸鹽巖油氣藏與全球的相比較具有五方面差異:地層年代更老、埋藏深度更大、白云巖儲層比率更大、天然氣資源比率更高、儲層孔滲關系更亂。中國已經發(fā)現的深層碳酸鹽巖油氣藏成因類型可以歸為五種:沉積型高孔高滲油氣藏、壓實成巖型低孔低滲油氣藏、結晶成巖型低孔低滲油氣藏、流體改造型高孔低滲油氣藏、應力改造型低孔高滲油氣藏;它們形成的動力學機制分別與地層沉積和浮力主導的油氣運移作用、地層壓實和非浮力主導的油氣運移作用、成巖結晶和非浮力主導的油... 

【文章來源】:地質力學學報. 2020,26(05)CSCD

【文章頁數】:23 頁

【文章目錄】:
1 勘探進展與面臨挑戰(zhàn)
    1.1 中國已發(fā)現油氣藏的成因類型與全球其他盆地差異大
    1.2 中國深層和超深層碳酸鹽巖油氣藏地質特征與全球其他盆地的差異大
    1.3 中國深層和超深層碳酸鹽巖油氣成藏研究面臨的科學問題
2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3 主要認識
    3.1 碳酸鹽巖油氣藏和砂巖油氣藏成因特征差異大
        3.1.1 碳酸鹽巖與碎屑巖沉積環(huán)境及礦物組成存在較大差異
        3.1.2 碳酸鹽巖和砂巖儲層的孔隙度及其隨埋深變化特征不同
        3.1.3 碳酸鹽巖與砂巖儲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結構特征差異大
        3.1.4 碳酸鹽巖與砂巖儲層孔滲分布特征差異大
    3.2 中國深層和超深層碳酸鹽巖油氣藏主要成因類型與基本特征
        3.2.1 四川盆地普光氣田———沉積礁灘體高孔高滲碳酸鹽巖常規(guī)油氣藏,由自由動力場浮力主導形成
        3.2.2 四川盆地安岳氣田———低孔低滲白云巖油氣藏,是非浮力主導形成的非常規(guī)油氣藏
        3.2.3 鄂爾多斯盆地靖邊氣田———低孔低滲白云巖油氣藏,是非浮力主導形成的非常規(guī)致密油氣藏
        3.2.4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孔洞型油氣藏,是浮力主導形成的常規(guī)油氣藏
        3.2.5 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低孔高滲碳酸鹽巖油氣藏,是多種動力聯合形成的改造類非常規(guī)油氣藏
    3.3 中國深層和超深層碳酸鹽巖油氣成藏動力邊界和動力場分布特征
        3.3.1 碳酸鹽巖油氣藏成因特征與動力學分類
        3.3.2 碳酸鹽巖介質中油氣浮力成藏下限與判別標準
        3.3.3 碳酸鹽巖介質中油氣成藏底限與判別標準
        3.3.4 碳酸鹽巖介質中的油氣動力場及其控油氣分布規(guī)律
4 中國深層和超深層碳酸鹽巖油氣藏勘探發(fā)展方向
    4.1 低熱流“冷盆”自由動力場是常規(guī)油氣藏最有利勘探領域
    4.2 構造相對穩(wěn)定區(qū)局限動力場是非常規(guī)致密油氣藏最有利勘探領域
    4.3 疊合盆地構造變動區(qū)是縫洞改造類油氣藏最有利勘探領域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川中隆起安岳氣田古油藏成藏時間厘定[J]. 楊程宇,文龍,王鐵冠,羅冰,李美俊,田興旺,倪智勇.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20(03)
[2]中國北方地區(qū)構造體系控盆作用與控油分布規(guī)律[J]. 康玉柱,邢樹文,李會軍,王宗秀,康志宏,李春麟,張林炎.  地質力學學報. 2019(06)
[3]哈拉哈塘油田A地區(qū)斷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J]. 王新新,崔德育,孫崇浩,張晟,房璐,張敏.  地質力學學報. 2019(06)
[4]塔里木盆地順北地區(qū)中——下奧陶統斷溶體儲層特征及發(fā)育模式[J]. 李映濤,漆立新,張哨楠,云露,曹自成,韓俊,尤東華,肖紅琳,肖重陽.  石油學報. 2019(12)
[5]塔里木盆地順北5號走滑斷裂中段活動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鄧尚,李慧莉,韓俊,崔德育,鄒榕.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9(05)
[6]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斷控縫洞型儲層特征與主控因素[J]. 趙銳,趙騰,李慧莉,鄧尚,張繼標.  特種油氣藏. 2019(05)
[7]“大埋深、高壓力”條件下塔里木盆地超深層油氣勘探前景[J]. 顧憶,萬旸璐,黃繼文,莊新兵,王斌,李淼.  石油實驗地質. 2019(02)
[8]白云巖與砂巖致密儲集體質量的差異性[J]. 魏新善,陳娟萍,呂奇奇,趙小會,賈亞妮.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9(02)
[9]鄂爾多斯盆地靖邊氣田的古地貌定量恢復新方法[J]. 喬博,劉海鋒,何鎏,蔡明歌,張芳,袁繼明.  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 2018(04)
[10]致密油源儲特征與聚集機理——以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二疊系蘆草溝組為例[J]. 邱振,施振生,董大忠,盧斌,張晨晨,周杰,王紅巖,熊波,龐正煉,郭和坤.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6(06)

碩士論文
[1]順北地區(qū)奧陶系儲層成因機制研究[D]. 許大釗.西南石油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1919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919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66f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