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被動大陸邊緣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模式對比
發(fā)布時間:2021-04-01 18:58
不同大陸邊緣(主動、被動)沉積物中天然氣水合物(以下簡稱水合物)賦存的控制因素與成藏模式有所差異,開展二者之間的對比研究對于指導水合物勘探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以主動大陸邊緣卡斯凱迪亞(Cascadia)和日本南海(Nankai)海槽、被動大陸邊緣布萊克海臺(Blake Ridge)和尼日爾三角洲盆地(Niger Delta Basin)等典型水合物成藏區(qū)為研究對象,借助于綜合大洋鉆探(IODP)航次資料解剖和數值模擬分析等手段,從應力場的角度探討了上述兩種背景下含甲烷流體的驅動樣式,進而對比分析了主動、被動大陸邊緣水合物的成藏模式。研究結果表明:①主動大陸邊緣以側向擠壓應力為氣體垂向運移提供了驅動力和通道,引誘深部游離氣和原位生物氣沿斷裂運移,氣體運移通道主要為俯沖—增生產生的斷層、斷裂和滑塌體;②主動大陸邊緣粉砂和砂質粉砂等粗粒濁流沉積孔隙度大、滲透性好,并且增生楔上沉積物厚度大,是水合物成藏較為有利的儲集空間;③較之于主動型大陸邊緣,被動大陸邊緣雖然缺少俯沖帶造成的側向應力,但在其內巨厚沉積層塑性物質及高壓流體、陸緣外側火山活動等的共同作用下,產生垂向加積和拉張應力,形成的擴散型...
【文章來源】:天然氣工業(yè). 2020,40(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14 頁
【部分圖文】:
Blake Ridge有效應力、孔隙度、滲透率、超壓及水合物含量分布圖
Niger Delta Basin孔隙度、滲透率、超壓、流體壓力梯度、有效應力及水合物含量分布圖
2)被動大陸邊緣:(1)氣源同樣為微生物成因氣和熱解氣;(2)以垂向加積為主要應力背景,與主動型大陸邊緣相比,由于缺少俯沖帶造成的側向應力,容易導致部分斷層和裂隙等疏導體系的缺失;(3)但因其內巨厚沉積層塑性物質及高壓流體、陸緣外側火山活動及張裂作用,可形成大規(guī)模的泥火山或底辟構造,這些構造能使構造側翼或頂部的沉積層傾斜,有利于流體排放,為水合物形成和賦存提供理想場所[37]。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含水合物沉積物多相滲流特性研究進展[J]. 蔡建超,夏宇軒,徐賽,田海濤. 力學學報. 2020(01)
[2]不同粒度沉積物介質對氣體水合物成核的影響[J]. 張保勇,周莉紅,劉昌嶺,張強,吳強,吳瓊,劉傳海. 天然氣工業(yè). 2018(05)
[3]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條件與富集控制因素[J]. 張金華,方念喬,魏偉,蘇明,肖紅平,彭涌,張巧珍. 中國石油勘探. 2018(03)
[4]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地質控制因素和科學挑戰(zhàn)[J]. 吳能友,黃麗,胡高偉,李彥龍,陳強,劉昌嶺.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7(05)
[5]南海北部陸坡深水區(qū)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系統(tǒng)及其控制因素[J]. 蘇丕波,何家雄,梁金強,張偉. 海洋地質前沿. 2017(07)
[6]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地質條件及成因模式探討[J]. 蘇丕波,梁金強,付少英,呂萬軍,龔躍華. 中國地質. 2017(03)
[7]多孔介質中天然氣水合物生成的主要影響因素[J]. Khlebnikov V.N.,Antonov S.V.,Mishin A.S.,梁萌,Khamidullina I.V.,Zobov P.M.,Likhacheva N.V,Gushchin P.A.. 天然氣工業(yè). 2017(05)
[8]含氣流體運移與天然氣水合物成藏[J]. 張金華,蘇明,魏偉,吳能友,劉杰,楊睿,沙志彬,叢曉榮. 地質科技情報. 2017(02)
[9]天然氣水合物成藏體系研究進展[J]. 卜慶濤,胡高偉,業(yè)渝光,劉昌嶺,李承峰,王家生. 新能源進展. 2015(06)
[10]海底泥底辟(泥火山)對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影響[J]. 劉杰,孫美靜,蘇明,楊睿,吳能友. 地質科技情報. 2015(05)
本文編號:3113826
【文章來源】:天然氣工業(yè). 2020,40(08)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14 頁
【部分圖文】:
Blake Ridge有效應力、孔隙度、滲透率、超壓及水合物含量分布圖
Niger Delta Basin孔隙度、滲透率、超壓、流體壓力梯度、有效應力及水合物含量分布圖
2)被動大陸邊緣:(1)氣源同樣為微生物成因氣和熱解氣;(2)以垂向加積為主要應力背景,與主動型大陸邊緣相比,由于缺少俯沖帶造成的側向應力,容易導致部分斷層和裂隙等疏導體系的缺失;(3)但因其內巨厚沉積層塑性物質及高壓流體、陸緣外側火山活動及張裂作用,可形成大規(guī)模的泥火山或底辟構造,這些構造能使構造側翼或頂部的沉積層傾斜,有利于流體排放,為水合物形成和賦存提供理想場所[37]。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含水合物沉積物多相滲流特性研究進展[J]. 蔡建超,夏宇軒,徐賽,田海濤. 力學學報. 2020(01)
[2]不同粒度沉積物介質對氣體水合物成核的影響[J]. 張保勇,周莉紅,劉昌嶺,張強,吳強,吳瓊,劉傳海. 天然氣工業(yè). 2018(05)
[3]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條件與富集控制因素[J]. 張金華,方念喬,魏偉,蘇明,肖紅平,彭涌,張巧珍. 中國石油勘探. 2018(03)
[4]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地質控制因素和科學挑戰(zhàn)[J]. 吳能友,黃麗,胡高偉,李彥龍,陳強,劉昌嶺.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7(05)
[5]南海北部陸坡深水區(qū)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系統(tǒng)及其控制因素[J]. 蘇丕波,何家雄,梁金強,張偉. 海洋地質前沿. 2017(07)
[6]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地質條件及成因模式探討[J]. 蘇丕波,梁金強,付少英,呂萬軍,龔躍華. 中國地質. 2017(03)
[7]多孔介質中天然氣水合物生成的主要影響因素[J]. Khlebnikov V.N.,Antonov S.V.,Mishin A.S.,梁萌,Khamidullina I.V.,Zobov P.M.,Likhacheva N.V,Gushchin P.A.. 天然氣工業(yè). 2017(05)
[8]含氣流體運移與天然氣水合物成藏[J]. 張金華,蘇明,魏偉,吳能友,劉杰,楊睿,沙志彬,叢曉榮. 地質科技情報. 2017(02)
[9]天然氣水合物成藏體系研究進展[J]. 卜慶濤,胡高偉,業(yè)渝光,劉昌嶺,李承峰,王家生. 新能源進展. 2015(06)
[10]海底泥底辟(泥火山)對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影響[J]. 劉杰,孫美靜,蘇明,楊睿,吳能友. 地質科技情報. 2015(05)
本文編號:3113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1382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