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概率模型驅(qū)動的疊前地震反演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3-27 11:47
疊前地震反演是獲取復雜油氣儲層彈性參數(shù)、巖性及含流體性質(zhì)的主要途徑。常規(guī)的疊前地震反演往往將"彈性參數(shù)"、"離散巖性"和"流體因子"三者獨立預測,通常忽視了儲層巖性差異對彈性參數(shù)的影響,由此引入的先驗信息誤差會嚴重影響彈性參數(shù)、離散巖性及流體指示因子預測的精度。為此,考慮待反演模型參數(shù)的先驗概率服從混合型概率密度分布,基于貝葉斯框架推導了由時域、頻域地震、低頻整合先驗信息及已知模型數(shù)據(jù)點四類數(shù)據(jù)集協(xié)同約束的后驗混合概率分布的顯式解,將非線性邊界約束算法引入疊前地震彈性參數(shù)反演中,緩解了模型反演出現(xiàn)不穩(wěn)定解的問題;利用序貫模擬算法對后驗概率密度函數(shù)隨機采樣,且對不同后驗概率分量的模擬結(jié)果進行分類,發(fā)展了對地層連續(xù)"彈性參數(shù)"、"離散巖性"及儲層"流體因子"的疊前地震同步預測方法。理論測試和實際應用驗證了該方法在巖性預測和儲層孔隙流體識別中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文章來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55(04)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6 頁
【部分圖文】:
利用序貫模擬算法的時頻聯(lián)合域地震反演示意圖[16-17]
第一步是基于貝葉斯混合概率模型的地震彈性阻抗反演處理。不同角度(10°、20°和30°)的彈性阻抗與離散巖相的估計結(jié)果如圖4~圖6所示。從圖4~圖6可以看出,50次模擬實現(xiàn)(灰線)的均值解(紅線)與理論模型(綠線)的擬合度較高。不同角度情況下,50次離散巖相判識的最大后驗概率解(圖4c、圖5c和圖6c的左半部分)均與理論巖相(圖4c、圖5c 和圖6c的右半部分)具有高度一致性。 與之對應的,50次模擬實現(xiàn)的巖相誤差主要出現(xiàn)在地層界面上及先驗均值之間的模型參數(shù)過渡區(qū),該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這些區(qū)域的模型參數(shù)在不同后驗PDF中的概率是相近的。因此,基于貝葉斯混合概率模型的地震彈性阻抗反演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彈性阻抗和離散巖相的概率化預測,為后續(xù)的邊界約束疊前地震概率化彈性阻抗反演奠定了數(shù)據(jù)基礎。圖3 S/N=1情況下入射角為10°(a)、20°(b)和30°(c)的合成地震數(shù)據(jù)
S/N=1情況下入射角為10°(a)、20°(b)和30°(c)的合成地震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巖石物理驅(qū)動的相約束疊前地震概率化反演方法[J]. 李坤,印興耀,宗兆云.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20(06)
[2]利用三參數(shù)AVO近似方程的深層疊前地震反演[J]. 印興耀,王慧欣,曹丹平,周琦杰,郭淑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1)
[3]利用平滑模型約束的頻率域多尺度地震反演[J]. 李坤,印興耀,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6(04)
[4]巖石物理驅(qū)動下地震流體識別研究[J]. 印興耀,宗兆云,吳國忱.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5(01)
[5]基于疊前地震反演的流體識別方法研究進展[J]. 印興耀,曹丹平,王保麗,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1)
[6]針對深層流體識別的兩項彈性阻抗反演與Russell流體因子直接估算方法研究[J]. 印興耀,張世鑫,張峰.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7)
[7]楊氏模量和泊松比反射系數(shù)近似方程及疊前地震反演[J]. 宗兆云,印興耀,張峰,吳國忱. 地球物理學報. 2012(11)
[8]基于MCMC的疊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J]. 張廣智,王丹陽,印興耀,李寧. 地球物理學報. 2011(11)
[9]利用基于Russell近似的彈性波阻抗反演進行儲層描述和流體識別[J]. 印興耀,張世鑫,張繁昌,郝前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03)
本文編號:3103458
【文章來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0,55(04)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6 頁
【部分圖文】:
利用序貫模擬算法的時頻聯(lián)合域地震反演示意圖[16-17]
第一步是基于貝葉斯混合概率模型的地震彈性阻抗反演處理。不同角度(10°、20°和30°)的彈性阻抗與離散巖相的估計結(jié)果如圖4~圖6所示。從圖4~圖6可以看出,50次模擬實現(xiàn)(灰線)的均值解(紅線)與理論模型(綠線)的擬合度較高。不同角度情況下,50次離散巖相判識的最大后驗概率解(圖4c、圖5c和圖6c的左半部分)均與理論巖相(圖4c、圖5c 和圖6c的右半部分)具有高度一致性。 與之對應的,50次模擬實現(xiàn)的巖相誤差主要出現(xiàn)在地層界面上及先驗均值之間的模型參數(shù)過渡區(qū),該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這些區(qū)域的模型參數(shù)在不同后驗PDF中的概率是相近的。因此,基于貝葉斯混合概率模型的地震彈性阻抗反演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彈性阻抗和離散巖相的概率化預測,為后續(xù)的邊界約束疊前地震概率化彈性阻抗反演奠定了數(shù)據(jù)基礎。圖3 S/N=1情況下入射角為10°(a)、20°(b)和30°(c)的合成地震數(shù)據(jù)
S/N=1情況下入射角為10°(a)、20°(b)和30°(c)的合成地震數(shù)據(j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巖石物理驅(qū)動的相約束疊前地震概率化反演方法[J]. 李坤,印興耀,宗兆云.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20(06)
[2]利用三參數(shù)AVO近似方程的深層疊前地震反演[J]. 印興耀,王慧欣,曹丹平,周琦杰,郭淑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1)
[3]利用平滑模型約束的頻率域多尺度地震反演[J]. 李坤,印興耀,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6(04)
[4]巖石物理驅(qū)動下地震流體識別研究[J]. 印興耀,宗兆云,吳國忱.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5(01)
[5]基于疊前地震反演的流體識別方法研究進展[J]. 印興耀,曹丹平,王保麗,宗兆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1)
[6]針對深層流體識別的兩項彈性阻抗反演與Russell流體因子直接估算方法研究[J]. 印興耀,張世鑫,張峰.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7)
[7]楊氏模量和泊松比反射系數(shù)近似方程及疊前地震反演[J]. 宗兆云,印興耀,張峰,吳國忱. 地球物理學報. 2012(11)
[8]基于MCMC的疊前地震反演方法研究[J]. 張廣智,王丹陽,印興耀,李寧. 地球物理學報. 2011(11)
[9]利用基于Russell近似的彈性波阻抗反演進行儲層描述和流體識別[J]. 印興耀,張世鑫,張繁昌,郝前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03)
本文編號:31034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0345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