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壩-通南巴地區(qū)須家河組封隔型超壓體系成因與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07:38
致密砂巖氣層系通常發(fā)育封隔型超壓系統(tǒng),但是封隔型超壓系統(tǒng)壓力結構的實例研究少見報道,四川盆地北部元壩-通南巴地區(qū)須家河組致密砂巖層系發(fā)育典型的封隔型超壓系統(tǒng)。本研究基于豐富的實測壓力數(shù)據(jù),勾畫了致密砂巖封隔型超壓系統(tǒng)的壓力結構輪廓,應用烴源巖與致密砂巖地質、地球化學,以及構造演化分析資料,闡述了封隔型超壓系統(tǒng)壓力結構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須家河組致密砂巖封隔型超壓系統(tǒng)的壓力結構表現(xiàn)為,各砂巖層段,以及同一砂巖層段縱橫向上壓力系統(tǒng)彼此封隔不連通;呈現(xiàn)了多尺度、多層次的封隔型超壓系統(tǒng)的特征。烴源巖生烴強度與超壓發(fā)育幅度成正比,天然氣充注是超壓發(fā)育的主要動力機制;砂巖整體致密化形成了超壓系統(tǒng)的背景,區(qū)域性泥巖和泥巖間層,以及致密砂巖層系內部超致密砂巖層段的發(fā)育分布,構成了多尺度、多層次封隔型超壓系統(tǒng)的總體格架。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構造位置圖
在形態(tài)上,其內部側向分隔性差,且頂面生烴作用和致密封隔層的共同影響而形成[20],并發(fā)育多尺度、多層次的封閉層。在封隔型超壓砂巖物性較差而成巖作用較強。eley 和 Bradley 等提出了流體封存箱(Fluid Com為異常高壓封存箱、常壓封存箱和異常低壓封存存箱”的概念進行了闡釋,認為封存箱是一個內被滲透率極低的封隔層等物理屏障包圍。其獨外界沒有明顯交換,交界處的物質和能量出現(xiàn)急封存箱模式圖(圖 1.2),描述了封存箱內、外程。當箱內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出現(xiàn)水力破裂縫閉合,封存箱閉合,壓力逐漸積累。
圖 1.3 盆地規(guī)模流體封存箱示意圖(據(jù) Ortoleva[9])Fig. 1.3 Schematic view of a basin-scale compartment (According to Ortoleva[9])封存箱(fluid compartment)具有開放(半開放)、自組織(自發(fā)演化)封存箱作為相對獨立的地質體,其封閉性并不是絕對的,封閉層也不是不變的,而會發(fā)生周期性的破裂[18]。正如 Ortolava 的封存箱模式圖所展箱內外始終存在著聯(lián)系[24],當封存箱內外的壓力和能量勢差達到一定程易使封閉層出現(xiàn)破裂,封存箱突破“屏障”,進入開啟狀態(tài),內外兩側能量開始發(fā)生交換,封存箱內部的壓力釋放到一定程度,又重新進入關這種開啟-封閉的演化是旋回、幕式交替進行的。在沉積盆地中,封閉層(seal)的發(fā)育對地層壓力的保存有至關重要的層有多種劃分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據(jù)封閉層與儲層的產(chǎn)狀關系劃分巖石類型劃分。從封閉層與儲層的產(chǎn)狀關系出發(fā),可將封閉層劃分為垂、側向封閉層、頂部封閉層以及上傾封閉層。從巖石類型出發(fā),則可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川東北元壩地區(qū)須家河組儲層特征與超致密成因探討[J]. 張莉,鄒華耀,郝芳,李平平,楊爍,宋鈺. 地質學報. 2017(09)
[2]川東北元壩、馬路背地區(qū)上三疊統(tǒng)須二段石英砂巖儲層天然氣產(chǎn)能差異的原因[J]. 程立雪,王威,王濤. 天然氣工業(yè). 2017(08)
[3]川西和川東北地區(qū)差異構造演化及其對陸相層系天然氣成藏的影響[J]. 于冬冬,湯良杰,余一欣,陳茜. 現(xiàn)代地質. 2016(05)
[4]川中古隆起寒武系超壓形成與保存[J]. 劉一鋒,邱楠生,謝增業(yè),姚倩穎,劉雯.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6(08)
[5]川中古隆起超壓分布與形成的地溫場因素[J]. 劉一鋒,鄭倫舉,邱楠生,賈京坤,常青. 地球物理學報. 2015(07)
[6]元壩地區(qū)須家河組三段鈣屑砂體特征及成因[J]. 凡睿. 特種油氣藏. 2015(03)
[7]四川盆地西部陸相碎屑巖層系演化與構造變形特征[J]. 余一欣,湯良杰,陳茜,于冬冬,金文正,吳航,徐小龍.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5(02)
[8]含烴鹽水包裹體PVT模擬新方法及其在氣藏古壓力恢復中的應用[J]. 張俊武,鄒華耀,李平平,付孝悅,王威. 石油實驗地質. 2015(01)
[9]四川盆地北部陸相大氣田形成與高產(chǎn)主控因素[J]. 郭彤樓.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3(02)
[10]利用流體包裹體獲取含氣盆地古地層壓力的新方法[J]. 王存武,鄒華耀. 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 2013(01)
博士論文
[1]川東北地區(qū)碳酸鹽巖層系超壓發(fā)育演化與成因機制[D]. 王存武.中國地質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川西地區(qū)流體壓力演化及與油氣成藏的關系[D]. 孫明亮.西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64834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構造位置圖
在形態(tài)上,其內部側向分隔性差,且頂面生烴作用和致密封隔層的共同影響而形成[20],并發(fā)育多尺度、多層次的封閉層。在封隔型超壓砂巖物性較差而成巖作用較強。eley 和 Bradley 等提出了流體封存箱(Fluid Com為異常高壓封存箱、常壓封存箱和異常低壓封存存箱”的概念進行了闡釋,認為封存箱是一個內被滲透率極低的封隔層等物理屏障包圍。其獨外界沒有明顯交換,交界處的物質和能量出現(xiàn)急封存箱模式圖(圖 1.2),描述了封存箱內、外程。當箱內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出現(xiàn)水力破裂縫閉合,封存箱閉合,壓力逐漸積累。
圖 1.3 盆地規(guī)模流體封存箱示意圖(據(jù) Ortoleva[9])Fig. 1.3 Schematic view of a basin-scale compartment (According to Ortoleva[9])封存箱(fluid compartment)具有開放(半開放)、自組織(自發(fā)演化)封存箱作為相對獨立的地質體,其封閉性并不是絕對的,封閉層也不是不變的,而會發(fā)生周期性的破裂[18]。正如 Ortolava 的封存箱模式圖所展箱內外始終存在著聯(lián)系[24],當封存箱內外的壓力和能量勢差達到一定程易使封閉層出現(xiàn)破裂,封存箱突破“屏障”,進入開啟狀態(tài),內外兩側能量開始發(fā)生交換,封存箱內部的壓力釋放到一定程度,又重新進入關這種開啟-封閉的演化是旋回、幕式交替進行的。在沉積盆地中,封閉層(seal)的發(fā)育對地層壓力的保存有至關重要的層有多種劃分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據(jù)封閉層與儲層的產(chǎn)狀關系劃分巖石類型劃分。從封閉層與儲層的產(chǎn)狀關系出發(fā),可將封閉層劃分為垂、側向封閉層、頂部封閉層以及上傾封閉層。從巖石類型出發(fā),則可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川東北元壩地區(qū)須家河組儲層特征與超致密成因探討[J]. 張莉,鄒華耀,郝芳,李平平,楊爍,宋鈺. 地質學報. 2017(09)
[2]川東北元壩、馬路背地區(qū)上三疊統(tǒng)須二段石英砂巖儲層天然氣產(chǎn)能差異的原因[J]. 程立雪,王威,王濤. 天然氣工業(yè). 2017(08)
[3]川西和川東北地區(qū)差異構造演化及其對陸相層系天然氣成藏的影響[J]. 于冬冬,湯良杰,余一欣,陳茜. 現(xiàn)代地質. 2016(05)
[4]川中古隆起寒武系超壓形成與保存[J]. 劉一鋒,邱楠生,謝增業(yè),姚倩穎,劉雯.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6(08)
[5]川中古隆起超壓分布與形成的地溫場因素[J]. 劉一鋒,鄭倫舉,邱楠生,賈京坤,常青. 地球物理學報. 2015(07)
[6]元壩地區(qū)須家河組三段鈣屑砂體特征及成因[J]. 凡睿. 特種油氣藏. 2015(03)
[7]四川盆地西部陸相碎屑巖層系演化與構造變形特征[J]. 余一欣,湯良杰,陳茜,于冬冬,金文正,吳航,徐小龍.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5(02)
[8]含烴鹽水包裹體PVT模擬新方法及其在氣藏古壓力恢復中的應用[J]. 張俊武,鄒華耀,李平平,付孝悅,王威. 石油實驗地質. 2015(01)
[9]四川盆地北部陸相大氣田形成與高產(chǎn)主控因素[J]. 郭彤樓.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3(02)
[10]利用流體包裹體獲取含氣盆地古地層壓力的新方法[J]. 王存武,鄒華耀. 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 2013(01)
博士論文
[1]川東北地區(qū)碳酸鹽巖層系超壓發(fā)育演化與成因機制[D]. 王存武.中國地質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川西地區(qū)流體壓力演化及與油氣成藏的關系[D]. 孫明亮.西北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64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6483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