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凹陷大蘆家地區(qū)東二段沉積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7 04:51
大蘆家地區(qū)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帶臨邑大斷層的下降盤,是與臨邑大斷層伴生且被斷層復雜化了的典型逆牽引背斜構造,主要的含油層系為東營組二段。隨油氣采出程度提高,開發(fā)困難程度逐漸變大,油田采收率持續(xù)低下,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對該區(qū)含油層段的沉積相和儲層展布規(guī)律等基礎地質(zhì)的認識不夠深入。本次研究以沉積學、石油地質(zhì)學、測井地質(zhì)學等學科的理論為指導,利用測井、錄井以及儲層物性等資料,結合區(qū)域地質(zhì)背景,進行小層劃分與對比、沉積相分析以及儲層特征研究。取得了如下認識。通過小層劃分與對比,將研究區(qū)東二段分為4個砂組,31個小層。沉積相研究表明東二段發(fā)育三角洲相,進一步分為三角洲前緣亞相和前三角洲亞相,包括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分支河口沙壩主體微相、分支河口沙壩側緣微相、遠沙壩微相、支流間灣微相以及前三角洲泥微相。各小層的砂體厚度等值線圖及沉積微相平面圖反映研究區(qū)北部和中部砂體厚度較大,自西北向東南方向厚度逐漸減小;沉積微相類型以分支河口沙壩主體最為發(fā)育,多呈連片狀遍布研究區(qū)。7砂組沉積時期對應1次湖進—湖退的過程;6砂組和5砂組沉積時期對應1次持續(xù)緩慢的湖退過程;4砂組沉積時期共發(fā)生2次湖退的過程。三角...
【文章來源】:長江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2.1 研究區(qū)位置惠民凹陷是濟陽坳陷西側最大的次一級凹陷,發(fā)育于中生代裂陷基礎之上一新生代斷陷沉積盆地。其北部從陵縣—陽信斷裂、埕寧隆起開始,一直向齊河—廣饒斷裂、魯西隆起,西部緊臨臨清坳陷、莘縣凹陷,東部以東營凹界[22-24](圖 2-1);菝癜枷蓍L軸大致呈北北東(NNE)走向,面積約為 7000km2以進一步劃分出八個次級構造單元[25-27]。中、新生代沉積時期,惠民凹陷通斷演化形成了一個多旋回沉積盆地,經(jīng)歷了兩次區(qū)域不整合[28-30]。大蘆家地區(qū)構造位置位于臨邑大斷層的下降盤,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帶西部到臨邑斷層牽引作用的影響,該地區(qū)成為非常典型的逆牽引背斜構造,且受復雜化影響明顯,整體上地層北緩南陡[25]。其內(nèi)部發(fā)育多條與臨邑大斷裂相的斷層,多個次級斷層將大蘆家地區(qū)分割為眾多小的斷塊區(qū)。自北向南依次臨邑大斷層、臨 2 斷層以及臨 14 斷層三條大斷層,臨邑大斷層走向大致為西東北,臨 2 和臨 14 斷層走向大致平行,呈東西向,三條斷層把大蘆家地區(qū)切臨 2、臨 14 以及臨 93 三個斷塊(圖 2-2)。研究區(qū)的面積大致為 27.3km2。
圖 2-2 大蘆家逆牽引背斜構造剖面圖Fig 2-2 The structural section of reverse drag anticline in the Dalujia region2.2 地層發(fā)育特征惠民凹陷內(nèi)沉積有巨厚的古、新近系地層。包括古近系的孔店組、沙河營組,新近系的館陶組、明化鎮(zhèn)組以及第四系平原組。其中東營組可分表 2-1)。下面對于東營組及其相鄰的沙河街組和館陶組進行簡單的介紹。(1)沙河街組主要發(fā)育灰黑色油頁巖、灰色泥巖、灰白色粉細砂巖及部等,自下而上分為四段。沙四段(Es4)地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亞段。一般情況下,紫紅色、灰灰色、棕色粉砂巖是沙四下亞段主要發(fā)育的巖性類型。中亞段則以灰色白色粉砂巖互層為主。上亞段巖性有所不同,以褐色油頁巖、灰色、灰?guī)r互層為其特征。沙三段(Es3)地層分為三個亞段。下亞段巖性通常為灰色粉細砂巖及深。灰色泥巖以及褐色油頁巖是中亞段的主要巖性特征。上亞段主要發(fā)育
本文編號:2982241
【文章來源】:長江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2.1 研究區(qū)位置惠民凹陷是濟陽坳陷西側最大的次一級凹陷,發(fā)育于中生代裂陷基礎之上一新生代斷陷沉積盆地。其北部從陵縣—陽信斷裂、埕寧隆起開始,一直向齊河—廣饒斷裂、魯西隆起,西部緊臨臨清坳陷、莘縣凹陷,東部以東營凹界[22-24](圖 2-1);菝癜枷蓍L軸大致呈北北東(NNE)走向,面積約為 7000km2以進一步劃分出八個次級構造單元[25-27]。中、新生代沉積時期,惠民凹陷通斷演化形成了一個多旋回沉積盆地,經(jīng)歷了兩次區(qū)域不整合[28-30]。大蘆家地區(qū)構造位置位于臨邑大斷層的下降盤,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帶西部到臨邑斷層牽引作用的影響,該地區(qū)成為非常典型的逆牽引背斜構造,且受復雜化影響明顯,整體上地層北緩南陡[25]。其內(nèi)部發(fā)育多條與臨邑大斷裂相的斷層,多個次級斷層將大蘆家地區(qū)分割為眾多小的斷塊區(qū)。自北向南依次臨邑大斷層、臨 2 斷層以及臨 14 斷層三條大斷層,臨邑大斷層走向大致為西東北,臨 2 和臨 14 斷層走向大致平行,呈東西向,三條斷層把大蘆家地區(qū)切臨 2、臨 14 以及臨 93 三個斷塊(圖 2-2)。研究區(qū)的面積大致為 27.3km2。
圖 2-2 大蘆家逆牽引背斜構造剖面圖Fig 2-2 The structural section of reverse drag anticline in the Dalujia region2.2 地層發(fā)育特征惠民凹陷內(nèi)沉積有巨厚的古、新近系地層。包括古近系的孔店組、沙河營組,新近系的館陶組、明化鎮(zhèn)組以及第四系平原組。其中東營組可分表 2-1)。下面對于東營組及其相鄰的沙河街組和館陶組進行簡單的介紹。(1)沙河街組主要發(fā)育灰黑色油頁巖、灰色泥巖、灰白色粉細砂巖及部等,自下而上分為四段。沙四段(Es4)地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亞段。一般情況下,紫紅色、灰灰色、棕色粉砂巖是沙四下亞段主要發(fā)育的巖性類型。中亞段則以灰色白色粉砂巖互層為主。上亞段巖性有所不同,以褐色油頁巖、灰色、灰?guī)r互層為其特征。沙三段(Es3)地層分為三個亞段。下亞段巖性通常為灰色粉細砂巖及深。灰色泥巖以及褐色油頁巖是中亞段的主要巖性特征。上亞段主要發(fā)育
本文編號:29822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8224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