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質(zhì)碳酸鹽巖裸眼水平井/大斜度井酸壓精細分段技術(shù)
發(fā)布時間:2020-12-27 02:49
水平井/大斜度井裸眼完井+分段酸壓是高石梯磨溪地區(qū)燈影組低孔低滲氣井建產(chǎn)、增產(chǎn)的主要技術(shù)。儲層鉆遇井段長,非均質(zhì)性極強,酸壓裂縫在長井段上的合理部署是影響酸壓效果的關(guān)鍵。針對酸壓布縫難題,降低致密條帶對酸壓效果影響和判定酸壓裂縫起裂位置,采用油藏數(shù)值模擬方法,建立燈四段儲層精細分段地質(zhì)模型,明確了致密條帶對酸壓效果影響;基于彈性力學理論,改進了大斜度井破裂壓力剖面預測模型,計算了長井段破裂壓力剖面;形成了考慮致密條帶"屏障"作用選取"地質(zhì)甜點"和基于長井段上"破裂壓力"分布選取"工程甜點"的"雙目標"精細布縫方法。結(jié)果表明,當致密條帶厚度大于35 m時,具有明顯的"滲流屏障"作用。GS30井采用精細布縫技術(shù),獲得103.96×104m3/d高產(chǎn),其為鄰井同層大斜度井/水平井的1.5~1.8倍,建議持續(xù)推進現(xiàn)場試驗,進一步完善本技術(shù)。
【文章來源】:鉆采工藝.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GS8井機理模型示意圖
GS8井致密條帶為5~80 m(圖1),模擬分析不同厚度的致密條帶局部生產(chǎn)動態(tài)。選取模型單元的儲層組合模式為:儲層+35 m致密條帶+儲層+25m致密條帶+酸壓裂縫+儲層。生產(chǎn)3年,壓力主要波及到了酸壓裂縫右邊儲層,左邊儲層與酸壓裂縫之間有35 m致密條帶,阻礙了壓力向儲層的傳播(圖2),影響了酸壓裂縫左邊儲層動用(圖3)。圖3 生產(chǎn)過程中的含氣飽和度變化
圖2 生產(chǎn)過程中的壓力場變化分析可知:當燈影組致密條帶厚度大于35 m時,會成為明顯的滲流屏障帶。因此,定義致密條帶厚度為35 m時的區(qū)域為滲流屏障區(q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深層碳酸鹽巖儲層改造理念的革新——立體酸壓技術(shù)[J]. 郭建春,茍波,秦楠,趙俊生,伍林,王坤杰,任冀川. 天然氣工業(yè). 2020(02)
[2]非均質(zhì)碳酸鹽巖油氣藏酸壓數(shù)值模擬研究進展與展望[J]. 茍波,馬輝運,劉壯,周長林,王琨. 天然氣工業(yè). 2019(06)
[3]基于儲層潛力的水平井分段酸壓設計優(yōu)化與應用[J]. 葉頡梟,陳偉華,張思琦,李松,王福云,薛衡. 鉆采工藝. 2019(02)
[4]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氣藏高產(chǎn)井地震模式新認識[J]. 肖富森,陳康,冉崎,張旋,謝冰,劉興剛,徐偉,羅文軍. 天然氣工業(yè). 2018(02)
[5]白云巖油藏低滲透條帶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J]. 曹鵬,戴傳瑞,馬慧,閆曉芳,常少英.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5)
[6]基于精細地質(zhì)模型的大型壓裂裂縫參數(shù)優(yōu)化[J]. 茍波,郭建春.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 2013(06)
本文編號:2940956
【文章來源】:鉆采工藝.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GS8井機理模型示意圖
GS8井致密條帶為5~80 m(圖1),模擬分析不同厚度的致密條帶局部生產(chǎn)動態(tài)。選取模型單元的儲層組合模式為:儲層+35 m致密條帶+儲層+25m致密條帶+酸壓裂縫+儲層。生產(chǎn)3年,壓力主要波及到了酸壓裂縫右邊儲層,左邊儲層與酸壓裂縫之間有35 m致密條帶,阻礙了壓力向儲層的傳播(圖2),影響了酸壓裂縫左邊儲層動用(圖3)。圖3 生產(chǎn)過程中的含氣飽和度變化
圖2 生產(chǎn)過程中的壓力場變化分析可知:當燈影組致密條帶厚度大于35 m時,會成為明顯的滲流屏障帶。因此,定義致密條帶厚度為35 m時的區(qū)域為滲流屏障區(q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深層碳酸鹽巖儲層改造理念的革新——立體酸壓技術(shù)[J]. 郭建春,茍波,秦楠,趙俊生,伍林,王坤杰,任冀川. 天然氣工業(yè). 2020(02)
[2]非均質(zhì)碳酸鹽巖油氣藏酸壓數(shù)值模擬研究進展與展望[J]. 茍波,馬輝運,劉壯,周長林,王琨. 天然氣工業(yè). 2019(06)
[3]基于儲層潛力的水平井分段酸壓設計優(yōu)化與應用[J]. 葉頡梟,陳偉華,張思琦,李松,王福云,薛衡. 鉆采工藝. 2019(02)
[4]四川盆地高石梯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氣藏高產(chǎn)井地震模式新認識[J]. 肖富森,陳康,冉崎,張旋,謝冰,劉興剛,徐偉,羅文軍. 天然氣工業(yè). 2018(02)
[5]白云巖油藏低滲透條帶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J]. 曹鵬,戴傳瑞,馬慧,閆曉芳,常少英.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5)
[6]基于精細地質(zhì)模型的大型壓裂裂縫參數(shù)優(yōu)化[J]. 茍波,郭建春.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 2013(06)
本文編號:29409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4095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