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東沙隆起珠江組灰?guī)r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本文關鍵詞:珠江口盆地東沙隆起珠江組灰?guī)r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東沙隆起位于珠江口盆地東北部,中央隆起帶東段,是一個呈北東向展布,并向西南侵沒的大型鼻狀隆起。迄今為止,在東沙隆起上發(fā)現(xiàn)了10多個油氣田,以及大量的油氣顯示。尤其灰?guī)r儲層勘探潛力大,主要分布于東沙隆起地區(qū)。目前,海洋石油資源逐漸被重視,對東沙隆起灰?guī)r成藏研究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本文以珠江口盆地東沙隆起地區(qū)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區(qū)域地質背景與構造沉積演化研究,將油氣成藏綜合地質條件與該地區(qū)典型油氣藏解剖分析相結合,對東沙隆起地區(qū)灰?guī)r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進行研究分析。本文在收集整理前人對珠江口盆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究東沙隆起地區(qū)區(qū)域構造及演化特征,依據(jù)區(qū)域沉積背景及測井錄井資料,總結區(qū)域地層特征和沉積相特征。充分利用東沙隆起地區(qū)各項分析化驗資料研究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并進一步利用SPI潛力指數(shù)對烴源巖生烴能力進行評價。應用巖心和巖屑薄片鑒定、掃描電鏡等儲層微觀檢測方式,結合孔滲數(shù)據(jù)對研究區(qū)儲層的特征進行研究。依據(jù)研究區(qū)內鉆井、錄井、測井原始資料對東沙隆起地區(qū)典型油氣藏勘探成功和失利的原因進行解剖,并依此完成研究區(qū)成藏綜合地質條件及主控因素研究。通過對研究區(qū)區(qū)域地質背景分析,珠江口盆地受控于南海擴張的程度、方向和擴張脊位置的遷移,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多幕次的演化過程。新生代分別經歷了陸相碎屑巖沉積、海陸過渡相沉積和海相沉積三個時期。從下而上沉積了神狐組,文昌組,恩平組,珠海組,珠江組,韓江組,粵海組及萬山組8套地層。東沙隆起地區(qū)碳酸鹽巖油氣主要來自于周圍凹陷的恩平組、文昌組陸相烴源巖,烴源豐富。烴源巖SPI潛力指數(shù)計算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烴源巖的SPI值在5~10之間,達到中等偏強的油氣充載能力。東沙隆起珠江組主要發(fā)育具有生物格架結構和具有粒屑結構兩種類型的灰?guī)r儲層。儲集物性特征表明,流花地區(qū)具有較高孔隙度,具良好的孔滲關系,儲層最發(fā)育;陸豐地區(qū)次之;惠州地區(qū)由于其強烈的膠結作用,導致其儲層不發(fā)育。通過對東沙隆起珠江組油氣成藏要素分析,認為研究區(qū)油氣主要來自周緣洼陷文昌組和恩平組烴源巖。東沙隆起地區(qū)油氣具有兩期充注成藏,同時油氣運移路徑、灰?guī)r礁灘相儲層、圈閉的有效配置共同控制油氣成藏。斷層及灰?guī)r裂縫是油氣垂向運移主要通道,而油氣橫向運移路徑主要受油氣浮力與運載層毛細管阻力控制。
【關鍵詞】:東沙隆起 珠江組 灰?guī)r 成藏條件 主控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緒論9-15
- 1.1 選題依據(jù)及目的意義9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9-11
- 1.2.1 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現(xiàn)狀9-10
- 1.2.2 珠江口盆地成藏研究現(xiàn)狀10-11
- 1.2.3 存在的主要問題11
- 1.3 主要研究內容11-12
- 1.3.1 烴源巖特征及生烴能力評價11
- 1.3.2 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11
- 1.3.3 典型油氣藏解剖11-12
- 1.3.4 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12
- 1.4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12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2-13
- 1.6 主要成果與認識13-15
- 第2章 區(qū)域地質特征15-21
- 2.1 區(qū)域構造背景15-18
- 2.1.1 區(qū)域構造特征15-17
- 2.1.2 區(qū)域構造演化17-18
- 2.2 區(qū)域地層特征18-20
- 2.3 沉積相特征20-21
- 第3章 主要烴源巖特征及生烴能力評價21-28
- 3.1 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21-24
- 3.1.1 有機質豐度21-22
- 3.1.2 有機質類型22-23
- 3.1.3 有機質成熟度23-24
- 3.2 烴源巖分布特征24-25
- 3.3 生烴能力評價25-28
- 第4章 儲層特征28-41
- 4.1 儲層特征28-33
- 4.1.1 碳酸鹽巖的主要結構類型28-29
- 4.1.2 儲集空間類型29-33
- 4.1.3 儲集物性33
- 4.2 成巖作用33-37
- 4.2.1 壓實及壓溶作用34-35
- 4.2.2 膠結作用35
- 4.2.3 溶蝕作用35-37
- 4.2.4 重結晶作用37
- 4.2.5 白云石化作用37
- 4.3 儲層的控制因素37-41
- 4.3.1 膠結作用對儲層的控制37-39
- 4.3.2 溶解作用對儲層的控制39-40
- 4.3.3 其它成巖作用對儲層的控制40-41
- 第5章 油氣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41-63
- 5.1 典型油藏解剖41-52
- 5.1.1 陸豐地區(qū)41-44
- 5.1.2 惠州地區(qū)44-48
- 5.1.3 流花地區(qū)48-52
- 5.2 成藏地質條件綜述52-57
- 5.2.1 烴源巖條件52
- 5.2.2 儲層條件52-53
- 5.2.3 蓋層條件53-54
- 5.2.4 圈閉條件54
- 5.2.5 運移條件54-56
- 5.2.6 保存條件56-57
- 5.3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57-60
- 5.3.1 油氣主要來源于文昌組與恩平組58
- 5.3.2 儲層物性好58
- 5.3.3 油氣兩期充注成藏58-60
- 5.3.4 油氣運移的通道60
- 5.3.5 斷層-砂體是油氣運移主要輸導體60
- 5.4 油氣成藏模式60-63
- 5.4.1 陸豐地區(qū)油氣成藏模式60-61
- 5.4.2 惠州流花地區(qū)油氣成藏模式61-63
- 結論63-64
- 致謝64-65
- 參考文獻65-68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6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慶煥;珠江口盆地形成機制淺析[J];石油實驗地質;1981年04期
2 王善書;;珠江口盆地地質構造的基本特征[J];石油學報;1982年S1期
3 張克凡;;珠江口盆地地質工作經濟效益簡析[J];地質技術經濟研究動態(tài);1984年31期
4 饒春濤;李平魯;;珠江口盆地熱流研究[J];中國海上油氣;1991年06期
5 高莉玲;南海珠江口盆地珠Ⅲ次盆地石油系統(tǒng)[J];海洋地質動態(tài);1999年10期
6 李俊良;王海榮;張建新;李琦;劉豪;;珠江口盆地西部珠江組潮流砂脊的分布、形態(tài)和水動力機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0年05期
7 廖杰;周蒂;趙中賢;張云帆;徐子英;;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異常沉降的數(shù)值模擬[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1年04期
8 劉道理;汪瑞良;秦成崗;全志臻;劉杰;徐樂意;張忠濤;屈亮;高鵬;徐徽;邢貞貞;;利用特色疊前深度偏移技術消除崎嶇海底影響——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區(qū)應用為例[J];海相油氣地質;2013年01期
9 段威武,雷作淇;珠江口盆地第三紀地層[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84年02期
10 秦國權;珠江口盆地北坡新生代有孔蟲及其沉積環(huán)境初探[J];微體古生物學報;198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天然氣重大發(fā)現(xiàn)[A];2009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9年
2 聶逢君;王華;李思田;朱偉林;;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儲層及輸導體沉積學特征[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3 楊玉卿;張聰慧;;珠江口盆地文昌15-1油田珠江組含油儲層分布預測[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4 聶逢君;李思田;解習農;;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珠海、珠江組砂巖成分特征及大地構造背景探討[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5 舒譽;施和生;杜家元;;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勘探新領域[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6 李振五;;珠江口盆地區(qū)域工程地質調查的聲波地震勘查[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7 龐雄;;南海深水區(qū)低位扇研究[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8 ;珠江口盆地(西部)低阻油藏勘探新發(fā)現(xiàn)[A];2009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9年
9 陳長民;楊少坤;;試論珠江口盆地(東部)三角洲—濱岸沉積體系油氣藏形成條件及儲量增長方向[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10 孫龍濤;陳長民;孫珍;詹文歡;;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構造演化機制模擬與生烴[A];中國海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盧軼;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鉆獲可燃冰[N];廣東科技報;2013年
2 記者 操秀英;我首次在珠江口盆地鉆獲高純度新類型天然氣水合物[N];科技日報;2013年
3 記者 夏s,
本文編號:2937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