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自支撐壓裂液體系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04:21
水力壓裂是油氣藏增產(chǎn)改造的重要技術手段,已廣泛應用于國內(nèi)外各大油田生產(chǎn)中。通過對壓裂液體系進行大量文獻調(diào)研后發(fā)現(xiàn),目前壓裂液體系的各種改進,主要圍繞著"攜砂"在進行。提出了一種新型自支撐壓裂液體系,該液體體系完全擺脫了"攜砂"的概念,在壓裂液泵注過程中完全不攜帶固體支撐劑,而是將壓裂液與支撐劑結合為一體,當液體到達目的層后通過地層溫度控制由液相轉(zhuǎn)化為固相支撐壓裂裂縫。實驗獲得的自支撐壓裂液體系能夠在85°C、30 min內(nèi)形成具有一定圓球度和強度的支撐固體。液體體系的黏度上限為45.58 mPa·s,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穩(wěn)定性。液體相變后形成的固體支撐劑密度為1.07 g/cm~3,分選系數(shù)為1.41,主要粒徑為20~40目和40~70目,其破碎率分別為4.7%和8.75%。
【文章來源】:油氣藏評價與開發(fā). 2020年02期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Co(Ⅰ)3C2溶于氯仿中的反應
70°C時液體開始發(fā)生變化,流動性變差。持續(xù)升溫到85°C加熱一段時間,9種相變液體均固化形成顆粒狀產(chǎn)物。各個配方的相變時間有所不同,為0.5~1 h,綜合實驗現(xiàn)象分析,配方(SZ+AS+ASS)所得固體材料能夠完全實現(xiàn)固—液分離(利于返排)且懸浮于液體中(密度低),同時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硬度,其相變時間為30 min左右(圖2)。其余幾種配方所得的固體材料均不能同時滿足上述所有特征,因此選擇配方(SZ+AS+ASS)所得的固體材料進行性能測試,探究其現(xiàn)場應用的可行性。1.2 壓裂液流變性能評價
實驗結果表明,液體體系隨著頻率的增加,兩種模量累積增加,但隨溫度的升高兩種模量的累積增量大幅度減小,說明隨著溫度的升高,壓裂液體系產(chǎn)生了明顯相變行為。在同一溫度下對比其儲能模量與損耗模量,損耗模量始終大于儲能模量且儲能模量的數(shù)值都非常小,表明其抗變形結構強度小,而其黏性內(nèi)摩擦結構強度大。因此,該新型壓裂液體系以黏性內(nèi)摩擦力結構強度大小為主要表征。該體系有別于常規(guī)壓裂液,在常規(guī)壓裂液中,彈性模量與網(wǎng)狀結構密切相關,其決定了壓裂液的攜砂能力,因此對彈性模量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自支撐壓裂液并不需要攜砂,在地層中能夠形成支撐固體,因此可以對彈性模量不作要求。1.2.2 耐溫抗剪切性測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速通道壓裂通道率影響因素實驗研究[J]. 羅志鋒,陳一鑫,趙立強,周長林. 油氣藏評價與開發(fā). 2017(02)
[2]水力壓裂技術的近期發(fā)展及展望[J]. 姜瑞忠,蔣廷學,汪永利. 石油鉆采工藝. 2004(04)
[3]水力壓裂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J]. 馬新仿,張士誠. 河南石油. 2002(01)
碩士論文
[1]一種新型自支撐壓裂技術實驗研究[D]. 陳一鑫.西南石油大學 2017
本文編號:2923343
【文章來源】:油氣藏評價與開發(fā). 2020年02期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Co(Ⅰ)3C2溶于氯仿中的反應
70°C時液體開始發(fā)生變化,流動性變差。持續(xù)升溫到85°C加熱一段時間,9種相變液體均固化形成顆粒狀產(chǎn)物。各個配方的相變時間有所不同,為0.5~1 h,綜合實驗現(xiàn)象分析,配方(SZ+AS+ASS)所得固體材料能夠完全實現(xiàn)固—液分離(利于返排)且懸浮于液體中(密度低),同時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硬度,其相變時間為30 min左右(圖2)。其余幾種配方所得的固體材料均不能同時滿足上述所有特征,因此選擇配方(SZ+AS+ASS)所得的固體材料進行性能測試,探究其現(xiàn)場應用的可行性。1.2 壓裂液流變性能評價
實驗結果表明,液體體系隨著頻率的增加,兩種模量累積增加,但隨溫度的升高兩種模量的累積增量大幅度減小,說明隨著溫度的升高,壓裂液體系產(chǎn)生了明顯相變行為。在同一溫度下對比其儲能模量與損耗模量,損耗模量始終大于儲能模量且儲能模量的數(shù)值都非常小,表明其抗變形結構強度小,而其黏性內(nèi)摩擦結構強度大。因此,該新型壓裂液體系以黏性內(nèi)摩擦力結構強度大小為主要表征。該體系有別于常規(guī)壓裂液,在常規(guī)壓裂液中,彈性模量與網(wǎng)狀結構密切相關,其決定了壓裂液的攜砂能力,因此對彈性模量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自支撐壓裂液并不需要攜砂,在地層中能夠形成支撐固體,因此可以對彈性模量不作要求。1.2.2 耐溫抗剪切性測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速通道壓裂通道率影響因素實驗研究[J]. 羅志鋒,陳一鑫,趙立強,周長林. 油氣藏評價與開發(fā). 2017(02)
[2]水力壓裂技術的近期發(fā)展及展望[J]. 姜瑞忠,蔣廷學,汪永利. 石油鉆采工藝. 2004(04)
[3]水力壓裂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J]. 馬新仿,張士誠. 河南石油. 2002(01)
碩士論文
[1]一種新型自支撐壓裂技術實驗研究[D]. 陳一鑫.西南石油大學 2017
本文編號:29233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2334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