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條件下沖積扇的沉積構型和演化過程:基于水槽模擬實驗
發(fā)布時間:2020-12-09 18:44
利用延時相機以及3D激光掃描儀等設備,通過水槽實驗獲得了74組扇面地貌數據,并采用定量化的軟件對這些數據進行了精細的沉積學分析,明確了干旱條件下沖積扇的沉積演化過程及其控制的沉積構型。研究表明:(1)干旱條件下沖積扇沉積演化過程中水動力、水流樣式、扇體增生規(guī)律等均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根據這些差異將整個模擬實驗分為早期、中期、晚期3個階段。(2)實驗早期,扇體水動力較強,主控沉積作用為片流沉積,根據片流沉積的分布范圍,可將其分為整體片流沉積和局部片流沉積。(3)實驗中期,扇體中遠端水動力及扇面擴大速率均有所減小,主控沉積作用為非限定性水道,主要沉積體為朵體沉積,非限定性水道主要分布在近源端,而朵體主要分布在水道末端的開闊地帶。(4)實驗晚期,受巨大的扇體影響,水動力進一步減小,主控沉積作用為限定性水道沉積。(5)通過實驗研究,建立了具有明顯3層結構的干旱條件下沖積扇沉積構型模式,其中底層是片流朵體復合體、中層為非限制性水道與末端朵體復合體、頂層是水道和小型末端朵體復合體。
【文章來源】:古地理學報. 2020年06期 第1081-1094頁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14 頁
【部分圖文】:
本文所采用的物理模擬水槽一覽
圖1 本文所采用的物理模擬水槽一覽在模擬實驗過程中,采用定時拍攝(間隔時間為60 s)的手段記錄沖積扇的演變過程,并采用3D激光掃描儀進行精細沉積地貌掃描,定量記錄不同期次沖積扇的沉積形態(tài)數據。以每15imin為一單位,共計完成了74組物理模擬實驗,獲取了相應的沉積演化數據。通過基準掃描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校準,再對所有的數據進行標準化。
通過第6期與第7期的沉積厚度增量對比(圖5-a,5-d),分析發(fā)現(xiàn)在扇體邊緣某一突出部位存在較大的沉積厚度增量,明顯大于扇面上其他部位的增量。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局部片流沉積時,水流只沿著一條主水道擺動,因此局部水動力較強,水流可以攜帶沉積物在先期形成的扇體上大面積向外擴散,形成沉積朵體。圖4 物理模擬實驗中整體片流沉積的發(fā)育演化過程(第2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陣發(fā)性洪水控制的河流型沖積扇沉積特征及沉積演化模式——以和什托洛蓋盆地北緣現(xiàn)代白楊沖積扇為例[J]. 高崇龍,紀友亮,靳軍,王劍,楊召,羅正江,任影,張月. 石油學報. 2020(03)
[2]沖積扇“顆粒支撐礫巖”的成因和分布及其油氣地質意義[J]. 張月,紀友亮,高崇龍,靳軍,楊召,宋萬達,白東來,劉大衛(wèi).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2020(02)
[3]柴達木盆地切16塊路樂河組干旱型沖積扇沉積構型表征[J]. 季政君,薦鵬,閔忠順,張宇,張麗娜,孟令娜. 新疆石油天然氣. 2019(03)
[4]山東萊陽赭埠村辛格莊組沖積扇沉積特征研究[J]. 陳德坡,喬雨朋,王軍,邱隆偉,劉志宏,劉衛(wèi),張陽.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 2019(03)
[5]沖積扇儲集層構型及三維地質模型——以準噶爾盆地紅車地區(qū)紅18井區(qū)為例[J]. 陳娟,吳小軍,陳燕輝,印森林. 新疆石油地質. 2018(06)
[6]碎屑-牽引流控沖積扇儲層構型特征及模式——以滄東凹陷小集油田為例[J]. 張陽,蔡明俊,蘆鳳明,孟慶龍,朱紅云,衡亮,王晶晶,馬文華.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2019(03)
[7]厚層塊狀沖積扇沉積演化特征及其對油氣富集的控制作用——以百口泉油田百21井區(qū)百口泉組油藏為例[J]. 秦國省,鄒存友,匡明,田雅潔,陳有鋒,陳玉琨.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20)
[8]礫質辮狀河型沖積扇沉積微相及沉積模式:以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現(xiàn)代白楊河沖積扇為例[J]. 劉大衛(wèi),紀友亮,高崇龍,靳軍,楊召,段小兵,桓芝俊,羅妮娜. 古地理學報. 2018(03)
[9]青海湖北部沖積扇沉積特征、演化過程及控制因素[J]. 劉超,姜在興,陳驥.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7(05)
[10]沖積扇發(fā)育過程中礫石顆粒對砂壩和溝流的控制作用——基于沖積扇水槽模擬實驗[J]. 石若峰,劉忠保,馮文杰. 斷塊油氣田. 2017(03)
博士論文
[1]中國北方地區(qū)沖積扇地貌發(fā)育特征與影響因素分析[D]. 李新坡.北京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07313
【文章來源】:古地理學報. 2020年06期 第1081-1094頁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14 頁
【部分圖文】:
本文所采用的物理模擬水槽一覽
圖1 本文所采用的物理模擬水槽一覽在模擬實驗過程中,采用定時拍攝(間隔時間為60 s)的手段記錄沖積扇的演變過程,并采用3D激光掃描儀進行精細沉積地貌掃描,定量記錄不同期次沖積扇的沉積形態(tài)數據。以每15imin為一單位,共計完成了74組物理模擬實驗,獲取了相應的沉積演化數據。通過基準掃描對所獲取的數據進行校準,再對所有的數據進行標準化。
通過第6期與第7期的沉積厚度增量對比(圖5-a,5-d),分析發(fā)現(xiàn)在扇體邊緣某一突出部位存在較大的沉積厚度增量,明顯大于扇面上其他部位的增量。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局部片流沉積時,水流只沿著一條主水道擺動,因此局部水動力較強,水流可以攜帶沉積物在先期形成的扇體上大面積向外擴散,形成沉積朵體。圖4 物理模擬實驗中整體片流沉積的發(fā)育演化過程(第2期)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陣發(fā)性洪水控制的河流型沖積扇沉積特征及沉積演化模式——以和什托洛蓋盆地北緣現(xiàn)代白楊沖積扇為例[J]. 高崇龍,紀友亮,靳軍,王劍,楊召,羅正江,任影,張月. 石油學報. 2020(03)
[2]沖積扇“顆粒支撐礫巖”的成因和分布及其油氣地質意義[J]. 張月,紀友亮,高崇龍,靳軍,楊召,宋萬達,白東來,劉大衛(wèi).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2020(02)
[3]柴達木盆地切16塊路樂河組干旱型沖積扇沉積構型表征[J]. 季政君,薦鵬,閔忠順,張宇,張麗娜,孟令娜. 新疆石油天然氣. 2019(03)
[4]山東萊陽赭埠村辛格莊組沖積扇沉積特征研究[J]. 陳德坡,喬雨朋,王軍,邱隆偉,劉志宏,劉衛(wèi),張陽.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 2019(03)
[5]沖積扇儲集層構型及三維地質模型——以準噶爾盆地紅車地區(qū)紅18井區(qū)為例[J]. 陳娟,吳小軍,陳燕輝,印森林. 新疆石油地質. 2018(06)
[6]碎屑-牽引流控沖積扇儲層構型特征及模式——以滄東凹陷小集油田為例[J]. 張陽,蔡明俊,蘆鳳明,孟慶龍,朱紅云,衡亮,王晶晶,馬文華.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2019(03)
[7]厚層塊狀沖積扇沉積演化特征及其對油氣富集的控制作用——以百口泉油田百21井區(qū)百口泉組油藏為例[J]. 秦國省,鄒存友,匡明,田雅潔,陳有鋒,陳玉琨.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20)
[8]礫質辮狀河型沖積扇沉積微相及沉積模式:以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現(xiàn)代白楊河沖積扇為例[J]. 劉大衛(wèi),紀友亮,高崇龍,靳軍,楊召,段小兵,桓芝俊,羅妮娜. 古地理學報. 2018(03)
[9]青海湖北部沖積扇沉積特征、演化過程及控制因素[J]. 劉超,姜在興,陳驥.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7(05)
[10]沖積扇發(fā)育過程中礫石顆粒對砂壩和溝流的控制作用——基于沖積扇水槽模擬實驗[J]. 石若峰,劉忠保,馮文杰. 斷塊油氣田. 2017(03)
博士論文
[1]中國北方地區(qū)沖積扇地貌發(fā)育特征與影響因素分析[D]. 李新坡.北京大學 2007
本文編號:2907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0731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