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質類型及演化特征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有機質類型及演化特征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前隨著資源量的大量需求,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突飛猛進,如今已從常規(guī)石油天然氣領域發(fā)展到了非常規(guī)石油天然氣領域,非常規(guī)油氣具體而言主要包含致密油氣、頁巖油氣、煤層氣、碳酸鹽巖縫洞油氣、火山巖油氣、變質巖油氣、重油瀝青、油頁巖、天然氣水合物等利用非常規(guī)手段識別和開采的油氣資源。而在其中,頁巖油氣作為如今一種重要的非常規(guī)資源隨著北美頁巖油氣的成功開采以及引起了國內外地質學家的重視。與常規(guī)油氣相比,頁巖油氣沒有明顯的圈閉界限,賦存方式較多,對有機質特征的要求較高,非均質性較前,孔隙度變化復雜等,決定了頁巖油氣的勘探與開發(fā)比常規(guī)油氣更加復雜.目前國內對頁巖油氣的富集理論研究較少,特別是在頁巖油方面,理論知識才剛剛起步,基本都是照搬美國的頁巖油開采經(jīng)驗,但是我國的地質區(qū)域構造復雜,受到多期構造演化改造,成藏模式具有獨特的復雜性,頁巖油氣的成藏富集主控因素也尚在探索階段,特別是在烴源條件的主控條件下富集規(guī)律尚不明確,烴源巖層系作為頁巖油氣生成、富集的主要場所,其重要程度毋庸質疑,因此烴源巖特征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理論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大量調研國內外的期刊文獻和資料基礎上,結合我國四川盆地南部長寧和威遠頁巖氣國家示范區(qū),以及已投產(chǎn)的渤海灣濟陽坳陷頁巖油目的層位,從烴源條件、儲集特征、保存條件出發(fā)綜合的分析了對頁巖油氣富集具有影響的多方面因素特征,并結合鉆井巖心、露頭樣品分析化驗資料,對有機質特征及其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影響進行充分分析。頁巖油氣的富集成藏的影響因素很多,從烴源條件來說,泥頁巖的埋深和厚度,有機質的類型,有機質豐度和成熟度,對頁巖油氣的生成具有很大的影響。而孔隙的發(fā)育,滲透性的展布,以及儲集層內部黏土礦物的發(fā)育又對頁巖油氣的儲層具有很大的影響,構造條件的好壞,區(qū)域性蓋層的發(fā)育,溫度和濕度的分布也對頁巖油氣的保存起著控制作用。川南地區(qū)志留系地層為一套較穩(wěn)定的泥頁巖層系,在之前的常規(guī)勘探開發(fā)評估中,是一套較好的海相烴源巖層,具有很好的頁巖氣生成條件,龍馬溪組地層沿樂山—龍女隆起向東南方逐漸增厚,以自貢—隆昌—瀘州為沉積中心,埋深多在2000m以上,最川南地區(qū)龍馬溪組頁巖以Ⅰ型-Ⅱ 1型干酪根為主,形成于深水陸棚沉積,母質類型較好;頁巖普遍達到高-過成熟度階段(Ro為2.0-3.8%),處于大量生干氣時期;有機質豐度高(平均2.52%),平面分布比較集中,有機質特征優(yōu)越,生烴潛力大,為頁巖氣富集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濟陽坳陷良好的烴源巖頁巖油層段沙三下和沙四上亞段的有機質類型主要以腐泥型為主,類型均以Ⅰ型和Ⅱ型為主,富含藻類化石,是以生油為主的湖相烴源巖,沙三下亞段的有機質含量較好,S1與TOC比值高于100mg/g,并且TOC含量介于0.5~18.5%,大部分介于2%~6%。沙四上亞段有機碳介于0.3~11.2%,大部分介于1.6%~6%.沙三下亞段和沙四上亞段成熟度的范圍分布比較寬泛,但是大多都分布在低成熟—成熟之間,Ro在0.34%~1.45%之間,并且隨著深度的增加,演化程度有增加的趨勢,最高可以達到1.55%,據(jù)資料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沙三段泥頁巖Ro分布在0.51%~0.80%之間,沙四上亞段在0.55%~1.43%之間。不同的干酪根類型對甲烷的吸附能力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其1nK(最大吸附量)與溫度的倒數(shù)呈較好的相關性,龍馬溪組頁巖甲烷吸附特征以介于Ⅰ型-Ⅱ型干酪根之間,吸附能力良好,不同的干酪根類型在不同的演化階段,產(chǎn)物不同,頁巖油方面Ⅰ型干酪根是Ⅱ2和Ⅲ型干酪根含油性的十倍以上,對泥頁巖的含油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有機碳越富集頁巖吸附能力越強,高的TOC含量是儲層納米孔隙與比表面積增加的主要因素,也能促進頁巖微裂縫的發(fā)育,龍馬溪組頁巖高TOC含量是頁巖含氣量較高的因素之一濟陽坳陷較高產(chǎn)量的工業(yè)油流其TOC基本都在2%以上,氯仿瀝青A都大于0.4%,但是有機質含量的高低與單井的產(chǎn)量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很大。成熟度并不是頁巖氣成藏的主控條件,但高的成熟度有利于有機質微孔隙的增加,為頁巖氣的吸附提供更有利的場所,并且高的成熟度也預示著高的生氣轉化率,龍馬溪組較好的有機質豐度和演化程度決定了川南龍馬溪組較高的生氣量和含氣量。隨著Ro的增大頁巖中氣油比是一個逐漸增大的趨勢,熱演化的峰值對應了泥頁巖中含油飽和度的峰值,,含油飽和度的最大值與孔隙度的最大值具有很好的相關性,并且可以看出,兩者的最大值都對應著生烴的最高峰期。
【關鍵詞】:頁巖油氣 富集規(guī)律 川南地區(qū) 濟陽坳陷 有機質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長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15
- 1.1 選題來源、目的和意義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10-13
- 1.3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及思路13-15
- 第2章 有機質演化與頁巖油氣富集15-24
- 2.1 頁巖油與頁巖氣的概念與區(qū)別15-18
- 2.2 有機質生烴模式18-22
- 2.3 頁巖油氣富集原理22-24
- 第3章 頁巖油氣的富集影響因素24-38
- 3.1 良好的烴源條件24-28
- 3.2 有利的儲集條件28-34
- 3.3 良好的保存條件34-38
- 第4章 有機質類型及演化特征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影響38-61
- 4.1 工區(qū)概況38-41
- 4.2 工區(qū)頁巖有機質特征分析41-47
- 4.3 有機質特征對頁巖氣富集規(guī)律的影響47-58
- 4.4 有機質特征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差異比較58-61
- 第5章 主要結論與認識61-63
- 致謝63-64
- 參考文獻64-69
- 個人簡介69-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撫順頁巖油溶劑精制研究獲得成功[J];科學通報;1958年16期
2 王民;石蕾;王文廣;黃愛華;陳國輝;田善思;;中美頁巖油、致密油發(fā)育的地球化學特征對比[J];巖性油氣藏;2014年03期
3 張博;李群德;王武振;;河南油田陸相頁巖油儲層測井系列優(yōu)化設計技術[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10期
4 張?zhí)m英;張學慶;任何軍;代煥芳;李燕;朱顏;;微生物浸礦驅提頁巖油的技術進展[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張金川;林臘梅;李玉喜;唐玄;朱亮亮;邢雅文;姜生玲;荊鐵亞;楊升宇;;頁巖油分類與評價[J];地學前緣;2012年05期
6 ;中國石油首個頁巖油示范項目煉廠試運[J];國外測井技術;2013年06期
7 章新文;李吉君;朱景修;顏鑫桐;羅曦;王民;盧雙舫;;泌陽凹陷頁巖油富集段資源評價及有利區(qū)預測[J];斷塊油氣田;2014年03期
8 李吉君;史穎琳;章新文;陳祥;嚴永新;朱景修;盧雙舫;王民;;頁巖油富集可采主控因素分析:以泌陽凹陷為例[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4年07期
9 祝彥賀;;北美某盆地Z區(qū)塊頁巖油氣產(chǎn)量的影響因素[J];海洋地質前沿;2013年08期
10 M.S.Mahanti;R.M.Barnes;魏澎;;用聚合(二硫代氨基甲酸鹽)樹脂收集感應耦合等離子發(fā)射光譜測定煤和有關能源材料中的痕量元素[J];國外鈾礦地質;198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志軍;鄧孫華;王洪艷;;熱重分析用于近臨界水提取頁巖油殘渣的熱解動力學[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全國應用化學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邊瑞康;武曉玲;聶海寬;;渤海灣盆地南部古近系頁巖油成藏特征研究[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3 唐玄;張金川;王香增;張麗霞;;鄂爾多斯盆地陸相頁巖油氣共生機理及資源前景[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4 周小虹;阮竹;王漫;;應用FTIR分峰程序對測定頁巖油中羰基化合物相對含量的研究[A];全國第八屆分子光譜學術報告會文集[C];1994年
5 彭成斌;;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地球科學起到的重要作用[A];中國地球物理2013——大會報告[C];2013年
6 李玉喜;;我國頁巖氣資源潛力、發(fā)展歷程和前景[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7 許坤;;中國油氣勘探開發(fā)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方向[A];油(氣)開采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研討會會刊[C];2013年
8 陳曉智;陳桂華;肖鋼;祝彥賀;白玉湖;;海外頁巖油氣勘探開發(fā)選區(qū)評價體系[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9 何青芳;賀振建;張存霞;李慧;王長軒;;東營凹陷頁巖古環(huán)境研究[A];中國古生物學會微體學分會第十五次學術年會中國古生物學會化石藻類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通訊員 白鶴林;巴里坤縣年產(chǎn)6萬噸頁巖油項目開工[N];哈密日報(漢);2012年
2 本報記者 王潤珠;頁巖油“燃”起投資熱[N];民營經(jīng)濟報;2012年
3 巴曙松 余芽芳;頁巖油氣革命將推動產(chǎn)業(yè)格局的變動[N];文匯報;2014年
4 李慧;蘇格蘭頁巖油氣新發(fā)現(xiàn)引爭議[N];中國石化報;2014年
5 青島日報、青報網(wǎng)記者 趙笛 通訊員 李鯤鵬;青科大建立頁巖油氣實驗室[N];青島日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李慧;蘇格蘭頁巖油氣新發(fā)現(xiàn)反引爭論[N];中國能源報;2014年
7 羅佐縣;美國頁巖油氣并購緣何再次升溫[N];中國石化報;2014年
8 史蒂夫·班克 焦旭 整理;對美“頁巖油神話”存在認識誤區(qū)[N];中國能源報;2014年
9 思遠;頁巖油能接棒頁巖氣嗎?[N];中國化工報;2013年
10 記者 張興剛;政策利好拉升頁巖油需求[N];中國化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施彥彥;油頁巖加氫熱解與頁巖油加氫精制耦合過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姜楠;松遼盆地齊家地區(qū)青一段頁巖油形成條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謝冰;濟陽坳陷頁巖油測井評價方法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3 謝俊陽;頁巖油“甜點”地球物理預測方法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4 陳維思;50萬噸/年頁巖油預處理裝置工藝技術設計[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5 杜添添;頁巖油資源評價及有利區(qū)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6 史穎琳;頁巖油富集可采主控因素分析[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7 蘭晶;典型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加工風險辨識與控制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8 葛明娜;遼河西部凹陷沙三段頁巖油資源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9 李卓文;頁巖油、氣儲集空間差異及其賦存方式比較研究[D];長江大學;2016年
10 王亞東;有機質類型及演化特征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D];長江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有機質類型及演化特征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88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