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凹陷別字井區(qū)致密油測井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631.81;TE151
【部分圖文】:
圖0.1研究技術路線
受巖性及斷裂控制,物源復雜,形成垂向上儲層多期層發(fā)育符合松遼盆地構建特征,自下而上有火石嶺組、沙河頭組、青山口組、姚家組、嫩江組、四方臺組和明水組。三和泉四段。泉一、二段以泛濫平原和河流相沉積為主三段地層為泥巖與細砂巖互層,發(fā)育三角洲體系,以水泉二段以湖相泥巖沉積為主。泉四段在全區(qū)分布廣泛,質粉砂巖組成,由下而上,為數(shù)個由粗到細的間斷型不完區(qū)主要儲層發(fā)育段為泉四段,上覆青一段優(yōu)質烴源巖是致Ⅰ-Ⅳ共 4 個砂組,13 個小層,構成典型上生下儲式致密主要為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向變化快,砂體較發(fā)育。油層孔隙度一般為 6%~12%,屬低孔、低滲透儲層(圖 1 .1)。試油基本無自然產(chǎn)能,高位的層出水,構造低部位的井出油,油水之間沒有明顯
油水分布與構造無明顯的對應關系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美玲;王喜冬;周正;劉云鑫;;基于Gristensen算法的砂巖儲層橫波速度計算方法[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4年22期
2 王社教;蔚遠江;郭秋麟;汪少勇;吳曉智;;致密油資源評價新進展[J];石油學報;2014年06期
3 杜金虎;何海清;楊濤;李建忠;黃福喜;郭彬程;閆偉鵬;;中國致密油勘探進展及面臨的挑戰(zhàn)[J];中國石油勘探;2014年01期
4 宋延杰;張嘯;宋楊;張依妮;;基于無效導電孔隙概念的致密砂礫巖有效介質導電模型[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4年01期
5 石道涵;張兵;何舉濤;蔣廷學;蒲春生;;鄂爾多斯長7致密砂巖儲層體積壓裂可行性評價[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6 夏宏泉;楊雙定;弓浩浩;王成龍;;巖石脆性實驗及壓裂縫高度與寬度測井預測[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7 張士奇;張美玲;曾科;;利用復雜孔隙結構參數(shù)研究儲層油水分布規(guī)律[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13年02期
8 楊華;李士祥;劉顯陽;;鄂爾多斯盆地致密油、頁巖油特征及資源潛力[J];石油學報;2013年01期
9 才博;丁云宏;盧擁軍;王曉冬;楊振周;孫豪;吳國濤;;非常規(guī)儲層體積改造中巖石脆性特征的判別方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5期
10 龐正煉;鄒才能;陶士振;楊智;吳松濤;;中國致密油形成分布與資源潛力評價[J];中國工程科學;2012年07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福春;松遼盆地長嶺凹陷南部成藏規(guī)律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758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7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