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砂油藏調剖改善水驅效果研究
本文關鍵詞:河道砂油藏調剖改善水驅效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調剖堵水技術是水驅開發(fā)油藏穩(wěn)油控水的有效方法之一。聚合物凝膠在調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波及體積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論文以河道砂高溫高鹽油藏為研究對象,針對該油藏注水開發(fā)過程中水驅效果差的問題,通過室內實驗研制出一種聚合物凝膠調剖劑,開展了室內巖心流動實驗,評價了凝膠體系的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剖面改善性能,并運用平板填砂模型對凝膠調剖效果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對河道砂油藏Y井組進行了調剖施工參數(shù)設計,具體完成了以下研究內容:(1)通過對五種聚合物進行耐溫、抗鹽、抗剪切以及成膠性能的評價,優(yōu)選出耐溫抗鹽聚合物AN125SH,該聚合物與交聯(lián)劑FQ-1取得較好的成膠效果。(2)優(yōu)化了聚合物、交聯(lián)劑以及穩(wěn)定劑的濃度,研究了礦化度、溫度和pH值對成膠性能的影響,確定了最佳的凝膠配方:聚合物AN125SH濃度0.6%~0.8%,交聯(lián)劑FQ-1濃度0.8%~1%,穩(wěn)定劑WJ濃度50-100mg/L。用礦化度5.6×104mg/L配制的凝膠體系在110℃條件下成膠時間72-80h,凝膠強度5.3~.6Pa,并具有較好的長期熱穩(wěn)定性。(3)通過巖心流動實驗對凝膠進行了動態(tài)性能評價。凝膠體系在高滲巖心中具有較好的注入性能,滲透率越小,注入越困難。凝膠體系在不同滲透率巖心中均具有較強的封堵強度,殘余阻力系數(shù)和封堵率分別在43.83和97.71%以上。兩組巖心并聯(lián)時,凝膠體系可以優(yōu)先進入高滲透巖心,巖心滲透率級差越大,剖面改善效果越明顯。(4)通過平板填砂模型對影響調剖效果的多種因素進行了研究。①含水率60%時的調剖效果明顯好于90%,前者水驅后殘余油飽和度高,調剖后挖掘潛力大;②夾層存在位置不同時,對水驅油產(chǎn)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夾層位于正韻律油層低高滲透層之間時,夾層阻止水的縱向竄流增加對低滲層的驅替,夾層越長,對驅油越有利;夾層位于反韻律油層高中滲透層之間時,其阻止了注入水對中滲透層的驅替,對水驅產(chǎn)生不利影響;③夾層與凝膠可以同時起到剖面調整的作用,模型中剩余油越多,后續(xù)驅油效果越明顯;④凝膠體系和聚合物微球分段塞注入時的調剖效果好于單獨使用一種調剖劑的調剖效果,凝膠近井封堵高滲通道與微球深部調剖有效結合可以大幅度增加后續(xù)驅油效率(5)在室內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河道砂油藏Y井組的地質資料和生產(chǎn)動態(tài)情況對調剖用量、調剖段塞、施工壓力和施工排量等進行了設計。
【關鍵詞】:河道砂油藏 化學調剖 聚合物凝膠 方案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E357.6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緒論8-20
- 1.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8
- 1.2 調剖堵水技術研究概況8-14
- 1.2.1 調剖堵水技術發(fā)展歷程9-10
- 1.2.2 調剖堵水技術分類10-14
- 1.3 聚合物凝膠調剖堵水技術14-17
- 1.3.1 聚合物凝膠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4-16
- 1.3.2 聚合物凝膠調剖(調驅)機理研究16-17
- 1.4 河道砂油藏調剖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17-18
- 1.4.1 河道砂油藏概況17
- 1.4.2 河道砂油藏開發(fā)存在的問題17-18
- 1.4.3 河道砂油藏調剖必要性分析18
- 1.5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18-20
- 1.5.1 研究內容18-19
- 1.5.2 技術路線19-20
- 第2章 聚合物凝膠體系研究20-42
- 2.1 聚合物凝膠體系組成和交聯(lián)機理20-23
- 2.1.1 聚合物和交聯(lián)劑20-21
- 2.1.2 聚合物凝膠交聯(lián)機理研究21-23
- 2.2 凝膠體系成膠性能評價方法23-26
- 2.3 實驗儀器與實驗試劑26-27
- 2.4 聚合物和交聯(lián)劑類型的篩選27-31
- 2.4.1 聚合物的篩選27-30
- 2.4.2 交聯(lián)劑的篩選30-31
- 2.5 聚合物凝膠體系成膠因素分析31-39
- 2.5.1 聚合物濃度的優(yōu)選32-33
- 2.5.2 交聯(lián)劑濃度的優(yōu)選33-34
- 2.5.3 穩(wěn)定劑濃度的優(yōu)選34-35
- 2.5.4 礦化度對成膠性能的影響35-37
- 2.5.5 溫度對成膠性能的影響37
- 2.5.6 pH值對成膠性能的影響37-38
- 2.5.7 凝膠的長期熱穩(wěn)定性評價38-39
- 2.6 聚合物凝膠微觀形貌39-40
- 2.7 本章小結40-42
- 第3章 室內物理模擬實驗42-60
- 3.1 凝膠在多孔介質中的性能評價參數(shù)42-44
- 3.1.1 阻力系數(shù)和殘余阻力系數(shù)42-43
- 3.1.2 突破壓力梯度43
- 3.1.3 封堵率43
- 3.1.4 剖面改善率43-44
- 3.2 實驗儀器與實驗條件44
- 3.3 單巖心流動實驗44-47
- 3.3.1 實驗步驟及實驗流程圖45-46
- 3.3.2 實驗結果及分析46-47
- 3.4 雙并聯(lián)巖心流動實驗47-50
- 3.4.1 實驗步驟及實驗流程圖48
- 3.4.2 實驗結果及分析48-50
- 3.5 平板填砂模型調剖實驗50-58
- 3.5.1 模型填砂設計50-51
- 3.5.2 實驗步驟及實驗流程圖51-52
- 3.5.3 實驗結果及分析52-58
- 3.6 本章小結58-60
- 第4章 河道砂油藏Y井組調剖工藝方案設計60-67
- 4.1 河道砂油藏Y井組概況60-61
- 4.2 調剖體系與段塞設計61-63
- 4.2.1 調剖體系與用量61-63
- 4.2.2 調剖劑段塞組合方式63
- 4.3 施工參數(shù)及施工工序設計63-65
- 4.3.1 施工壓力與排量63-64
- 4.3.2 施工工序與注意事項64-65
- 4.4 調剖效果評定方法65-66
- 4.5 本章小結66-67
- 第5章 結論與建議67-69
- 5.1 結論67-68
- 5.2 建議68-69
- 致謝69-70
- 參考文獻70-7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科研成果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漢橋,劉偉,袁謀,孫夢茹;多輪次調剖數(shù)值模擬研究[J];石油鉆采工藝;2003年05期
2 王樹軍,田愛鈴;重復化學調剖物理模擬研究[J];鉆采工藝;2004年06期
3 楊新明;低污染調剖配套技術[J];鉆采工藝;2004年06期
4 楊新明;趙化廷;崔朝軒;張明智;職春娜;;低污染調剖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5 魯鐵梅;王中武;左毅;蔣志斌;;石南21井區(qū)調剖工藝效果分析[J];廣州化工;2011年03期
6 孫士友;;影響新立油田調剖效果因素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年04期
7 耿慶福;;淺調剖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J];石油工業(yè)技術監(jiān)督;2011年08期
8 成果科,賈輝;液膜型微膠囊調剖技術[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9 彭亞軍;;含油污泥深度調剖技術在油田生產(chǎn)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年22期
10 鄧秀模;;淺談調剖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J];石油工業(yè)技術監(jiān)督;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佩華;陳紹文;王德智;姜英澤;;重復調剖技術研究與應用[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向瑜章;許永年;;礫巖油藏綜合調剖技術的研究及應用[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3 高淑玲;周正祥;王冬梅;;杏北地區(qū)深度調剖選井選層原則及效果分析[A];三次采油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龔俊;;淺海油田調剖研究與應用[A];勝利油田北區(qū)堵水調剖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吳篤俊;;低污染調剖新技術[A];江漢油田難采儲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7年
6 付永明;劉昌銀;羅懿;;坪北油田調剖技術應用與分析[A];江漢油田難采儲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7年
7 趙娟;康曉東;張健;;國內油田調剖技術研究進展[A];全國冶金礦山現(xiàn)代采礦技術及裝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8 路大凱;;低溫裂縫油藏區(qū)塊整體調剖技術[A];創(chuàng)新驅動,加快戰(zhàn)略性新興產(chǎn)業(yè)發(fā)展——吉林省第七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9 宋曉芳;夏燕敏;;耐溫抗鹽聚合物微球調剖體系的研究[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O:高分子與工業(yè)[C];2013年
10 呂鑫;岳湘安;侯吉瑞;張衛(wèi);;淀粉-烯丙基單體接枝共聚水基凝膠材料流變性能研究及其礦場調剖應用[A];中國流變學研究進展(2010)[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彥芳;大慶采油七廠注水井中深度化學調剖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4年
2 鐘林榮;大慶采油四廠推廣應用淺部調剖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4年
3 特約記者 鄭水平;許丹:化學調剖“藥劑師”[N];中國石油報;2009年
4 鄭水平 張長勝;稠油開發(fā)中的高溫暫堵調剖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6年
5 張新寧;化學調剖技術深挖殘余油[N];中國石化報;2008年
6 記者 幸福;科技新方讓水乖乖流向有油的地方[N];大慶日報;2012年
7 特約記者 鄭水平 通訊員 趙亞明;氮氣泡沫凝膠調剖新技術試驗成功[N];中國石油報;2009年
8 記者 許忠 通訊員 張立東 田愛玲;吐哈油田超深稠油調剖試驗獲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黨慶功;海拉爾貝301區(qū)塊調剖綜合設計方案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2 張勇;調剖優(yōu)化決策與效果預測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洋;雙河油田深度調剖體系配方物模實驗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2 趙飛;河南油田深度調剖物理模型實驗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3 余金萬;胡慶油田復雜地層調剖工藝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4 唐金玉;堵劑深度或位置的檢控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5 董帥;薩爾圖油田二類油層鉻微凝膠整體調剖適應性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6 王舒萍;扶余油田東10-2區(qū)塊調剖方案設計及效果評價[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7 鞠君舉;調剖調驅提高水驅效果研究與試驗[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8 季曉靖;河道砂油藏調剖改善水驅效果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9 王清平;化學調剖效果經(jīng)濟評價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10 胡傳海;油田深度調剖(驅)軟件研制與應用[D];大慶石油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河道砂油藏調剖改善水驅效果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66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