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冷能在空氣分離系統(tǒng)中的集成與優(yōu)化研究
【圖文】:
圖1.1邋LNG的供應與使用鏈示意圖[2]逡逑Figure邋1.1邋LNG邋supply邋chain[2]逡逑LNG的生產(chǎn)與應用流程如圖1.1所示[2]。在原產(chǎn)地,天然氣需要消耗電能(約為逡逑850kWh/t)轉為LNG;在供應地,LNG需要吸熱轉變?yōu)槌靥烊粴猓ǎ危牵┎拍苁褂,逡逑吸熱熱源一般為環(huán)境,所釋放的高品味冷能大約為830?850邋kJ/kg。逡逑自2017年開始,我國政府提出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加大力度落實環(huán)保政策以及逡逑“煤改氣”工作,天然氣作為相對高效的清潔能源,受到政府和市場廣泛青睞。根據(jù)逡逑海關總署消息,我國在2018年LNG進口量達到5388萬噸,牢牢占據(jù)世界第二大LNG逡逑進口國,近五年年進口量增長率大于40%,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根據(jù)IGU邋(國際天然逡逑氣產(chǎn)業(yè)聯(lián)盟)報告[3](圖1.2),進口量的不斷增加帶來的是LNG接收能力嚴重不足,逡逑我國現(xiàn)有大型LNG接收站19座
內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整個系統(tǒng)的壓力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減少系統(tǒng)能耗;由于主換熱器逡逑的熱負荷下降,利用一部分污氮與冷卻水進行換熱,繼續(xù)降低系統(tǒng)能耗,具體流程如逡逑圖1.5。為更進一步降低制氧耗能,Xu等人[28]采用高效換熱網(wǎng)絡以及規(guī)整填料技術,逡逑將生產(chǎn)單位產(chǎn)品能耗進一步降低到0.313邋kWh/kg,且系統(tǒng)uQ效率提升42.5%。鄭捷宇等逡逑[29]人同樣對LNG冷能在空分系統(tǒng)中換熱網(wǎng)絡匹配進行研究,并考慮到LNG換熱處于逡逑超臨界換熱狀態(tài),提出四種利用方式,雖然流程形式與上述文獻流程相似,但通過布逡逑置LNG與氮氣換熱形式以及參數(shù)優(yōu)化,對應系統(tǒng)最低液體產(chǎn)品能耗可達0.176邋kWh/kg。逡逑鄭小平等人[3()]通過研究LNG冷量煙,,根據(jù)LNG不同溫度段冷量情況,先讓LNG與逡逑下塔高壓氮氣進行換熱,然后從中部抽出一部分LNG與乙二醇水溶液換熱,用于原料逡逑空氣的預冷,提高LNG冷能利用率。Morosuk等人[31]則是通過分流器將LNG分別冷逡逑卻原料空氣與下塔高壓氮氣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E9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21世紀的潛在能源——自然冷能[J];物理通報;1999年01期
2 吳中原;;分析液化天然氣冷能及其回收利用[J];化工管理;2017年20期
3 陳斌;;液化天然氣的冷能利用技術探析[J];化工管理;2016年03期
4 高為;張磊;;我國液化天然氣衛(wèi)星站冷能利用潛力分析[J];化學工業(yè);2014年10期
5 梁應乾;;液化天然氣冷能利用發(fā)電技術淺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5年07期
6 李立華;;液化天然氣冷能利用的原理與應用[J];硅谷;2012年16期
7 天工;;國內首個LNG冷能空分項目調試成功[J];天然氣工業(yè);2010年08期
8 熊永強;華賁;賈德民;;以冷媒為介質的液化天然氣冷能利用系統(tǒng)[J];現(xiàn)代化工;2009年03期
9 黃建民;廖文俊;曾樂才;;液化天然氣冷能的綜合利用研究[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自主LNG冷能空分技術獲國家專利[J];低溫與特氣;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清清;巨永林;;液化天然氣冷能利用之發(fā)電技術淺析[A];上海市制冷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張君瑛;章學來;李品友;;LNG蓄冷及其冷能的應用[A];上海市制冷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楊紅昌;鹿院衛(wèi);馬重芳;;LNG冷能發(fā)電方案的設計與優(yōu)化[A];中國制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金滔;胡建軍;;一種利用LNG冷能的空分流程[A];空分設備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5 黃美斌;林文勝;顧安忠;;利用LNG冷能的多種溫度冷庫群技術方案[A];全國冷凍、冷藏行業(yè)制冷安全技術、節(jié)能、環(huán)保新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楊紅昌;鹿院衛(wèi);馬重芳;;LNG冷能梯級利用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A];中國制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信書圓;;液化天然氣冷能利用[A];2017中國燃氣運營與安全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8 石勇;吳永強;胡杰;薛增貴;;液化天然氣貨車冷能回收空調系統(tǒng)[A];四川省第十二屆汽車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9 殷秀娓;厲彥忠;王強;;液化天然氣(LNG)冷能回收系統(tǒng)仿真設計[A];第六屆全國低溫與制冷工程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趙剛;吳永;宣穩(wěn)榮;;LNG汽車冷能利用于冷鏈物流的探究[A];2015中國燃氣運營與安全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軍;LNG冷能空分利用前景可期[N];中國化工報;2014年
2 記者 王海榮;“冷能”新技術助城市降溫[N];深圳商報;2017年
3 記者 杜穎 周元;人大代表:海南應循環(huán)利用LNG冷能[N];海南日報;2015年
4 記者 於豪杰;冷能回收,從解凍廢水中淘回五百萬[N];舟山日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王秋蘋;福建“冷能利用”出墻來[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5年
6 李鐵;自然冷能開發(fā)前景廣闊[N];國際經(jīng)貿消息;2001年
7 董雅俊;冷能熱起來尚待時日[N];中國化工報;2008年
8 蔡忠仁邋蔡維希;自主LNG冷能空分技術獲國家專利[N];中國化工報;2008年
9 蔡忠仁;LNG冷能利用待加溫[N];中國化工報;2007年
10 吳金慧;首個LNG冷能利用項目開工[N];中國化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仕卿;LNG冷能在空氣分離系統(tǒng)中的集成與優(yōu)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張墨耕;利用低品位熱能與LNG冷能的新型發(fā)電系統(tǒng)研究[D];重慶大學;2017年
3 邊海軍;液化天然氣冷能利用技術研究及其過程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4 劉猛;正逆耦合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利用LNG冷能的低CO_2排放動力系統(tǒng)開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08年
5 司洪宇;液化天然氣冷能利用過程中強化換熱技術及水平管內氣液兩相流體激振機理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6 饒文姬;利用LNG冷能與低溫太陽能的新型聯(lián)合動力循環(huán)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晨;基于LNG冷能氮膨脹制冷的空分工藝優(yōu)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8年
2 何翠蘭;基于HYSYS的LNG冷電聯(lián)產(chǎn)工藝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8年
3 王詩航;華南某LNG接收站能耗分析及節(jié)能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4 羅彥;新型LNG冷能空分與富氧燃燒燃氣動力系統(tǒng)的集成[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5 鐘勝;LNG衛(wèi)星站冷能發(fā)電微型化工藝研究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6 孫正陽;LNG冷能用于冷凍脫鹽與區(qū)域供冷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8年
7 鄧偉;LNG冷能兩級回收系統(tǒng)分析[D];廣西大學;2018年
8 王林;基于LNG冷能的空分流程模擬分析及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8年
9 林巖;多級冷凝過程強化LNG冷能發(fā)電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8年
10 唐亮;LNG-FSRU再氣化系統(tǒng)的冷能利用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620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6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