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寒武紀沉積體系及巖相古地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30 06:26
【摘要】: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鹽巖地層沉積厚度大,分布廣,油氣成藏條件有利,具有巨大勘探開發(fā)前景。但是近年來研究多集中在奧陶紀地層,缺乏對寒武紀地層的研究。因此,本論文以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寒武紀地層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前人研究成果、野外露頭特征、實測地層剖面、鉆井巖心及測井曲線等資料,運用層序地層學、沉積學、巖相古地理學等學科理論,主要研究地層展布特征、層序地層特征、沉積體系類型及巖相古地理格局。論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結論和認識:研究區(qū)可劃分出西緣與南緣兩個沉積小區(qū),并分別對各個沉積小區(qū)寒武紀地層單元進行描述。從平面上看,下寒武統(tǒng)呈現(xiàn)出“L”型特征,中、上寒武統(tǒng)在西南緣沉積厚度較大,在向盆地內部延伸時呈減薄趨勢。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寒武紀地層可識別出兩個二級層序和十個三級層序。第一個二級層序由辛集期-徐莊期組成,第二個二級層序由張夏期-鳳山期組成。在寒武紀,西緣和南緣均經(jīng)歷了兩個海平面變化旋回。十個三級層序并非全部發(fā)育,不同地區(qū)缺失不同的三級層序。層序地層結構主要受秦嶺-祁連海的相對海平面變化控制。依據(jù)沉積相標志和構造演化背景,在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寒武紀識別出濱岸、臺地、緩坡、斜坡及深水海槽五個沉積體系:濱岸沉積主要見于下寒武統(tǒng),臺地沉積主要見于中上寒武統(tǒng),緩坡沉積在整個寒武紀均發(fā)育,屬于均勻緩坡。斜坡和深水海槽沉積均見于緩坡沉積外側。在沉積體系特征描述的基礎上建立了沉積演化模式。利用單因素分析-多因素綜合的研究方法來描述巖相古地理格局:首先根據(jù)層序地層劃分結果,確定了7個編圖單元,其次選取地層厚度、碳酸鹽巖顆粒含量、灰?guī)r含量及深水碳酸鹽巖沉積物含量這四個單因素進行分析并繪制相應的等值線圖,然后結合單因素圖件及寒武紀沉積演化過程進行綜合分析,最后繪制寒武紀各時期巖相古地理圖件:早寒武世,西南緣開始接受海侵,圍繞古陸發(fā)育濱岸沉積,巖性由含磷碎屑巖逐漸過渡為碎屑巖與碳酸鹽巖的混合堆積。中寒武世毛莊期和徐莊期,海侵持續(xù)進行,海水逐漸覆蓋西南緣并向整個盆地延伸,中央古陸被分割,西南緣發(fā)育局限臺地沉積和緩坡沉積。自張夏期開始,西南緣發(fā)育開闊臺地沉積和緩坡沉積,巖性已全部由海相碳酸鹽巖組成,不夾雜陸源碎屑。晚寒武世,西南緣廣布局限臺地沉積和緩坡沉積,巖性以發(fā)育白云巖為主要特征,中央古陸重新出現(xiàn),預示著海退開始和海進結束。
【圖文】:

剖面,基干,牛心山,洛南


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展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野外地質調查,首先選取 8 條野外剖面進行實稱、長度及精度比例尺見表 1-1,位置見圖 1-1)和樣品的采集,從而、地層特征、巖性及沉積相類型。然后選取 6 條剖面進行踏勘,分別隴縣牛心山、胡魯斯臺、洛南石門鎮(zhèn)、永濟水幽溝及中陽柏洼坪(見圖 1-1),,從而實現(xiàn)對實測剖面的補充和完善。

技術路線圖,論文,工作量,巖心觀察


圖 1-2 論文技術路線圖的工作量在攻讀博士期間,查閱大量有關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的文獻資料,跟頭剖面的實勘工作,實測了 8 條重點地質剖面,包括烏海摩爾溝、賀山鴿堂溝、韓城華子山及河津西xY口等重點剖面。同時 2016-2017 油田西安巖心庫進行巖心觀察與描述工作,并對所采集的樣品進行富的地質資料,具體所完成的工作量見表 1-2。表 1-2 論文工作量統(tǒng)計表號 已完成的項目 數(shù)量 序號 已完成的項目 翻閱報告及文獻 267 篇 9 地層厚度圖 收集統(tǒng)計單井資料 198 口 10 鉆井巖心觀察 5 野外輔助剖面 8 條 11 鉆井巖心描述柱狀圖 6 野外重點剖面 6 條 12 單井沉積相圖 2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534.41;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國齊;楊威;謝武仁;謝增業(yè);曾富英;莫午零;沈玨紅;金惠;;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大氣田形成條件、成藏模式與勘探方向[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5年05期

2 汪業(yè)勇;韓建輝;張博;;單因素分析多因素綜合作圖法——塔里木盆地上奧陶統(tǒng)良里塔格組沉積相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5年11期

3 陳啟林;白云來;廖建波;劉曉光;龍禮文;馬玉虎;;鄂爾多斯盆地深層寒武系烴源巖展布特征及其勘探意義[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5年03期

4 劉曉光;;鄂爾多斯盆地南緣寒武紀巖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5年01期

5 鮮本忠;朱筱敏;岳大力;鄭秀娟;;沉積學研究熱點與進展:第19屆國際沉積學大會綜述[J];古地理學報;2014年06期

6 李國玉;陳啟林;白云來;廖建波;;再論海相沉積是中國石油工業(yè)未來的希望[J];巖性油氣藏;2014年06期

7 白云來;馬玉虎;黃勇;劉曉光;;鄂爾多斯古陸南部大陸邊緣寒武紀奧拉谷存在的沉積學證據(jù)及其油氣勘探意義[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4年11期

8 金振奎;石良;高白水;余寬宏;;碳酸鹽巖沉積相及相模式[J];沉積學報;2013年06期

9 陳啟林;白云來;馬玉虎;劉曉光;;再論鄂爾多斯盆地寒武紀巖相古地理及沉積構造演化[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年06期

10 杜金虎;楊華;徐春春;王喜雙;焦貴浩;陳啟林;;東西伯利亞地臺碳酸鹽巖成藏條件對我國油氣勘探的啟示[J];巖性油氣藏;201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智超;渭河盆地新生代巖相古地理及環(huán)境演化[D];西北大學;2017年

2 王欣欣;川西北中二疊統(tǒng)棲霞組、茅口組碳酸鹽巖儲層沉積學[D];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

3 田雯;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二疊系山西組沉積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4 江卓斐;揚子西緣新元古代冰川啟動時間、期次及其構造—巖相古地理演化[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5 楊望暾;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丹霞地貌形成機制研究[D];長安大學;2016年

6 楊甫;鄂爾多斯地塊西南部早古生代海相盆地原型及其對油氣地質條件的制約[D];西北大學;2015年

7 周懇懇;中上揚子及其東南緣中奧陶世—早志留世沉積特征與巖相古地理演化[D];中國地質科學院;2015年

8 田潔;南海西北陸坡區(qū)新生代碳酸鹽臺地周緣深水沉積體系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9 陳林;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長組長8砂巖儲層沉積相及致密化機理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

10 王妍;鄂爾多斯富縣及鄰區(qū)馬家溝組層序地層與巖相古地理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俊;渭北地區(qū)LT1井及鄰區(qū)寒武系生儲條件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7年

2 劉衛(wèi)蓉;北山地區(qū)志留紀沉積特征與巖相古地理研究[D];長安大學;2017年

3 朱靜;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三疊紀巖相古地理研究[D];長安大學;2017年

4 王

本文編號:26454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454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1de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