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YC區(qū)塊本溪組儲層特征及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0-04-19 17:51
【摘要】:本論文以鄂爾多斯盆地YC區(qū)塊石炭系本溪組為研究對象,開展大量巖心觀察、測井數(shù)據(jù)、鑄體薄片以及壓汞等分析測試,對本溪組的小層劃分、沉積微相及砂體展布特征、巖石學特征、儲層特征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建立本溪組有效儲層劃分標準,并且對YC區(qū)塊本溪組儲層進行評價。論文取得以下主要認識與成果:(1)YC區(qū)塊本溪組地層劃分中識別出2個標志層:本溪組頂部“8~#、9~#煤層”,底部“鐵鋁土質巖”。根據(jù)標志層,同時兼顧沉積旋回、沉積厚度原則,在縱向上把本溪組劃分為3個段。本溪組地層厚度變化相對較小,頂?shù)捉绲臉嬙煨螒B(tài)相近,整體為一個西傾單斜,發(fā)育近東西向延伸的低幅鼻狀隆起。(2)本溪組以障壁島砂壩為骨架砂體。本3時期在研究區(qū)主要發(fā)育的沉積微相為障壁島,而o_湖的分布則相對局限;本2時期障壁島發(fā)育范圍相對比本3時期小,o_湖沉積范圍進一步擴大;本1時期障壁島分布范圍進一步縮小,o_湖沉積范圍相對更大。本1時期由于障壁島分布受潮汐水道的切割和強烈改造,成排分布特征不明顯,主要呈孤立分布,展現(xiàn)多個孤立障壁砂體的沉積特征。(3)本溪組儲層以石英砂巖為主,巖屑石英砂巖次之,填隙物主要由方解石、高嶺土和泥質組成,它們的含量約占填隙物總含量的73.7%。砂巖分選普遍較好,磨圓度較好,粒度以中-粗粒為主。本溪組各層段儲層物性相對較差,平均孔隙度為3.06%~7.83%,滲透率平均值為(0.45~3.46)×10~(-3)μm~2,孔隙度與滲透率呈正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R~2)為0.7045。(4)本溪組儲層的層內非均質程度相對較強,各小層平面非均質性較強,層間非均質性弱。本溪組障壁島儲層在平面分布主要為Ⅱ類和Ⅲ類儲層,Ⅰ類儲層在本3段、本2段、本1段的少數(shù)井區(qū)有分布。
【圖文】:

路線圖,研究技術,路線圖


研究技術路線圖

分布圖,本溪組,沉積旋回,區(qū)塊


地層沉積旋回劃分主要是以地層巖性和測井資料變化特征為基礎,通過巖石的顏色、巖性、構造等在垂向上表現(xiàn)出來的有規(guī)律地重復出現(xiàn)。建立地層沉積旋回系統(tǒng)是明確勘探目的層系的生儲蓋組合特征及其儲層分布規(guī)律的基礎。沉積盆地的構造活動性和氣候變化決定了地層沉積旋回的發(fā)育特征(EI-Kadi A I et al.,2014)。地層沉積旋回是小層段劃分的依據(jù)。當?shù)貧は陆担l(fā)生水進,水退逐漸加深,,就形成由粗到細的沉積(王愛霞,2011)。地層巖性從下到上粒度逐漸變小稱為正旋回,反之為反旋回。正旋回沉積通常反映的沉積環(huán)境為水進序列,在測井曲線上表現(xiàn)為鐘形,而反旋回通常沉積環(huán)境為水退序列,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漏斗形。YC區(qū)塊氣田在本溪組為障壁海岸-o_湖相沉積,沉積微相上整體表現(xiàn)為障壁島、o_湖的正旋回沉積特征,在巖性剖面上表現(xiàn)為含礫粗砂巖、泥巖的正韻律,層次鮮明,易于區(qū)分(圖2-3)。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謙平;王若谷;高飛;銀曉;;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延長探區(qū)上古生界物源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6期

2 任婷;漆萬珍;曹紅霞;王凱;;鄂爾多斯盆地延長東區(qū)上古生界儲層“四性”關系研究[J];非常規(guī)油氣;2015年06期

3 喻建;馬捷;路俊剛;曹琰;馮勝斌;李衛(wèi)成;;壓汞—恒速壓汞在致密儲層微觀孔喉結構定量表征中的應用——以鄂爾多斯盆地華池—合水地區(qū)長7儲層為例[J];石油實驗地質;2015年06期

4 譚玉涵;吳曉明;史紅芳;陳剛;;小層精細劃分在儲層非均質性研究中的應用——以BD油田Y133井區(qū)長63儲層為例[J];地下水;2015年05期

5 張翔;王義;杜武軍;劉飛飛;王鑫;楊勇;;鄂爾多斯盆地延安氣田石炭系本溪組儲層特征[J];石化技術;2015年08期

6 沈英;韓小琴;程玉群;吳春燕;呂迎紅;王凱;;延長探區(qū)上古生界儲層孔隙特征與成巖作用研究[J];非常規(guī)油氣;2015年04期

7 曹躍;銀曉;趙謙平;王冠男;;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延長探區(qū)上古生界烴源巖特征與勘探方向[J];中國石油勘探;2015年03期

8 楊華;劉新社;閆小雄;張輝;;鄂爾多斯盆地神木氣田的發(fā)現(xiàn)與天然氣成藏地質特征[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06期

9 唐海評;陳世加;張瀟文;黃囿霖;姚宜同;;物性與孔喉結構對致密砂巖儲層含油性的影響——以鄂爾多斯盆地華池—合水地區(qū)長7段為例[J];斷塊油氣田;2015年02期

10 馬瑤;李文厚;王若谷;龐軍剛;吳越;;鄂爾多斯盆地子洲地區(qū)上古生界沉積相及演化特征[J];地質科學;201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魏紅紅;鄂爾多斯地區(qū)石炭—二疊系沉積體系及層序地層學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陳斌;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儲層特征及產能分析[D];西北大學;2016年

2 張翔;鄂爾多斯盆地延長東區(qū)本溪組沉積相及儲層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3 楊歡;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儲層綜合評價[D];西北大學;2014年

4 牛捷;鄂爾多斯盆地華池—白豹地區(qū)長6油層組儲層特征及評價[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5 王愛霞;勝坨油田坨11斷塊沙二段精細地層對比及沉積微相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6 崔宏偉;鄂爾多斯盆地定邊地區(qū)延10儲層特征及有利區(qū)帶預測[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7 秦曉艷;延長南部本溪組儲層特征及其與天然氣富集關系[D];西安石油大學;2010年

8 羅媛;寧縣慶陽地區(qū)延長組長6段事件沉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9 肖麗;鄂爾多斯盆地晚三疊世早期沉積體系與沉積演化規(guī)律[D];西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335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335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f90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