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場須五氣藏分層體積壓裂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2-10 14:58
【摘要】:新場須五段儲層厚度大、物性差、孔滲性極低,致密砂巖與頁巖儲層互層,具備多層分層體積壓裂合采的地質(zhì)條件。但前期儲層改造效果不理想,有必要研究建立適應新場須五氣藏的分層體積壓裂工藝技術體系。 針對須五氣藏分層體積壓裂技術難點,本文從射孔參數(shù)優(yōu)化、誘導應力場模擬、裂縫暫堵轉向技術和工程參數(shù)優(yōu)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 (1)建立了綜合考慮原始地層應力、井筒內(nèi)流體壓力、壓裂液滲濾作用、溫度變化和射孔共同作用下的應力場計算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軟件模擬螺旋射孔下射孔間應力干擾情況,結合巖石破裂強度準則分析射孔參數(shù)對破裂壓力的影響,從降低破裂壓力角度提出新場須五氣藏的優(yōu)化射孔方案。并建立基于脆性指數(shù)、天然弱界面和影響壓后產(chǎn)量的地層因素的射孔位置優(yōu)選方法。 (2)建立了壓裂裂縫誘導應力場模型,分別模擬分析了裂縫長度、裂縫寬度、裂縫間距、裂縫條數(shù)、縫內(nèi)凈壓力對誘導應力場的影響規(guī)律。并通過優(yōu)化孔眼摩阻來實現(xiàn)多簇裂縫同時起裂、延伸,達到分層體積壓裂的目的。 (3)通過室內(nèi)實驗,對纖維暫堵劑開展了暫堵效果、溶解性能和儲層傷害評價,分析纖維長度、纖維濃度、支撐劑濃度、縫寬情況下對暫堵效果的影響,形成了適應新場須五氣藏的暫堵轉向技術。 (4)按砂泥巖厚度比例、天然裂縫條數(shù)為依據(jù),將儲層劃分為三種儲層類型,采用Meyer軟件分別對其進行壓裂裂縫參數(shù)與施工參數(shù)優(yōu)化,可用于指導分層壓裂方案設計。 本文研究獲得的應力干擾認識和裂縫暫堵轉向技術,有助于提高新場須五氣藏分層體積壓裂效果,并具備一定應用推廣價值。
【圖文】:
西南石油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第1章緒論1研究目的及意義新場須五氣藏埋深2500-3500m,沉積厚度385.1-630m,平均厚度500.6m;為濱一淺積的泥頁巖、粉一細砂巖多層系疊置的特低孔超致密非常規(guī)儲層。主力層系有利區(qū)784.7億方(上中亞段510.85億方,下亞段273.85億方)。巖心、掃描電鏡、測井和資料顯示,,新場須五非常規(guī)儲層局部發(fā)育天然裂縫。
西南石油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P,一井底壓力,MPa;一巖石泊松比,無因次;0—{x, y, 中某一點與軸的周向夾角,rad。標系(;ir,F(xiàn), z)中應力分量CT?、<7、,.、CT〃可根據(jù)原地主應力坐標系)中的應力cr?、CTh、(Tv 進行相應換算。cr,.、CTe、¢7,、為柱壁各應力分量。坐標轉換如下所示。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E357
本文編號:2578162
【圖文】:
西南石油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第1章緒論1研究目的及意義新場須五氣藏埋深2500-3500m,沉積厚度385.1-630m,平均厚度500.6m;為濱一淺積的泥頁巖、粉一細砂巖多層系疊置的特低孔超致密非常規(guī)儲層。主力層系有利區(qū)784.7億方(上中亞段510.85億方,下亞段273.85億方)。巖心、掃描電鏡、測井和資料顯示,,新場須五非常規(guī)儲層局部發(fā)育天然裂縫。
西南石油大學工程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P,一井底壓力,MPa;一巖石泊松比,無因次;0—{x, y, 中某一點與軸的周向夾角,rad。標系(;ir,F(xiàn), z)中應力分量CT?、<7、,.、CT〃可根據(jù)原地主應力坐標系)中的應力cr?、CTh、(Tv 進行相應換算。cr,.、CTe、¢7,、為柱壁各應力分量。坐標轉換如下所示。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E35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琴;張士誠;陳浩東;;限流壓裂工藝技術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2 紀宏博;李貴長;光新軍;陳勉;張旭東;盧運虎;;頁巖氣儲層改造有效性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年09期
3 劉巖;;高強暫堵劑在吉林油田的應用[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08期
4 程萬;金衍;陳勉;侯冰;劉銘;王迪;;頁巖儲層水平井分段壓裂裂縫間距設計方法及影響因素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年15期
5 李新景;胡素云;程克明;;北美裂縫性頁巖氣勘探開發(fā)的啟示[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7年04期
6 楊麗娜,陳勉;水力壓裂中多裂縫間相互干擾力學分析[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3期
7 羅天雨;郭建春;趙金洲;王嘉淮;潘競軍;;斜井套管射孔破裂壓力及起裂位置研究[J];石油學報;2007年01期
8 周健;陳勉;金衍;張廣清;;裂縫性儲層水力裂縫擴展機理試驗研究[J];石油學報;2007年05期
9 李傳亮;射孔完井條件下的巖石破裂壓力計算公式[J];石油鉆采工藝;2002年02期
10 陳守雨;劉建偉;龔萬興;潘竟軍;何驍;修書志;;裂縫性儲層縫網(wǎng)壓裂技術研究及應用[J];石油鉆采工藝;2010年06期
本文編號:25781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7816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