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里格氣田蘇10、蘇11區(qū)塊剩余氣挖潛技術研究
[Abstract]:After several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Su 10 and Su 11 blocks, problems such as low single well control reserves in vertical wells, low production of gas wells, rapid drop of pressure, gradual increase of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wells, and poor development effect of some horizontal wells have occurred.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status of Su 10 and Su 11 block, the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wells of Su 10 and Su 11 block are screened by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data of Changqing Oilfield 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wells. The causes of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gas wells in two research blocks are analyzed, and the fiv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gas wells in the study area are determin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next step to formulate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gas in the study area is described by combining the sand body of small layer of gas reservoir, the plane distribution of gas reservoir,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of small layer,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so on,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selection of sidetracking drilling.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 reservoi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block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wells, the potential tapping of old wells is studi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idetracking horizontal wells, repeated fracturing wells and adjustment wells whi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working area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gas and the production laws of various well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oduction rate of gas wells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production time, and a large part of the reserves of gas wells are produced at low pressure and low production sta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old wells and formulat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tap potential. I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low production and low efficiency wells, prolong the production cycle of gas wells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increase the degree of reserves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low-efficiency gas wells to form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is method can be extended in Sulige area and even its tight gas reservoir, which has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E3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本刊編輯部;蘇里格氣田——世界級大氣田[J];新疆石油地質;2002年04期
2 陳敏;蘇里格氣田井下節(jié)流實驗獲得成功[J];天然氣工業(yè);2004年03期
3 冉新權;何光懷;;關鍵技術突破,集成技術創(chuàng)新 實現蘇里格氣田規(guī)模有效開發(fā)[J];天然氣工業(yè);2007年12期
4 張本全;袁萬榮;陳鄲;程緒彬;朱心萬;;抓技術集成與管理創(chuàng)新 快速實現蘇里格氣田規(guī)模有效開發(fā)[J];天然氣工業(yè);2007年12期
5 舟彤;;蘇里格氣田總產量破百億立方米[J];中外能源;2009年07期
6 閆紅軍;;模塊化建設及在蘇里格氣田實施效果分析[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9年12期
7 肖述琴;樊蓮蓮;商永濱;韓東;;井下節(jié)流技術在蘇里格氣田的應用分析[J];石油化工應用;2010年01期
8 南潔;趙旭;;全力做好冬季安全足量供氣[J];中國石油石化;2010年01期
9 南潔;;蘇里格氣田總產量突破200億立方米[J];中國石油石化;2010年14期
10 蔣輝;;蘇里格氣田自動化管理的初步實踐[J];石油科技論壇;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楨祿;魏克穎;葉小闖;肖峰;廖明敏;;蘇里格氣田氣井產量核實方法研究——桃2、桃7區(qū)塊為例[A];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八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王鏡淇;蔣昌星;馬瑾;楊繹民;;蘇里格氣田管理數字化的研究與應用[A];石化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寧夏第五屆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廖明敏;馮強漢;魏千盛;郝軍慧;李楨祿;彭雪花;李寧;張強;;蘇里格氣田西區(qū)氣水分布規(guī)律及生產制度優(yōu)化[A];創(chuàng)新·質量·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十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4年
4 周忠強;白自龍;吳付洋;吳紅欽;蔣晶晶;;噴射引流技術在蘇里格氣田的試驗研究[A];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八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2年
5 杜支文;代東每;呂楊;李凱;陳超;徐軍;朱李安;;蘇里格氣田東區(qū)低傷害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A];青年人才與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七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畢曼;賈金娥;楊映洲;郭瑞華;鄧偉;李林濤;;蘇里格氣田地面系統(tǒng)腐蝕控制工藝[A];低碳經濟促進石化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第六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郝軍慧;葉小闖;肖峰;岳君;呂亞博;馮晨;李亮亮;;動態(tài)監(jiān)測技術在蘇里格氣田的應用[A];青年人才與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七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嚴銳鋒;陳文;任振江;白雙莉;;蘇里格氣田電子自動巡井系統(tǒng)[A];石化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寧夏第五屆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吳紅欽;吳付洋;周忠強;王錦榮;楊波;方亮;賈金娥;郭瑞華;;蘇里格氣田集輸系統(tǒng)運行評價[A];青年人才與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七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陳文;蔣昌星;穆琨;李攀;譚祖清;馬彬;;蘇里格氣田WiMAX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應用[A];青年人才與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七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圭平;蘇里格氣田30億立方米天然氣骨架工程正式開工[N];中國石化報;2006年
2 記者 第廣龍;蘇里格氣田規(guī)模開發(fā)全面啟動[N];中國石油報;2006年
3 記者 第廣龍 特約記者 袁偉;蘇里格氣田開發(fā)技術取得重大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6年
4 記者 師嘯;蘇里格氣田實現綠色開發(fā)[N];中國石油報;2006年
5 記者 第廣龍 特約記者 彭旭峰 胡玉珍;蘇里格氣田正式投入規(guī)模開發(fā)[N];中國石油報;2006年
6 記者 李軍 通訊員 彭旭峰;蘇里格氣田日產能突破千萬立方米[N];中國化工報;2007年
7 記者 趙凡;蘇里格氣田日產逾千萬立方米[N];地質勘查導報;2008年
8 通訊員 李明邋趙衛(wèi)軍;為蘇里格氣田開發(fā)提供有力保障[N];中國石油報;2008年
9 記者 彭旭峰邋通訊員 蘇嬋娟;蘇里格氣田日產量突破1500萬立方米[N];中國石油報;2008年
10 小雪 南潔;蘇里格氣田站場標準化建設“一箭四雕”[N];鄂爾多斯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何東博;蘇里格氣田復雜儲層控制因素和有效儲層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2 郭建林;蘇里格氣田相對高產富集儲層分布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3 王繼平;蘇里格氣田蘇20區(qū)塊氣水分布規(guī)律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4 謝慶賓;蘇里格氣田中區(qū)砂體展布和儲層綜合評價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5 董桂玉;蘇里格氣田上古生界氣藏主力含氣層段有效儲集砂體展布規(guī)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6 鄒新寧;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河道砂體識別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潔;蘇里格氣田陜186井區(qū)致密砂巖氣儲層描述[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任攀虹;蘇里格氣田桃2區(qū)塊盒_(8上)段儲層特征及地質建模[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3 姬隨波;蘇里格氣田孔隙水的可動條件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4 董欣;蘇里格氣田蘇25區(qū)塊盒8-山1段沉積相與儲層特征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5 李進;蘇里格氣田東區(qū)下古生界馬家溝組馬五_4、馬五_5沉積微相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6 郭榕;蘇里格氣田蘇14、桃7區(qū)塊盒_(8-)山_1段地層對比與砂體展布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7 岳寧遠;蘇里格氣田蘇5、蘇20區(qū)塊盒_8段地層精細對比與沉積相特征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8 馬滿意;蘇里格氣田井場生態(tài)恢復與保護技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9 李建陽;蘇里格氣田蘇54區(qū)塊主力層盒_8段氣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10 李俊杰;蘇里格氣田長水平段水平井鉆井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4510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5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