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火山巖風化殼儲層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以準噶爾西北緣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巖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9-01-19 11:17
【摘要】:火山巖風化殼儲層已成為重要的油氣勘探新領域,開展風化殼儲層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研究對火山巖油氣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利用鉆井、巖心、測井、地震、分析化驗等資料,從火山巖形成環(huán)境著手,對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巖風化殼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開展綜合研究,明確火山巖風化殼油氣成藏模式及分布規(guī)律。研究表明: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巖形成于島弧環(huán)境,巖性以安山巖、凝灰?guī)r為主;火山巖風化殼結構分為風化黏土層、強風化帶、弱風化帶及致密未風化帶4層結構,其中強風化帶儲層物性最好,為主要的儲層發(fā)育區(qū);有效儲集空間主要為次生孔隙和裂縫,裂縫對儲層滲流能力有較好的改造作用;風化殼儲層主要受風化淋濾作用、巖性巖相、構造位置及斷裂(裂縫)等因素的控制;油氣主要分布在距風化殼頂面480 m范圍內,具有沿三帶(靠近斷裂帶、構造高部位地帶、有利巖相發(fā)育帶)、一面(不整合面附近)分布的富集規(guī)律。
[Abstract]:Volcanic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new field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weathered crust reservoir. Based on the data of drilling, core, logging, seismic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weathering crust of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are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volcanic rocks.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volcanic weathered crust are def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the Zhongguai uplift are formed in the island arc environment, and the lithology is dominated by andesite and tuff. The weathering crust structure of volcanic rock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layers: weathered clay layer, strong weathering zone, weak weathering zone and dense unweathered zone.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space is mainly secondary pores and fractures, and fractures have a better effect on reservoir percolation ability,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weathering leaching, lithologic lithofacies, structural location and fracture (fracture), etc. Oil and g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ange of 480 m from the top of the weathered crust. They have the law of enrichment along the three zones (near the fault zone, the high structural zone,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development zone) and one side (near the unconformable surface).
【作者單位】: 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與油氣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然氣地質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業(yè)區(qū);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基金】:構造與油氣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TPR-2016-05) 天然氣地質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2016trqdz01)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景波;一種新的風化殼類型[J];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1990年03期

2 張祿,鄺輝,馮云祥;改進生產管理 大鬧鉆頭革新 烏盟隊突破風化殼、破碎帶兩大技術關[J];探礦工程;1959年10期

3 曾水泉,易紹楨;關于風化殼中化學元素遷移與累積計算方法的探討——(以廣東瓊雷地區(qū)富鋁化風化殼為例)[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4年02期

4 Ф.А.丘赫洛夫;薛意;;風化殼是某些沉積礦的物質來源[J];地質與勘探;1975年05期

5 В.А.Соколов;К.И.Хейсканен;田書文;;前寒武紀化學風化殼的形成階段[J];國外前寒武紀地質;1984年04期

6 宋云華,沈麗璞,王賢覺;某些巖石風化殼中稀土元素的初步探討[J];科學通報;1987年09期

7 包志偉;華南花崗巖風化殼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研究(摘要)[J];地質地球化學;1988年10期

8 趙景波;;黃土中風化殼的確定與研究[J];地質論評;1991年02期

9 廖士范;;論風化殼相、古風化殼相礦床[J];巖相古地理;1992年01期

10 田書文;;古老風化殼的研究[J];國外前寒武紀地質;199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小平;黃符楨;湯國平;王啟濱;王太偉;;火山巖風化殼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工藝研究[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1冊)[C];2009年

2 尚彥軍;曲永新;胡瑞林;;花崗巖風化殼工程地質研究現狀及問題——以東南沿海地區(qū)為例[A];第六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00年

3 孫宜樸;許化政;王傳剛;楊偉利;王毅;伍天洪;;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風化殼大氣田成因分析[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4 楊娟;;秦皇島市混合花崗巖風化殼工程地質分帶研究[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選集(二)[C];1992年

5 趙淑權;黃士斌;談明光;;稀土放射性分析的比對研究[A];第七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馬勁風;趙圣亮;曲志浩;;風化店中生界火山巖油藏描述中的地震方法[A];1996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蕾;石壁人像“天上”來?[N];科技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遲喚昭;松遼盆地徐家圍子斷陷營城組火山巖風化殼及其儲層預測[D];吉林大學;2016年

2 王建民;鄂爾多斯盆地東部奧陶系風化殼巖溶古地貌與儲層特征[D];西北大學;2011年

3 惠寬洋;塔巴廟地區(qū)奧陶系風化殼儲層特征與隱蔽氣藏成藏機理[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4 吳澄宇;贛南粵北地區(qū)風化殼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1988年

5 徐國強;塔里木盆地早海西期風化殼巖溶洞穴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6 崔彥立;三塘湖盆地牛東火山巖油藏水力壓裂機理與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7 李軍;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石炭系火山巖油藏儲層分布規(guī)律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8 李光云;三塘湖盆地馬朗凹陷上石炭統(tǒng)火山巖油藏形成條件與主控因素[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覃英倫;鄂爾多斯盆地宜川地區(qū)奧陶系馬五_(1+2)亞段風化殼儲層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2 胡志偉;昌德地區(qū)基巖頂面構造解釋及風化殼儲層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3 孫宇;徐家圍子斷陷營城組火山巖風化殼特征及控儲作用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4 曾越;鄂爾多斯盆地東部馬五_(1+2)多期疊合型風化殼巖溶儲層特征及分布[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5 王偉;貴州西部二疊系玄武巖風化殼及其中稀土富集規(guī)律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6 劉雯;克拉美麗氣田石炭系火山巖風化殼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7 王歡歡;碳酸鹽巖風化殼儲層空間分布預測與油氣疏導格架的匹配關系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8 孟祥豪;鄂北塔巴廟地區(qū)奧陶系風化殼結構特征與儲層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9 楊潔;華南沿;◢弾r風化殼巖土工程特征變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4年

10 甘學啟;川中雷口坡組風化殼巖溶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4113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113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7a3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