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遼中凹陷南洼LD16油田走滑伴生構造特征及控藏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8-08-26 11:07
【摘要】:對遼中凹陷南洼LD16油田走滑伴生構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進行了分析。依據走滑斷層和伴生斷層的關系及其所在構造變形區(qū)所處的應力狀態(tài)將研究區(qū)的構造類型劃分為走滑主控斷裂帶擠壓構造、走滑主控疊覆帶伸展構造和走滑主控斷裂帶伸展構造3個次級構造單元。相比而言,走滑主控斷裂帶擠壓構造發(fā)育擠壓型的背斜圈閉,且遭受破壞作用小,成藏條件最為優(yōu)越;走滑主控疊覆伸展構造發(fā)育多級拉張型斷塊圈閉,其伴生斷層對油氣的分配作用更為明顯,具多層系油藏形成的特征,這兩種構造類型均有利于油氣的運聚,而走滑主控斷裂帶伸展構造聚油條件最差。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ike-slip faults and associated faults and the stress state in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rea, the structural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divided into strike-slip main control faults compression structure, strike-slip main control overlap extensional structure and strike-slip main control.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compression structure of the strike-slip main control fault zone develops the anticline trap of compression type, and suffers little damage, and the 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 are the best; the strike-slip main control overlap extension structure develops the multi-stage extensional fault block trap, and its associated fault has more obvious effect on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with multi-layer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the two structural types are favorable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while the extensional structure in strike-slip fault zone is the worst.
【作者單位】: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近海大中型油氣田形成條件與分布-渤海海域大中型油氣田地質特征”(2011ZX05023-006-002)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PaulTappcnnier ,朱湘元;東亞新生代走滑擠壓運動的幅度和結果[J];地球物理學進展;1989年02期

2 周玉泉;探索走滑變形開拓找油新區(qū)[J];中國地質;1990年07期

3 張永北;龍陵—瑞麗走滑體系中段自相似結構與熱液成礦定位[J];地質學報;1999年04期

4 張智慧;劉靜;許強;文力;孫杰;邢秀成;胡古月;劉延樂;;逆沖斷裂的視走滑位移分析及其在5·12汶川大地震同震破裂調查中的應用[J];地質學報;2008年12期

5 張明振;付瑾平;印興耀;;樁海地區(qū)的走滑和擠壓構造特征[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6年02期

6 劉和甫,夏義平,殷進垠,尚培樂;走滑造山帶與盆地耦合機制[J];地學前緣;1999年03期

7 安天下;;松遼盆地梨樹斷陷小寬斷層走滑位移量恢復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11期

8 張亞敏,劉池洋,王婧韞,諶衛(wèi)東,王正斌;M盆地走滑特征與油氣富集規(guī)律[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3期

9 許敏;走滑盆地形成機制及沉積特征[J];世界地質;1994年03期

10 張以明,張玉體,李維華,劉秋生,蘇道敏,王瑞霞,王萍霞,王翠英;冀中坳陷東部張性右行走滑運動[J];勘探家;199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進江;;印度與歐亞大陸匯聚過程中走滑體系的活動歷史及其地質意義[A];中生代以來中國大陸板塊作用過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周永勝;李建國;王繩祖;;巖石圈下層塑性流動控制上層走滑剪切伸展的物理模擬[A];中國地震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8年

3 鄭大海;;走滑變形盆地構造特征及其含油氣性特點[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戚學祥;大型韌性走滑作用與祁連加里東造山帶的形成[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3年

2 陳虹;揚子地塊周緣中生代構造變形與演化[D];中國地質科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趙英利;敦—密斷裂左行走滑三維有限元模擬[D];吉林大學;2007年

2 陳靜;水系位錯對紅河斷裂帶右旋走滑運動的響應[D];浙江大學;2013年

3 任瑞軍;郯廬走滑與濰北凹陷發(fā)育特征[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4 王鳳林;晚新生代龍門山走滑前陸盆地的沉積特征與演化過程[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22046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046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605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