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環(huán)流預汽提的旋流快分系統(tǒng)動態(tài)壓力的小波分析
本文選題:提升管出口旋流快分 + 氣固分離 ; 參考:《過程工程學報》2017年01期
【摘要】:測量了環(huán)流預汽提與帶隔流筒的旋流快分系統(tǒng)(SVQS)相耦合的大型冷模實驗裝置的動態(tài)壓力特性.結(jié)果表明,旋流快分系統(tǒng)軸向壓力脈動曲線具有很強的相似性,脈動強度隨旋流頭噴出口氣速、顆粒質(zhì)量流率增大而增大,壓力脈動標準偏差與噴出氣速、顆粒質(zhì)量流率存在對應關系.由實驗結(jié)果關聯(lián)獲得的脈動標準偏差與噴出氣速、顆粒質(zhì)量流率經(jīng)驗公式,可用于預測特定工況下工業(yè)裝置的顆粒質(zhì)量流率.通過小波分析,裝置主頻范圍為1.5~12.5 Hz,周期約為7~10 s,旋流快分頭上部空間的壓力脈動較大,存在不穩(wěn)定的漩渦區(qū),發(fā)現(xiàn)周向脈動基本一致,徑向在r/R=0.4~0.7時漩渦區(qū)的壓力脈動強度較低.為了使裝置能穩(wěn)定運行,建議快分頭的噴出氣速為18~24 m/s,顆粒質(zhì)量流率在超過90 kg/(m2?s)范圍內(nèi).
[Abstract]:The dynamic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scale cold model experimental device coupled with circulating pre-stripping and a fast separation system (SVQS) with a baffle tube a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xial pressure pulsation curves of the swirl fast dividing system are very similar. The pulsation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the velocity of the nozzle and the particle mass flow rat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jet exit.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le mass flow rate and particle mass flow rate. The empirical formulas of pulsating standard deviation, jet velocity and particle mass flow rate obtained by correla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article mass flow rate of industrial plants under specific working conditions. By wavelet analysis, the main frequency range of the device is 1.5 ~ 12.5 Hz, and the period is about 7 ~ 10 s. The pressure pulsation in the upper space of the fast split head of the swirl is larger, and there is an unstable swirl reg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ircumferential fluctuation is basically the same. The pressure pulsation intensity in the vortex region is lower at r / R _ (0.4) O _ (0.7) in radial direc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device run stab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jet velocity at the fast end should be 1824 m / s, and the particle mass flow rate should be in the range of more than 90 kg / m ~ 2 路s ~ (-2) 路s ~ (-1).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質(zhì)油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973)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2CB215004)
【分類號】:TE96;TQ02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黃世平;鄂承林;王婷;李晨;盧春喜;;環(huán)流預汽提組合旋流快分系統(tǒng)分離性能的實驗研究[J];過程工程學報;2016年01期
2 胡小康;劉小成;徐俊;陳建義;魏耀東;;循環(huán)流化床提升管內(nèi)壓力脈動特性[J];化工學報;2010年04期
3 盧春喜;李汝新;劉顯成;時銘顯;;催化裂化提升管出口超短快分的分離效率模型[J];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08年01期
4 孫鳳俠;盧春喜;時銘顯;;催化裂化沉降器新型高效旋流快分器的結(jié)構優(yōu)化與分析[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5 馮連芳;張文峰;王嘉駿;顧雪萍;王凱;;氣固攪拌流化床內(nèi)的壓力脈動特性[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年03期
6 王嘉駿;張文峰;馮連芳;顧雪萍;;氣固攪拌流化床壓力脈動的小波分析[J];化工學報;2006年12期
7 趙貴兵,陳紀忠,陽永榮;Daubechies小波對流化床壓力波動的分解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Zhi Li;Chun-Xi Lu;;FCC riser quick separation system: a review[J];Petroleum Science;2016年04期
2 曹曉陽;周發(fā)戚;陳勇;張慧敏;魏志剛;魏耀東;;循環(huán)流化床顆粒輸送斜管的壓力脈動特性[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16年05期
3 丁睿;王德武;劉燕;張少峰;張偉;趙立軍;;提升管加床層反應器不同操作模式下的壓力脈動特性[J];過程工程學報;2016年05期
4 王婷;劉夢溪;;不同出口結(jié)構臥式超短快分內(nèi)部氣相流場[J];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2016年04期
5 劉威;詹瀲瀲;李明澤;王德武;趙斌;張少峰;;顆粒回料量對循環(huán)流化床下部壓力脈動的影響[J];石油和化工設備;2016年08期
6 程兆龍;鄂承林;盧春喜;;提升管出口SVQS自然旋風長度的數(shù)值模擬[J];化工學報;2016年08期
7 禹言芳;趙耀;孟輝波;吳劍華;;循環(huán)射流混合槽內(nèi)壓力脈動時間序列多尺度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2016年18期
8 劉夢溪;盧春喜;時銘顯;;催化裂化后反應系統(tǒng)快分的研究進展[J];化工學報;2016年08期
9 黃世平;鄂承林;王子健;盧春喜;;環(huán)流預汽提組合旋流快分系統(tǒng)粒級效率的三區(qū)計算模型[J];化工學報;2016年05期
10 姜華偉;高建強;陳鴻偉;武振新;王洋;;基于風帽壓力波動的橫截面位置對循環(huán)流化床氣固流動影響研究[J];太陽能學報;2015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志遠;楊利軍;劉夢溪;盧春喜;;中心氣升式環(huán)流反應器內(nèi)壓力脈動特性的研究[J];中國粉體技術;2014年06期
2 王德武;盧春喜;嚴超宇;;提升管與氣-固環(huán)流床層耦合反應器的流體力學特性及流動模型[J];化工學報;2010年09期
3 盧春喜;徐文清;魏耀東;張永民;時銘顯;;新型緊湊式催化裂化沉降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7年06期
4 馮連芳;張文峰;王嘉駿;顧雪萍;王凱;;氣固攪拌流化床內(nèi)的壓力脈動特性[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年03期
5 盧春喜;時銘顯;;國產(chǎn)新型催化裂化提升管出口快分系統(tǒng)[J];石化技術與應用;2007年02期
6 劉顯成;盧春喜;時銘顯;;一種新型氣固分離器氣相流場實驗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06年06期
7 劉顯成;盧春喜;嚴超宇;時銘顯;;一種新型氣固分離裝置結(jié)構的優(yōu)化研究[J];化學反應工程與工藝;2006年02期
8 孫鳳俠;盧春喜;時銘顯;;催化裂化沉降器新型高效旋流快分器內(nèi)氣固兩相流動[J];化工學報;2005年12期
9 劉顯成,盧春喜,時銘顯;基于離心與慣性作用的新型氣固分離裝置的結(jié)構[J];過程工程學報;2005年05期
10 漆小波,曾濤,黃衛(wèi)星,祝京旭,石炎福;循環(huán)流化床提升管中團聚物顆粒濃度的實驗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新民,董小剛,陶鳳梅,陳鴻漢;小波分析在水環(huán)境污染問題中的應用研究[J];生物數(shù)學學報;2001年01期
2 呼世杰,杜五一,黃益莊,曹秀芳,李愛旺;小波分析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中的應用[J];煤;2002年03期
3 盧小泉,莫金垣;分析化學計量學中的新方法─—小波分析[J];分析化學;1996年09期
4 邵學廣,蔡文生;小波分析與分析化學信號處理[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1999年05期
5 高志明,李井會,高禮讓,朱秀慧;小波分析在化學中的應用進展[J];化學進展;2000年02期
6 薛茹;毛靈濤;安里千;;小波分析在動態(tài)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中的應用[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7 裘季冰;魏海萍;黃嶸;潘飛飛;王歆文;;某工業(yè)區(qū)夏季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變化的小波分析[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8年02期
8 李文斌;張建宇;高立新;;小波分析在旋轉(zhuǎn)機械故障診斷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J];冶金設備;2010年04期
9 李定龍,周治安,汪才會,王桂梁;小波分析在地質(zhì)分形科學中的應用前景[J];地質(zhì)科技管理;1997年04期
10 朱希安,金聲震,寧書年,王景宇;小波分析的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J];煤田地質(zhì)與勘探;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素一;;研究生課程《小波分析》的教學方法研究[A];第5屆教育教學改革與管理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陸費東;蔣愛平;;小波分析在控制中的應用及展望[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陸費東;蔣愛平;;小波分析在控制中的應用及展望[A];第一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論文集[C];2007年
4 黃友銳;趙娜娜;;一種基于小波分析的焊縫識別算法[A];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第20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2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崔旭東;董維申;劉瑞根;;應用小波分析探測閃光圖像邊緣[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0)[C];2000年
6 王運森;邱景平;孫豁然;;小波分析及其在爆破震動信號處理中的應用[A];2004年全國礦山信息化建設成果及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7 武東輝;張金華;程學強;;小波分析在沉降數(shù)據(jù)可靠性檢驗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地下、水下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8 秦文政;馬莉;;基于視覺顯著性和小波分析的煙霧檢測方法[A];浙江省信號處理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劉國棟;張美云;梁巧萍;;基于離散小波分析的印刷墨斑評價方法研究[A];顏色科學與技術——2012第二屆中國印刷與包裝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小明;張子戌;;用小波分析提高測井曲線中構造煤薄層的分辨率[A];瓦斯地質(zhì)研究與應用——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第三次全國瓦斯地質(zhì)學術研討會[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陽雄;李建平:前沿課題敢“弄斧”[N];解放軍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瀟禹;近紅外土壤養(yǎng)分含量在線實時檢測系統(tǒng)及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5年
2 熊雷;小波分析在流體方程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3 衡彤;小波分析及其應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4 李玉峰;小波分析在圖像去噪與壓縮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米湘成;小波分析和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生態(tài)學研究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年
6 李翔;基于小波分析的測量信號處理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袁德寶;GPS變形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小波分析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09年
8 尚緒鳳;基于小波的積分微分方程的數(shù)值解[D];浙江大學;2008年
9 宋宜美;圖像處理的超小波分析與變分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10 劉占輝;小波分析在聲學泄漏信號檢測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婷婷;基于小波分析的齒輪箱故障診斷技術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2 金瀟男;基于小波分析的不同類型振動特性研究[D];長江科學院;2015年
3 李偉;基于小波分析的二維結(jié)構損傷識別方法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4 陳立三;基于小波分析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變形模型分析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5 賈遂賓;基于小波的基因差異表達建模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秦勇;基于曲率模態(tài)和小波分析的橋梁損傷識別研究[D];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15年
7 程振桓;小波分析在無損探傷中的應用[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8 吳成;小波分析在GPS變形監(jiān)測中的應用[D];東華理工大學;2014年
9 吳闖;基于模糊理論及小波理論的橋梁變形分析應用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4年
10 相林杰;基于小波分析的橋梁結(jié)構損傷識別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010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1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