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濮凹陷咸化湖盆優(yōu)質烴源巖的發(fā)育特征及意義
本文選題:咸化湖盆 + 優(yōu)質烴源巖; 參考:《斷塊油氣田》2017年04期
【摘要】:采用巖石學及地球化學方法測試分析東濮凹陷咸化湖盆烴源巖,確定了咸化湖盆頁巖及油頁巖為優(yōu)質烴源巖。其具有兩層結構,主要由富含有機質的紋層和夾有黃鐵礦的鈣質紋層構成;生物標志化合物普遍具有奧利烷豐度低,伽馬蠟烷豐度高,而C_(27),C_(30)甾烷相對豐富,姥鮫烷與植烷質量分數(shù)之比(Pr/Ph)低等特征,反映出強還原咸水沉積環(huán)境,有機質主要來自于水生生物。高生產(chǎn)力及鹽水分層造成的強還原環(huán)境是造成東濮凹陷咸化湖盆優(yōu)質烴源巖的形成與發(fā)育的主要原因。富集生烴灶將是效益勘探形勢下的重點研究方向。
[Abstract]:The source rocks of salinized lake basin in Dongpu depression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b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and the halogenized lake basin shale and oil shale were determined to be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It has a two-layer struc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organic rich grain layer and calcareous lamellar layer with pyrite; the biomarker compounds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low olinane abundance, high gamma wax alkane abundance and relatively rich steranes. The ratio of Pr-Phs to PR-Phs is low, which reflect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strongly reduced brackish water, and the organic matter mainly comes from aquatic organisms. The high productivity and strong reduction environment caused by brine stratific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in the saline lake basin of Dongpu depression. Enrichment of hydrocarbon generating stoves will be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under the situation of benefit explor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東濮凹陷油氣富集規(guī)律與增儲領域”(2016ZX05006-004)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劍;雷德文;李玉文;唐勇;阿布力米提;常秋生;王婷婷;;古老堿湖優(yōu)質烴源巖:準噶爾盆地下二疊統(tǒng)風城組[J];石油學報;2015年07期
2 梁榜;何生;陳學輝;李晨溪;劉莉;張夢吟;;鄂西渝東地區(qū)東岳廟段頁巖氣勘探潛力研究[J];斷塊油氣田;2015年01期
3 張林曄;李鉅源;李政;張金功;朱日房;包友書;;北美頁巖油氣研究進展及對中國陸相頁巖油氣勘探的思考[J];地球科學進展;2014年06期
4 李威;文志剛;;鄂爾多斯盆地馬嶺地區(qū)延長組長7烴源巖特征與分布[J];斷塊油氣田;2014年01期
5 張云獻;劉海燕;鞏衛(wèi)芳;董虎;;東濮凹陷北部芳烴色譜-質譜分析及石油地質應用[J];斷塊油氣田;2012年06期
6 陳潔;鹿坤;馮英;苑克紅;王德波;崔紅;張文潔;;東濮凹陷不同環(huán)境烴源巖評價及生排烴特征研究[J];斷塊油氣田;2012年01期
7 何鋒;靳廣興;魏麗紅;;東濮凹陷優(yōu)質烴源巖研究意義[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0年04期
8 秦建中;騰格爾;付小東;;海相優(yōu)質烴源層評價與形成條件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09年04期
9 金強;朱光有;王娟;;咸化湖盆優(yōu)質烴源巖的形成與分布[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鄭紅菊;董月霞;朱光有;王旭東;熊英;;南堡凹陷優(yōu)質烴源巖的新發(fā)現(xiàn)[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洪安;李素梅;徐田武;龐雄奇;張云獻;萬中華;紀紅;;東濮凹陷北部鹽湖相原油特征與成因[J];現(xiàn)代地質;2017年04期
2 楊智;何生;張勇剛;肖七林;;準噶爾盆地腹部超壓頂面附近原油地化特征[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17年04期
3 康建威;林小兵;余謙;田景春;門玉澎;閆劍飛;林家善;孫媛媛;;復雜構造背景區(qū)頁巖氣富集條件研究——以大巴山前緣地區(qū)為例[J];石油實驗地質;2017年04期
4 張洪安;徐田武;張云獻;;東濮凹陷咸化湖盆優(yōu)質烴源巖的發(fā)育特征及意義[J];斷塊油氣田;2017年04期
5 吳小力;劉翰林;李榮西;李得路;趙幫勝;程敬華;韋景林;朱倩萍;;中國陸相蒸發(fā)巖盆地中烴源巖的發(fā)育規(guī)律及其生排烴特征研究進展[J];地質科技情報;2017年04期
6 雷德文;陳剛強;劉海磊;李嘯;阿布力米提;陶柯宇;曹劍;;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大油(氣)區(qū)形成條件與勘探方向研究[J];地質學報;2017年07期
7 郭來源;張士萬;解習農;李忠生;黃傳炎;陳北辰;;鄂西-渝東地區(qū)下侏羅統(tǒng)東岳廟段泥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有機質富集模式[J];地球科學;2017年07期
8 王勇;劉惠民;宋國奇;姜秀芳;朱德順;朱德燕;楊萬芹;銀燕;丁桔紅;;濟陽坳陷頁巖油富集要素與富集模式研究[J];高校地質學報;2017年02期
9 聶明龍;徐樹寶;方杰;陳驍帥;;阿姆河盆地侏羅系海相烴源巖地化特征及與中國海相烴源巖比較[J];沉積學報;2017年03期
10 張毅;鄭書粲;高波;馮慶來;;四川廣元上寺剖面上二疊統(tǒng)大隆組有機質分布特征與富集因素[J];地球科學;2017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鸞灃;雷德文;唐勇;阿布力米提;陳剛強;胡文tD;曹劍;;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深層油氣流體相態(tài)研究[J];地質學報;2015年05期
2 唐勇;徐洋;瞿建華;孟祥超;鄒志文;;瑪湖凹陷百口泉組扇三角洲群特征及分布[J];新疆石油地質;2014年06期
3 楊江海;易承龍;杜遠生;張宗恒;顏佳新;;泌陽凹陷古近紀含堿巖系地球化學特征對成堿作用的指示意義[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4年10期
4 關德范;;論海相生油與陸相生油[J];中外能源;2014年10期
5 雷德文;阿布力米提;唐勇;陳靜;曹劍;;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百口泉組油氣高產(chǎn)區(qū)控制因素與分布預測[J];新疆石油地質;2014年05期
6 余川;程禮軍;曾春林;汪生秀;;渝東北地區(qū)下古生界頁巖含氣性主控因素分析[J];斷塊油氣田;2014年03期
7 路俊剛;陳瑩瑩;王力;姚宜同;陳世加;楊迪生;袁波;劉超威;倪帥;;準噶爾盆地陸南地區(qū)油氣成因[J];石油學報;2014年03期
8 賈承造;鄭民;張永峰;;非常規(guī)油氣地質學重要理論問題[J];石油學報;2014年01期
9 姜在興;張文昭;梁超;王永詩;劉惠民;陳祥;;頁巖油儲層基本特征及評價要素[J];石油學報;2014年01期
10 武瑾;王紅巖;拜文華;薛華慶;杜東;;渝東南龍馬溪組頁巖儲層特征及吸附影響因素分析[J];斷塊油氣田;2013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素平,胡文tD,陳龍生,朱東亞,薛春燕;香港坪洲島早第三紀地層發(fā)現(xiàn)優(yōu)質烴源巖[J];科學通報;2004年24期
2 張文正;楊華;楊奕華;孔慶芬;吳凱;;鄂爾多斯盆地長7優(yōu)質烴源巖的巖石學、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發(fā)育環(huán)境[J];地球化學;2008年01期
3 盧雙舫;馬延伶;曹瑞成;李吉君;王偉明;李會光;陳方文;;優(yōu)質烴源巖評價標準及其應用:以海拉爾盆地烏爾遜凹陷為例[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4 張文正;楊華;傅鎖堂;昝川莉;;鄂爾多斯盆地長9_1湖相優(yōu)質烴源巖的發(fā)育機制探討[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年S1期
5 金強;朱光有;王娟;;咸化湖盆優(yōu)質烴源巖的形成與分布[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6 魏文文;周大宇;;優(yōu)質烴源巖識別標志與控制因素[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7期
7 齊星星;文志剛;唐友軍;羅鑫;杜宇斌;;遼東灣地區(qū)遼中凹陷優(yōu)質烴源巖特征分析[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8 趙宏偉;;利用測井和地震響應特征識別優(yōu)質烴源巖——以松南新區(qū)斷陷群為例[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08期
9 秦建中;申寶劍;陶國亮;騰格爾;仰云峰;鄭倫舉;付小東;;優(yōu)質烴源巖成烴生物與生烴能力動態(tài)評價[J];石油實驗地質;2014年04期
10 張林曄,孔祥星,張春榮,周文,徐興友,李政;濟陽坳陷下第三系優(yōu)質烴源巖的發(fā)育及其意義[J];地球化學;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朱光有;金強;;優(yōu)質烴源巖中超高異常鍶的形成機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騰格爾;;上揚子東南緣下組合優(yōu)質烴源巖的發(fā)育及生烴潛力評價[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3 陳建平;孫永革;鐘寧寧;黃振凱;鄧春萍;;湖相優(yōu)質烴源巖排烴效率與排烴模式[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4 侯讀杰;肖建新;程順國;張海全;張林曄;張善文;;濟陽坳陷優(yōu)質烴源巖與隱蔽油氣藏的成藏關系分析[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江其勤;破解優(yōu)質烴源巖形成機理[N];中國石化報;2009年
2 江其勤 謝小敏;石勘院一國家基金項目攻關斬獲豐厚[N];中國石化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江其勤;重視尋找海相優(yōu)質烴源巖[N];中國石化報;2007年
4 楊建超;海相優(yōu)質烴源巖研究獲重要進展[N];中國石化報;2010年
5 司徒瑜 徐叢榮;重視鹽環(huán)境理論與前期開發(fā)研究[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熊林芳;坳陷型富烴凹陷優(yōu)質烴源巖的形成環(huán)境[D];西北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魏文文;南貝爾凹陷、塔南凹陷優(yōu)質烴源巖識別與評價[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2 李紅敬;揚子地區(qū)二疊系典型剖面層序地層分析及優(yōu)質烴源巖判識[D];中國地質大學;2009年
3 齊星星;遼東灣地區(qū)遼中凹陷優(yōu)質烴源巖研究[D];長江大學;2012年
4 李鵬;遼中凹陷優(yōu)質烴源巖分布及油氣資源量潛力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20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92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