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砂巖型鈾礦成礦作用與油氣關系研究
本文選題:油氣 + 砂巖型鈾礦; 參考:《中國地質》2017年02期
【摘要】:油氣與砂巖型鈾礦的相互作用關系日益受到地質、特別是鈾礦地質學者的重視,單個能源礦產(chǎn)的成礦理論已日趨成熟,但相互作用關系研究卻十分薄弱,是亟需探究和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本文通過中國北方典型砂巖型鈾礦與油氣時空分布特征分析、鏡下微觀分析、化學計算,表明油氣主要通過吸附作用、還原作用、供鈾作用和保鈾作用促使鈾的富集成礦。其中,油氣的裂解產(chǎn)物瀝青、有機酸層對鈾有強烈的吸附作用;油氣的還原作用主要是通過強還原氣體(H_2、CH_4、CO、H_2S等)將高價、活化的鈾離子還原成四價、穩(wěn)定的鈾礦物;油氣與硫酸根離子相互作用生成的有機酸能夠通過酸溶、萃取和金屬-有機絡合作用將途經(jīng)圍巖的部分鈾富集并在成礦部位釋放,從而疊加改造鈾成礦作用,增加鈾的來源;油氣逸出的強還原氣體H_2、CO能使地層產(chǎn)生酸化,形成高嶺土化,從而使氧化帶呈弱堿性、成礦帶呈弱酸性特征。砂巖型鈾成礦作用與油氣的關系對砂巖型鈾礦含礦目的層的厘定、鈾礦床定位、補充完善砂巖型鈾成礦理論、"煙囪效應"指導找油氣等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il and gas and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geology, especially uranium geologists. The metallogenic theory of single energy mineral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mature, but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is very weak. It is one of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explored and solved. By analyz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and oil and gas in northern China, microscopic analysis under microscope and chemical calc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oil and gas mainly promote uranium enrichment and mineralization through adsorption, reduction, supply of uranium and uranium conservation. Among them, bitumen and organic acid layer, the pyrolysis products of oil and gas, have strong adsorption on uranium, and the reduction of oil and gas is mainly through the strong reduction gas H2CH4COH2S) to reduce the high value and the activated uranium ion to tetravalent, stable uranium ore. The organic acid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oil and gas with sulfate ion can enrich and release some uranium through the surrounding rock by acid dissolution, extraction and metal-organic complexation, so as to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nd increase the source of uranium. The strong reductive gas H _ 2CO released from oil and gas can acidify the formation and form kaolinization, which makes the oxidation zone weak alkaline and the metallogenic zone weak acid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ndstone-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nd oil and ga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re-bearing target beds, the loca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the complement and perfection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the "chimney effect" to guid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作者單位】: 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中核集團鈾資源勘查與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科技部973項目(2015CB453004) 中國核工業(yè)地質局科研項目“柴達木盆地北緣鈾成礦地質特征與遠景評價”(201587) 中核集團龍騰二期“北方重點盆地砂巖型鈾礦資源擴大與靶區(qū)優(yōu)選” 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半干旱沉積盆地鈾礦掃面技術示范區(qū)地質研究與異常解釋”(201511034-3)聯(lián)合資助~~
【分類號】:P618.13;P619.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明霞;孫占學;劉亞潔;史維浚;;適應于某砂巖型鈾礦的嗜酸性微生物的馴化研究[J];礦業(yè)工程;2009年05期
2 劉杰;陳路路;李曉東;楊冰彬;;砂巖型鈾礦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分類方案研究[J];科技廣場;2013年02期
3 談成龍;美國4種卷狀砂巖型鈾礦[J];國外鈾金地質;1996年03期
4 劉建軍;努和廷地區(qū)古河道砂巖型鈾礦遙感信息提取[J];鈾礦地質;2000年01期
5 談成龍;古河道砂巖型鈾礦的幾種勘查方法[J];鈾礦地質;2000年03期
6 羅梅;趙杰;;松遼盆地地浸砂巖型鈾礦形成條件與分布特征[J];礦床地質;2002年S1期
7 張金帶;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工作階段劃分及其目的任務[J];國外鈾金地質;2002年03期
8 王正邦;國外地浸砂巖型鈾礦地質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J];鈾礦地質;2002年01期
9 陳祖伊;亞洲砂巖型鈾礦區(qū)域分布規(guī)律和中國砂巖型鈾礦找礦對策[J];鈾礦地質;2002年03期
10 陳戴生,李勝祥,蔡煜琦;我國中新生代盆地砂巖型鈾礦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方向的探討[J];沉積學報;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德長;崔煥敏;趙英俊;;論砂巖型鈾礦斷隆成礦的觀點[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1冊)[C];2009年
2 劉德長;崔煥敏;趙英俊;;論砂巖型鈾礦斷隆成礦的觀點[A];全國成礦理論與深部找礦新方法及勘查開發(fā)關鍵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趙希剛;;物探資料整理在水成砂巖型鈾礦預測中的應用[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夏毓亮;劉漢彬;;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年代學研究[A];第八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5 夏毓亮;劉漢彬;;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年代學研究[A];第八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資料集[C];2005年
6 孫玉壯;劉池陽;代世峰;秦鵬;孟志強;;鄂爾多斯盆地東勝砂巖型鈾礦的地球化學性質[A];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qū)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huán)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鄧小衛(wèi);王國慶;賀建國;陳秋;;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物化探方法技術研究應用[A];陜西地球物理文集(七)中國西部地球物理研究與實踐陜西省地球物理學會成立20周年專集[C];2007年
8 侯惠群;韓紹陽;柯丹;胡水清;;砂巖型鈾礦弱信息提取軟件的研制及應用[A];第七屆全國數(shù)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9 尹金雙;劉漢彬;張建鋒;郭虹;薛麗麗;;地球氣與砂巖型鈾礦的元素分量化探勘查[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江民忠;陳國勝;常數(shù)帥;瓦洛金;祖博夫;瓦洛加;謝列赫;;地浸砂巖型鈾礦預測和普查中的物探工作研究[A];“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材料四——“十五”地質行業(yè)重要地質科技成果資料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董少華;發(fā)現(xiàn)我國首個萬噸級地浸砂巖型鈾礦田[N];中國礦業(yè)報;2008年
2 方云靜;我區(qū)探明一特大地浸砂巖型鈾礦田[N];新疆日報(漢);2008年
3 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寧薇;地大學者打開砂巖型鈾礦寶庫大門[N];湖北日報;2007年
4 毛詠;新疆 發(fā)現(xiàn)第一個萬噸級地浸砂巖型鈾礦田[N];西部時報;2008年
5 記者 吳崗 通訊員 劉潔;全國砂巖型鈾礦遠景調查部署研討會召開[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3年
6 于利;地大學者打開砂巖型鈾礦寶庫門[N];中國礦業(yè)報;2007年
7 張海淼 劉學努;草原找鈾人[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8 本報通訊員 張海淼 劉學努 本報記者 李偉鋒;草原找鈾人[N];地質勘查導報;2010年
9 寧薇 李彥軍;鈾礦勘探有了新思路[N];中國礦業(yè)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 王一娟;我國鈾礦地質勘查取得重大突破[N];經(jīng)濟參考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郭幫杰;準噶爾盆地東緣鈾及多金屬勘查高光譜遙感應用研究[D];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2016年
2 吳柏林;中國西北地區(qū)中新生代盆地砂巖型鈾礦地質與成礦作用[D];西北大學;2005年
3 劉曉陽;地浸砂巖型鈾礦松散巖層取心鉆進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6年
4 許強;尼日爾阿澤里克地區(qū)砂巖型鈾礦控礦因素研究[D];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2013年
5 孫澤軒;滇西新生代盆地與砂巖型鈾礦成礦[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6 張振強;松遼盆地南部上白堊統(tǒng)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條件研究[D];東北大學;2006年
7 郭慶銀;鄂爾多斯盆地西緣構造演化與砂巖型鈾礦成礦作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凱;砂巖型鈾礦活性炭測氡數(shù)據(jù)處理及遠景預測[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2 譚思源;準噶爾盆地東緣中下侏羅統(tǒng)沉積特征及其對砂巖型鈾礦成礦影響[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3 陳虎;新疆伊犁盆地南緣砂巖型鈾礦區(qū)磁異常處理與解釋[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4 寸小妮;鄂爾多斯盆地北部納嶺溝地區(qū)砂巖型鈾礦成礦年代學及其地質意義[D];西北大學;2016年
5 馬小雷;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地球物理場特征與砂巖型鈾礦關系[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6 孫莉;鄂爾多斯盆地大營砂巖型鈾礦地質特征及其成因探討[D];西北大學;2016年
7 蔡中超;自組織競爭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砂巖型鈾礦測井數(shù)據(jù)解釋中的應用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5年
8 宋子升;鄂爾多斯盆地杭錦旗砂巖型鈾礦成礦年代學及其地質意義[D];西北大學;2013年
9 胡大春;十紅灘砂巖型鈾礦中參與硫循環(huán)相關細菌多樣性初探[D];西北大學;2013年
10 吳國東;鄂爾多斯盆地隱伏砂巖型鈾礦勘查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本文編號:18442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4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