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油氣甜點識別的綜合評價方法
本文選題:頁巖油氣 + 甜點; 參考:《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6年02期
【摘要】:頁巖油氣的高效開發(fā)需要最大程度地識別出甜點所在.為了將地質(zhì)甜點與工程甜點有效融合來識別和評價頁巖油氣甜點,在總結龍馬溪組勘探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以美國某盆地A組頁巖層為例,提出"甜點體"的概念,其界定為體積壓裂的對象.通過A組頁巖儲層縱向差異化研究,以及總有機碳(TOC)數(shù)值、脆性指數(shù)等地球物理預測方法的應用,結合甜點體非均質(zhì)性變化對水平井產(chǎn)量影響的分析,建立了頁巖油氣甜點體的識別和綜合評價方法,即五步法:垂向評級、平面劃區(qū)、體積雕刻、差異壓裂、油藏定調(diào).研究結果表明:龍馬溪組的TOC在2%~8%,含氣量在1.7~4.8m~3/t,脆性礦物質(zhì)量分數(shù)在20%~70%,"甜點"劃分的門檻值應是TOC大于3%,含氣量大于2m~3/t,脆性礦物質(zhì)量分數(shù)大于40%.基于不同區(qū)域3個參數(shù)門檻值不同,該方法有利于區(qū)塊內(nèi)的勘探開發(fā)及鉆完井技術適用性調(diào)整.
[Abstract]:The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requires maximum identification of desserts.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shale oil and gas desserts effectively by combining geological desserts with engineering desserts, the concept of "desserts"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successful exploration experience of Longmaxi formation and taking the shale formations of group A in a basin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It is defined as the object of volume fracturing. Based on the longitudinal differentiation of group A shale reservoi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prediction methods such as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value and brittleness index, the effects of desserts heterogeneity on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on are analyzed. The method of recogni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desserts is established, that is, vertical rating, plane zoning, volume carving, differential fracturing and reservoir tu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C of Longmaxi formation is 2 / 8, the gas content is 1.7 ~ 4.8mm / t, the mass fraction of brittle minerals is 20g / t, the threshold of "dessert" should be TOC > 3 / 10, gas content > 2 m / 3 / t, and the mass fraction of brittle minerals > 40 / t. Based on the different threshold values of thre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is method is beneficial to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blocks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techniques.
【作者單位】: 中海油研究總院;
【基金】:中國海油“十二五”重大專項課題(CNOOC-KJ125ZDXM21ZY)
【分類號】:TE3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志明,全秋琦;中國南部奧陶—志留紀筆石頁巖相類型及其構造古地理[J];地球科學;1992年03期
2 蘇文博;李志明;Frank R.Ettensohn;Markes E.Johnson;Warren D.Huff;王巍;馬超;李錄;張磊;趙慧靜;;華南五峰組-龍馬溪組黑色巖系時空展布的主控因素及其啟示[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3 張金川;聶海寬;徐波;姜生玲;張培先;汪宗余;;四川盆地頁巖氣成藏地質(zhì)條件[J];天然氣工業(yè);2008年02期
4 張金川;汪宗余;聶海寬;徐波;鄧飛涌;張培先;殷毅;郭華強;林拓;張琴;張德明;;頁巖氣及其勘探研究意義[J];現(xiàn)代地質(zhì);2008年04期
5 鄒才能;董大忠;王社教;李建忠;李新景;王玉滿;李登華;程克明;;中國頁巖氣形成機理、地質(zhì)特征及資源潛力[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0年06期
6 范昌育;王震亮;;頁巖氣富集與高產(chǎn)的地質(zhì)因素和過程[J];石油實驗地質(zhì);2010年05期
7 王祥;劉玉華;張敏;胡素云;劉紅俊;;頁巖氣形成條件及成藏影響因素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0年02期
8 劉成林;葛巖;范柏江;公王斌;朱玉新;;頁巖氣成藏模式研究[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10年05期
9 范柏江;師良;龐雄奇;;頁巖氣成藏特點及勘探選區(qū)條件[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11年06期
10 周德華;焦方正;;頁巖氣“甜點”評價與預測——以四川盆地建南地區(qū)侏羅系為例[J];石油實驗地質(zhì);2012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明珠,王樹華;高變質(zhì)煤區(qū)的煤層氣可采性[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1997年02期
2 G·R·King ,華樺;關于有限水侵的煤層和泥盆系頁巖氣藏的物質(zhì)平衡方法[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1994年01期
3 黃籍中;中上楊子區(qū)海相沉積烴源研究(之一)[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1999年04期
4 郭正吾;四川盆地西部淺層致密砂巖天然氣勘探模式[J];天然氣工業(yè);1997年03期
5 戴金星;我國天然氣資源及其前景[J];天然氣工業(yè);1999年01期
6 傅力浦 ,宋禮生;陜西紫陽地區(qū)(過渡帶)志留紀地層及古生物[J];西北地質(zhì)科學;1986年14期
7 王德新,江裕彬,,呂從容;在泥頁巖中尋找裂縫油、氣藏的一些看法[J];西部探礦工程;1996年02期
8 王德新,彭禮浩,呂從容;泥頁巖裂縫油、氣藏的鉆井、完井技術[J];西部探礦工程;1996年06期
9 郭一華;川東地區(qū)石炭系儲層成巖作用和天然氣成藏規(guī)律[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10 姜月華,岳文浙,業(yè)治錚;華南下古生界缺氧事件與黑色頁巖及有關礦產(chǎn)[J];有色金屬礦產(chǎn)與勘查;199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桂芳;姚春雷;全輝;;頁巖油的加工利用及發(fā)展前景[J];當代化工;2008年05期
2 陳洪雁;潘高峰;劉艷杰;楊靖華;;頁巖油含氮化合物分離研究[J];遼寧化工;2011年11期
3 丁敏;姚志剛;張狄杰;;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7頁巖油存在的可能性分析[J];石油化工應用;2011年12期
4 徐曉寧;趙大;;頁巖油性質(zhì)及其深加工途徑探討[J];石油化工技術與經(jīng)濟;2012年02期
5 ;我國頁巖油氣壓裂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初步形成[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6 周慶凡;楊國豐;;致密油與頁巖油的概念與應用[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12年04期
7 張紹波;;頁巖油時代即將來臨[J];中國石油企業(yè);2012年08期
8 張紹波;;中國疾速進軍頁巖油市場[J];中國石油企業(yè);2012年08期
9 張紹波;;“頁巖油革命”:呼喚廉價石油時代回歸[J];中國石油企業(yè);2012年08期
10 一松;;頁巖油氣突破“三個傳統(tǒng)”的啟示[J];中國石油企業(yè);201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志軍;鄧孫華;王洪艷;;熱重分析用于近臨界水提取頁巖油殘渣的熱解動力學[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全國應用化學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邊瑞康;武曉玲;聶海寬;;渤海灣盆地南部古近系頁巖油成藏特征研究[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3 唐玄;張金川;王香增;張麗霞;;鄂爾多斯盆地陸相頁巖油氣共生機理及資源前景[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4 周小虹;阮竹;王漫;;應用FTIR分峰程序?qū)y定頁巖油中羰基化合物相對含量的研究[A];全國第八屆分子光譜學術報告會文集[C];1994年
5 彭成斌;;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地球科學起到的重要作用[A];中國地球物理2013——大會報告[C];2013年
6 李玉喜;;我國頁巖氣資源潛力、發(fā)展歷程和前景[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7 許坤;;中國油氣勘探開發(fā)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方向[A];油(氣)開采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研討會會刊[C];2013年
8 陳曉智;陳桂華;肖鋼;祝彥賀;白玉湖;;海外頁巖油氣勘探開發(fā)選區(qū)評價體系[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9 何青芳;賀振建;張存霞;李慧;王長軒;;東營凹陷頁巖古環(huán)境研究[A];中國古生物學會微體學分會第十五次學術年會中國古生物學會化石藻類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白鶴林;巴里坤縣年產(chǎn)6萬噸頁巖油項目開工[N];哈密日報(漢);2012年
2 本報記者 王潤珠;頁巖油“燃”起投資熱[N];民營經(jīng)濟報;2012年
3 巴曙松 余芽芳;頁巖油氣革命將推動產(chǎn)業(yè)格局的變動[N];文匯報;2014年
4 李慧;蘇格蘭頁巖油氣新發(fā)現(xiàn)引爭議[N];中國石化報;2014年
5 青島日報、青報網(wǎng)記者 趙笛 通訊員 李鯤鵬;青科大建立頁巖油氣實驗室[N];青島日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李慧;蘇格蘭頁巖油氣新發(fā)現(xiàn)反引爭論[N];中國能源報;2014年
7 羅佐縣;美國頁巖油氣并購緣何再次升溫[N];中國石化報;2014年
8 史蒂夫·班克 焦旭 整理;對美“頁巖油神話”存在認識誤區(qū)[N];中國能源報;2014年
9 思遠;頁巖油能接棒頁巖氣嗎?[N];中國化工報;2013年
10 記者 張興剛;政策利好拉升頁巖油需求[N];中國化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慧;氣體在多孔納米材料中的吸附與分離的分子模擬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2 施彥彥;油頁巖加氫熱解與頁巖油加氫精制耦合過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童姜楠;松遼盆地齊家地區(qū)青一段頁巖油形成條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謝冰;濟陽坳陷頁巖油測井評價方法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3 謝俊陽;頁巖油“甜點”地球物理預測方法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4 陳維思;50萬噸/年頁巖油預處理裝置工藝技術設計[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5 杜添添;頁巖油資源評價及有利區(qū)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6 史穎琳;頁巖油富集可采主控因素分析[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7 蘭晶;典型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加工風險辨識與控制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8 葛明娜;遼河西部凹陷沙三段頁巖油資源評價[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9 李卓文;頁巖油、氣儲集空間差異及其賦存方式比較研究[D];長江大學;2016年
10 王亞東;有機質(zhì)類型及演化特征對頁巖油、氣富集規(guī)律的影響研究[D];長江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8012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0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