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擬法定量表征碎屑巖儲層物性影響因素
本文選題:物理模擬 + 碎屑巖儲層; 參考:《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7年04期
【摘要】:碎屑巖儲層物性與成巖作用密切相關(guān),壓實作用是成巖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儲層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為對地質(zhì)歷史時期壓實作用條件下儲層物性變化進行定量化表征,通過物理模擬實驗,分別研究了在壓實作用下不同地溫條件和不同埋藏方式下砂巖儲層孔隙度和滲透率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砂巖物源相同,分選、磨圓類似的前提下,砂巖孔滲參數(shù)與地溫均呈對數(shù)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且地溫梯度越高,孔滲參數(shù)隨埋深的下降速率越大。即使是在相同的埋藏終止條件下,隨著埋藏時間增加,巖石抗壓能力會發(fā)生下降,骨架顆粒會趨于定向排列,從而導(dǎo)致巖石孔滲參數(shù)呈隨埋藏時間增加呈對數(shù)減少。在不同的沉降過程條件下,即使處于同一地溫場,并且埋藏終止狀態(tài)相同,經(jīng)歷過構(gòu)造抬升的砂巖物性明顯要差于持續(xù)埋藏的砂巖物性。
[Abstract]: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lastic reservoi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iagenesis. Compa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agenesis and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decrease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changes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 compaction in geological historical period,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he variation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sandstone reservoir under different geothermal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burial modes under compaction is studi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of sandstone have logarithmic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ground temperature on the premise of the same material source, separation and grinding circle, and the higher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the greater the decrease rate of pore and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with buried depth. Even under the same burial termination condi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al time, the compressive capacity of rock decreases, and the skeleton particles tend to be aligned, which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pore and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with the increase of burial time. Under different subsidence conditions, even in the same geothermal field and the same burial termination stat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andstone with tectonic uplift are obviously worse than those of continuously buried sandstone.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2157)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佳;文靜;;碎屑巖儲層的評價方法[J];內(nèi)江科技;2009年03期
2 鄢繼華,陳世悅,張關(guān)龍,王海方;一種求取碎屑巖儲層中粘土總量的新方法[J];沉積學報;2005年03期
3 鐘大康;朱筱敏;王紅軍;;中國深層優(yōu)質(zhì)碎屑巖儲層特征與形成機理分析[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8年S1期
4 古娜;程文博;朱莎;楊麗;;碎屑巖儲層類型劃分依據(jù)及現(xiàn)行分類方案綜述[J];中國西部科技;2012年06期
5 潘榮;朱筱敏;王星星;張劍鋒;;深層有效碎屑巖儲層形成機理研究進展[J];巖性油氣藏;2014年04期
6 王建功;衛(wèi)平生;王天琦;;碎屑巖地震儲層學的內(nèi)涵及關(guān)鍵技術(shù)[J];巖性油氣藏;2010年04期
7 ;吐哈油田火山碎屑巖儲層中發(fā)現(xiàn)油藏[J];石油鉆探技術(shù);2011年04期
8 鄭浚茂,趙省民,陳純芳;碎屑巖儲層的兩種不同成巖序列[J];地質(zhì)論評;1998年02期
9 王長城;施澤進;常景慧;;致密碎屑巖儲層預(yù)測方法及其應(yīng)用[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劉濤;;淺談成巖流體對深埋碎屑巖儲層的影響[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胡書毅;;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下白堊統(tǒng)碎屑巖儲層掃描電鏡研究[A];第三屆全國掃描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朱國華;;深化塔里木盆地碎屑巖儲層的若干建議[A];塔里木及周邊地區(qū)盆地(山)動力學與油氣聚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3 王艷忠;操應(yīng)長;王淑萍;弭連山;;殘余沉積盆地碎屑巖儲層評價方法—以濟陽坳陷中生界為例[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張惠良;李玉文;沈揚;張榮虎;楊曉寧;;塔里木盆地及周邊露頭碎屑巖儲層特征及勘探建議[A];塔里木及周邊地區(qū)盆地(山)動力學與油氣聚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滕艷;二氧化碳地質(zhì)封存:碎屑巖是良好儲層[N];地質(zhì)勘查導(dǎo)報;2006年
2 牟雪江;塔河碎屑巖勘探評價獲重要進展[N];中國石化報;2005年
3 李杰;科技創(chuàng)新 跨越發(fā)展[N];科技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鄧道靜;貼近生產(chǎn)解難題 當好“推進器”[N];中國石化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杜增利;致密碎屑巖儲層地震預(yù)測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2 羅德江;基于核方法的井—震多屬性碎屑巖儲層預(yù)測技術(shù)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3 鄧美寅;濟陽坳陷深層碎屑巖儲層物性及其流體實時評價[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4 邢會民;碎屑巖淺氣層測井評價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9年
5 任寶生;碎屑巖儲層建模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6 向丹;碎屑巖儲層物性下限研究及儲量計算[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羅解;固井水泥漿對碎屑巖儲層的損害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2 張雄;塔河油田典型碎屑巖儲層地震波場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1年
3 王偉;碎屑巖儲層物性影響因素定量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4 劉彥國;樁海地區(qū)中生界碎屑巖儲層特征及評價[D];中南大學;2007年
5 張琴;塔中古生界碎屑巖油氣成藏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6 王飛;塔木察格盆地火山碎屑巖儲層巖電參數(shù)及其應(yīng)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829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8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