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改造背景的浪控濱岸砂體成因類型及展布特征——以塔里木盆地東河塘地區(qū)“東河砂巖”為例
本文選題:塔里木盆地 切入點:東河砂巖 出處:《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9期
【摘要】:塔里木盆地的東河砂巖體并不是簡單的濱岸沉積產物,在不同地區(qū)具備獨特的沉積背景,發(fā)育不同模式控制的砂體。根據(jù)鉆井、測井和地震等資料,通過塔里木盆地東河1油田實例研究,揭示了該地區(qū)浪控濱岸砂體的沉積機制和分布樣式。結果表明,東河塘地區(qū)東河砂巖沉積發(fā)育具有三角洲改造背景的浪控濱岸沉積體系,其形成源于區(qū)域上的浪控三角洲背景,海侵期遭受波浪及沿岸流的強烈改造,形成現(xiàn)今的濱岸沉積體系。在此基礎上,將改造作用最明顯的臨濱帶砂體按成因類型進一步分級,提出了臨濱壩的三類砂體組成單元:正常濱岸沉積型、水下分流河道改造型以及河口壩改造型。同時,對其分布及演化進行了探討,認為正常濱岸沉積的灘壩砂體整體呈相對席狀平行于古海岸線分布,在局部構造較低部位形成不規(guī)則窄條帶狀的臨濱槽沉積;三角洲前緣改造型濱岸砂體兼具原始三角洲和現(xiàn)代濱岸沉積的形態(tài)特征,原始水下分流河道砂體自北東方向呈樹枝狀向海延伸;河口砂壩在原始水下河道河口處呈舌狀分布;席狀砂發(fā)生明顯側向遷移、以片狀分布。
[Abstract]:The Donghe sandstone body in Tarim Basin is not a simple coastal sedimentary product. It has unique sedimentary background in different areas and has developed sand bodies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models.Based on the drilling,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sedimentary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wave-controlled shoreline sand bodies in the Tarim Basin are revealed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Donghe 1 Oilfield in the Tarim Basi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nghe sandstone deposits in Donghetang area have developed a wave-controlled shoreline sedimentary system with a delta retrofit background, 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regional wave-controlled delta setting and was strongly transformed by waves and coastal currents during the transgression period.Forming the present shoreline sedimentary system.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sand bodies of the most obvious reconstructing zone are further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genetic types, and three types of sand body composition units are proposed: normal shoreline sedimentation typ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reconstruction type and estuarine dam reconstruction type.At the same time, the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and bodies are discuss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and bodies of the normal shoreline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flat parallel to the paleocoastline, and the irregular narrow strip-shaped riparian deposits are form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cal structures.The remade shoreline sand body in the front of the delta ha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original delta and the modern shoreline sediment, the original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y extends from the north to the east direction towards the sea, and the estuary bar distributes like a tongue at the mouth of the original underwater channel.Sheet sand has obvious lateral migration and distributes in flake shape.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復雜油氣藏精細表征與剩余油分布預測”項目(2011ZX05009-003)資助~~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冉;趙繼龍;劉少治;常少英;方芳;;草南地區(qū)東河砂巖尖滅線地震識別與預測[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2010年04期
2 顧家裕;張興陽;郭彬程;;塔里木盆地東河砂巖沉積和儲層特征及綜合分析[J];古地理學報;2006年03期
3 馮全東,劉傳川,胡艷革,何素文,方江雪;利用模型正演進行草湖凹陷東河砂巖尖滅線識別與預測[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楊春峰;楊云飛;馮全東;方江雪;;塔里木盆地阿北—順北區(qū)塊東河砂巖預測方法研究[J];中國西部油氣地質;2005年01期
5 劉辰生;郭建華;朱美衡;蘇調紅;;阿克庫勒地區(qū)東河砂巖儲集層特征及與鄰區(qū)對比[J];新疆地質;2008年02期
6 翟振飛;傅恒;黃海平;陶碧娥;;塔里木盆地托浦臺泥盆系東河砂巖沉積特征[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7 張振生,韓宇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區(qū)東河砂巖圈閉含油氣控制因素探討[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4期
8 焦翠華;王海更;劉太勛;劉曉兵;昌倫杰;牛玉杰;;傾角測井在東河砂巖沉積微相劃分中的應用[J];新疆石油地質;2007年03期
9 張惠良;楊海軍;壽建峰;張榮虎;耿忠霞;王波;;塔里木盆地東河砂巖沉積期次及油氣勘探[J];石油學報;2009年06期
10 曠理雄;郭建華;黃太柱;;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區(qū)東河砂巖油氣成藏與勘探前景[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李瓊;李正文;錢一雄;王咸彬;;塔中圍斜區(qū)東河砂巖地震速度分布特征與儲層預測[A];中國西部復雜油氣藏地質與勘探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馬德波;李明;賈進華;陳秀艷;;塔里木盆地東河砂巖地震預測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專題論文集[C];2013年
3 張紅梅;凌云;王曉平;;塔里木盆地哈得四三維區(qū)東河砂巖薄儲層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劉文彬;;塔里木盆地東河砂巖中含油砂巖的“封閉-滯后”現(xiàn)象[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孫玉善;申銀民;張麗娟;;用成巖巖相分析法剖析輪南東斜坡東河砂巖非均質性儲層[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6 李梅;李宇平;李秀明;張秋茶;汪海;盧玉紅;;塔里木哈得海相油田形成機理研究[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特約記者 連彬 通訊員 王永維;東河砂巖勘探思路確定[N];中國石油報;2003年
2 記者 王巧然 通訊員 陳華;哈得4功勛井產值突破40億元[N];中國石油報;2006年
3 曾旺 通訊員 李四川;勘探思想解放的典范[N];中國石油報;2005年
4 記者李東 特約記者高向東 唐浩;全國最大沙漠油田新增產能10萬噸[N];中國石油報;2010年
5 ;江澤民的殷切期望[N];中國石油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曉平;塔里木盆地哈得四油田東河砂巖隱蔽油藏處理解釋一體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永勝;哈得遜油田水平井含水率上升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周傳超;塔里木盆地小海子及哈德遜地區(qū)東河砂巖段沉積相及儲層夾層特征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3 蘇調紅;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統(tǒng)東河砂巖段儲層特征及評價[D];中南大學;2009年
4 姬安召;東河1油田石炭系東河砂巖段地質建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5 陳偉;東河1油田東河砂巖段儲層測井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6 郭思;新疆塔里木盆地阿克庫勒凸起于奇東地區(qū)東河砂巖儲層預測[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7 何曼如;HDD油田32井區(qū)東河砂巖段儲層綜合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8 王穎瑩;哈得遜東河砂巖油藏HD111井區(qū)地質建模及開發(fā)方案設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9 趙毅;塔中4油田東河砂巖測井儲層精細解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10 程木偉;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區(qū)石炭系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本文編號:17026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0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