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酸壓返排液重復(fù)利用研究
本文選題:酸壓返排液 切入點:高價金屬離子 出處:《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確定組成復(fù)雜、浮油和高價金屬離子含量高、酸性強的塔里木油田酸壓返排液處理后能否順利地配制壓裂液,通過對返排液水質(zhì)分析,提出了一套"過濾-化學(xué)沉淀-絮凝沉降-壓裂液配制"的處理工藝。大量的浮油影響壓裂液的溶脹及交聯(lián),濾布過濾可去除浮油與塊狀雜質(zhì)組成的黏稠物;高價金屬離子阻礙稠化劑分子的伸展,影響壓裂液的攜砂性能,碳酸鈉可直接沉淀金屬離子并中和殘酸;簡單處理之后需絮凝劑進一步絮凝處理,除去返排液中的小顆粒雜質(zhì)。將處理后的水調(diào)節(jié)至中性或弱酸性直接配制成壓裂液使用,可杜絕環(huán)境污染,緩解油田水資源匱乏問題。沉淀劑質(zhì)量濃度為145g/L、絮凝劑質(zhì)量濃度為1 000mg/L時,返排液中懸浮顆粒雜質(zhì)的去除率達98%,水質(zhì)平均粒徑2.36μm。利用處理后的酸壓返排液配制的壓裂液挑掛性能良好,其流變性能和黏彈性能與清水直接配制的壓裂液相差不大,均滿足SY/T 6376-2008《壓裂液通用技術(shù)條件》常規(guī)壓裂液性能標準,適用于塔里木油田超深井高溫高剪切要求。研究表明,酸壓返排液重復(fù)利用配制壓裂液的工藝是可行的。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fracturing fluid can be prepared smoothly after acid fracturing treatment in Tarim oilfield with complex composition, high content of floating oil and high valence metal ions, the water quality of backwater is analyzed. A set of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filtration-chemical precipitation-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fracturing fluid preparation" is put forward. A large amount of oil slick affects the swelling and crosslinking of fracturing fluid, and filter cloth filtration can remove the viscous substance composed of oil slick and bulk impurity. High valence metal ions hinder the stretching of thickener molecules and affect the sand carrying performance of fracturing fluids. Sodium carbonate can directly precipitate metal ions and neutralize residual acids. Remove the small particle impurity in the reflux fluid. Adjust the treated water to neutral or weak acid and directly prepare the fracturing fluid for use, which can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recipitator is 145g / L,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flocculant is 1000 mg / L, The impurity removal rate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reflux fluid is 98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water quality is 2.36 渭 m.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fracturing fluid prepared from the treated acid fracturing fluid are good, and the rheolog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fracturing fluid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fracturing fluid prepared directly with clear water. All of them meet the SY/T 6376-2008 general fracturing fluid performance standard and are suitable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hear requirements in ultra-deep wells in Tarim Oilfiel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cess of reusing acid fracturing fluid to prepare fracturing fluid is feasible.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油氣工程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學(xué)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
【分類號】:TE357.2;X74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翔;;柳林地區(qū)煤層壓裂液傷害評價及應(yīng)用[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16年04期
2 袁長忠;潘永強;杜春安;呂永利;梁雪;汪衛(wèi)東;;勝利油田瓜膠壓裂液返排液回收利用水質(zhì)指標[J];鉆井液與完井液;2016年05期
3 李倩;李智偉;;采油污水組成性質(zhì)對壓裂液性能的影響及消除方法研究[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16期
4 楊博麗;徐迎新;張冕;;壓裂返排液中懸浮物去除的室內(nèi)研究[J];油氣田環(huán)境保護;2015年04期
5 程曉剛;鄭yN琳;王建川;牛麗娟;;致密油水平井壓裂返排液回注處理技術(shù)研究與應(yīng)用[J];油氣井測試;2015年01期
6 吳萌;陳雁南;李強;王章河;;水中常見離子對水基壓裂液性能影響的研究[J];石油化工應(yīng)用;2014年08期
7 曹學(xué)軍;何興貴;;國外黏彈性表面活性劑壓裂液研究進展及應(yīng)用展望[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14年02期
8 韓卓;郭威;張?zhí)?王揚;鄒京倫;李澤鋒;;非常規(guī)壓裂返排液回注處理實驗研究[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4年01期
9 蔣繼輝;冀忠倫;趙敏;任小榮;;油田井場廢水中無機鹽對配制壓裂液的影響[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3年02期
10 鄭克祥;怡寶安;袁文義;王佳;;新疆油田烏夏斷裂帶壓裂液返膠原因與對策——以鳳城1井為例[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學(xué)芳;卜濤;劉舉;陳馥;吳紅軍;羅米娜;;塔里木油田酸壓返排液重復(fù)利用研究[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7年03期
2 王娟娟;劉翰林;劉通義;魏俊;林波;;東北油氣田可重復(fù)利用地層水基壓裂液[J];石油鉆采工藝;2017年03期
3 王佳;李俊華;雷珂;張旭;盧鵬飛;強龍;尉少華;;壓裂返排液處理技術(shù)研究進展[J];應(yīng)用化工;2017年07期
4 郭鋼;薛小佳;吳江;劉錦;李楷;范華波;;新型致密油藏可回收滑溜水壓裂液的研發(fā)與應(yīng)用[J];西安石油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17年02期
5 管保山;梁利;程芳;劉靜;薛小佳;胥云;;壓裂返排液取水應(yīng)用技術(shù)[J];石油學(xué)報;2017年01期
6 宋永亭;袁長忠;張守獻;呂永利;潘永強;汪衛(wèi)東;;濱37井工廠乳液締合型壓裂返排液回用處理技術(shù)應(yīng)用[J];鉆采工藝;2017年01期
7 張大飛;劉成;胡君城;常蕾;;移動式氣井壓裂返排液回收處理工藝技術(shù)研究及應(yīng)用[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7年01期
8 張麗;馬魯英;;油田壓裂返排液的常用處理方法[J];石化技術(shù);2016年12期
9 王順武;趙曉非;李子旺;于慶龍;;油田壓裂返排液處理技術(shù)研究進展[J];化工環(huán)保;2016年05期
10 袁長忠;潘永強;杜春安;呂永利;梁雪;汪衛(wèi)東;;勝利油田瓜膠壓裂液返排液回收利用水質(zhì)指標[J];鉆井液與完井液;2016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金鋼;楊晶;唐生;袁琳;孟婧;;還原性鐵和硫離子對聚合物性能的影響[J];油田化學(xué);2015年03期
2 高波;康毅力;史斌;游利軍;張曉磊;皇凡生;;壓裂液對煤巖氣藏滲流性能的影響[J];天然氣工業(yè);2015年09期
3 蔣繼輝;冀忠倫;任小榮;張海玲;;長慶油田壓裂廢水回收再利用方式探討[J];油氣田環(huán)境保護;2014年05期
4 何飛;胡耀強;李輝;;陸相頁巖氣井壓裂返排液處理工藝[J];油田化學(xué);2014年03期
5 卜有偉;郝以周;吳萌;陳雁南;;紅河油田壓裂返排液回用技術(shù)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xué)報;2014年06期
6 許劍;李文權(quán);;頁巖氣壓裂返排液處理工藝試驗研究[J];石油機械;2013年11期
7 劉友權(quán);陳鵬飛;吳文剛;熊穎;楊峰;趙萬偉;趙浩;;加砂壓裂用滑溜水返排液重復(fù)利用技術(shù)[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3年05期
8 戈月;王冠;汪偉英;祁麗莎;王雨;張承洲;;壓裂液對儲層傷害及性能對比[J];科技資訊;2013年25期
9 朱榮達;許劍;陳大彬;;頁巖氣開發(fā)廢液處理方法研究進展[J];化工管理;2013年08期
10 蔣繼輝;冀忠倫;趙敏;任小榮;;油田井場廢水中無機鹽對配制壓裂液的影響[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盛湘;張燁;;塔河油田奧陶系碳酸鹽巖地層轉(zhuǎn)層酸壓技術(shù)[J];石油鉆探技術(shù);2008年06期
2 ;深度酸壓改造技術(shù)在塔河油田有效應(yīng)用[J];吐哈油氣;2008年04期
3 劉長印;;重復(fù)酸壓改造效果分析評價[J];石油鉆采工藝;2008年02期
4 徐兵威;何青;王德安;李國鋒;張永春;;大牛地氣田多級注入酸壓工藝優(yōu)化研究與應(yīng)用[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3年03期
5 李子甲;塔河油田分層酸壓、采油管柱技術(shù)[J];新疆石油學(xué)院學(xué)報;2001年04期
6 袁學(xué)芳,常澤亮,周理志,李國明;砂巖儲層酸壓改造技術(shù)探討[J];油氣井測試;2003年05期
7 李中林;閆明發(fā);毛秀玲;;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酸壓工藝技術(shù)研究[J];吐哈油氣;2003年04期
8 張榮軍,蒲春生,聶翠平,時宇;振動—酸壓復(fù)合增產(chǎn)技術(shù)[J];天然氣工業(yè);2004年09期
9 胡國亮;塔河油田酸壓工藝技術(shù)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04年11期
10 陳志海,張士誠;深層碳酸鹽巖儲層酸壓改造后的地質(zhì)效果評價——以塔河油田縫洞型碳酸鹽巖儲層為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04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成俊;蒲春生;張榮軍;賈振旺;;碳酸鹽巖儲層酸壓工藝技術(shù)的概況和發(fā)展方向[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xué)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馮旭東;盧淵;田東江;蔡明金;康博;韓興杰;;利用多種方法評估碳酸鹽巖水平井酸壓效果[A];第二屆全國特殊氣藏開發(fā)技術(shù)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3年
3 華繼軍;賀鴻昌;;建南地區(qū)措施效果分析及下步措施建議[A];湖北省石油學(xué)會第十一次優(yōu)秀學(xué)術(shù)論文評選會論文集[C];2004年
4 時丕同;孫希瑞;朱駿蒙;王優(yōu)杰;;酸化及酸壓工藝在埕島油田古潛山油藏的應(yīng)用[A];渤海灣油氣勘探開發(fā)工程技術(shù)論文集(第十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清華;酸壓增產(chǎn):造縫導(dǎo)流 氣源滾滾[N];中國石化報;2013年
2 紫嵐;碳酸鹽巖酸壓改造技術(shù)[N];中國石油報;2003年
3 牟雪江;塔河油田深井酸壓層段深度突破6900米[N];中國石化報;2006年
4 張潤泰 耿宇迪;大型酸壓改造屢建奇功[N];中國石化報;2010年
5 宗鋼 周林波 趙曉;耐高溫地面交聯(lián)酸壓先導(dǎo)試驗獲成功[N];中國石化報;2011年
6 通訊員 盛玉奎 李冬青;華北晉古11井實施大型酸壓喜獲高產(chǎn)油流[N];中國石油報;2003年
7 戴瑩 付喜艷;鍛造海上壓裂利器[N];中國石化報;2011年
8 馬軍;為海相儲層改造奠定基礎(chǔ)[N];中國石化報;2009年
9 特約記者 劉振強邋通訊員 劉晏琨;大港油田鉆采院研制成功泡沫分流膠凝醇酸酸壓工藝技術(shù)[N];中國石油報;2008年
10 余國嬰 李作力;中原井下特種作業(yè)處完成AD12CH井酸壓施工[N];中國石化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6條
1 李愛山;碳酸鹽巖裂縫性油藏復(fù)合酸壓技術(shù)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xué);2007年
2 胥云;低滲透復(fù)雜巖性油藏酸壓技術(shù)研究與應(yīng)用[D];西南石油學(xué)院;2005年
3 馬先平;大港油田千米橋高溫低滲儲層深度酸壓理論與工藝研究[D];西南石油學(xué)院;2004年
4 伊向藝;碳酸鹽巖儲層交聯(lián)酸酸壓技術(shù)研究與應(yīng)用[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06年
5 曾平;高含硫碳酸鹽巖氣藏低傷害酸壓技術(shù)及壓后硫沉積規(guī)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xué);2006年
6 馬衛(wèi)榮;塔河油田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深度酸壓技術(shù)研究[D];西南石油學(xué)院;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郭艷杰;砂巖儲層酸壓技術(shù)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xué);2016年
2 代金鑫;裂縫性致密碳酸鹽巖氣藏體積酸壓優(yōu)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xué);2016年
3 王明元;高溫碳酸鹽巖儲層深穿透酸壓工藝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xué);2016年
4 向林;塔河油田控縫高酸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xué);2015年
5 閆鈺;大港潛山高溫油氣藏酸壓工藝研究與應(yīng)用[D];西南石油大學(xué);2016年
6 李年銀;塔里木輪南潛山裂縫型油氣藏高溫深井酸壓效果評價[D];西南石油大學(xué);2006年
7 岳翰林;超大規(guī)模酸壓技術(shù)研究[D];長江大學(xué);2012年
8 馮旭東;哈拉哈塘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酸壓效果評價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13年
9 左家強;碳酸鹽巖裂縫性油藏酸壓技術(shù)研究與應(yīng)用[D];中國石油大學(xué);2007年
10 賀鴻昌;建南氣田飛三段低滲儲層酸壓改造技術(shù)實踐及認識[D];西南石油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1573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7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