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扇三角洲前緣單一河道砂體識別與定量表征

發(fā)布時間:2018-02-28 12:37

  本文關(guān)鍵詞: 單一河道砂體 邊界識別標志 垂向疊置樣式 定量表征 興Ⅰ組 出處:《大慶石油地質(zhì)與開發(fā)》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定量刻畫具有復雜疊置關(guān)系的扇三角洲儲層單一河道砂體的時空分布特點,利用密井網(wǎng)區(qū)10口取心井巖心資料和588口井測井資料,以沉積學理論為指導,對遼河油田曙一區(qū)Du84塊興Ⅰ組扇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內(nèi)單一河道砂體進行定量識別。結(jié)果表明:單一河道砂體邊界識別標志包括高程差異、壩上孤立河道、厚薄厚特征、砂體側(cè)向疊置和河道間沉積等5種類型;垂向疊置樣式包括垂向疊置、錯位疊置和孤立型疊置等3種類型;扇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呈NE-WS方向展布,從近源到遠源位置河道分叉程度變高,寬度變窄,彎曲度增加,單砂體由垂向疊置型的連片分布變?yōu)楣铝⑿偷臈l帶狀分布。
[Abstract]:In order to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ingle channel sand bodies in fan delta reservoirs with complex superposition, the core data of 10 coring wells and 588 well logging data in dense well pattern area are used, and the sedimentological theory is used as a guide.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 channel sand bodies in fan delta front distributary channel of Du84 block I in Shu-1 area of Liaohe Oilfield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undary recognition marks of single channel sand body include elevation difference, isolated channel in Bashang, thick, thin and thick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five types of lateral overlay and interchannel deposition in sand body, three types of vertical overlay, three types of vertical overlay, staggered overlay and isolated overlay, and th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in front of fan delta distributes in the direction of NE-WS, and th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in the front of fan delta is distributed in the direction of NE-WS. From the near source to the far source, the channel bifurcation degree becomes higher, the width becomes narrower, the curvature increases, and the single sand body changes from the vertical superposition pattern to the isolated strip distribu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地質(zhì)大學;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2011ZX0503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潮控河口灣油砂儲層構(gòu)型及蓋層完整性評價研究”(41472119)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伊振林;;井震聯(lián)合窄小河道砂體預測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2 黃中歌;同曉山;;八面河地區(qū)河道砂體描述方法與應用[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3 劉忠明;;孤東南部地區(qū)河道砂體描述方法研究及效果評價[J];內(nèi)江科技;2013年06期

4 何苗;;單河道砂體刻畫的意義與發(fā)展[J];科技導報;2014年06期

5 舒志華;張立有;劉剛;;復合砂體中單一河道的識別方法[J];大慶石油地質(zhì)與開發(fā);2006年04期

6 金振奎;時曉章;何苗;;單河道砂體的識別方法[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10年06期

7 于德水;;薩北油田曲流型河道砂體建筑結(jié)構(gòu)研究[J];斷塊油氣田;2011年01期

8 張昌民;尹太舉;喻辰;葉繼根;杜慶龍;;基于過程的分流平原高彎河道砂體儲層內(nèi)部建筑結(jié)構(gòu)分析——以大慶油田薩北地區(qū)為例[J];沉積學報;2013年04期

9 張營革;郝志偉;;飛雁灘——老河口地區(qū)館上段河道砂體描述技術(shù)[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11期

10 金志勇;高文凱;韓東;張云怡;尹德森;;用時間序列分析方法識別廢棄河道[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孫魯平;鄭曉東;李勁松;楊昊;首皓;;河道砂體邊界識別及定量預測方法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曾銳;劉洪;;獨立分量分析技術(shù)用于主體河道砂儲層預測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郝蘭英;趙霞;何宇航;王淑琴;;大慶油田復合砂體單一河道識別方法研究及應用[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4 張爾華;高靜懷;;松遼盆地楊Ⅰ油層河道砂體的地震識別新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付志國;張永慶;楊會東;;關(guān)于河道砂體層內(nèi)非均質(zhì)性描述方法的探討[A];2004第三屆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吳艷菊;龍濤;馬馳;;曲流河道砂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單元劃分方法及建模技術(shù)研究[A];2004第三屆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邱德友;;井間連通圖繪制方法研究[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8 蓋麗鵬;王濤;吳麗文;姚坤乾;;孤島油田儲層構(gòu)型研究及應用[A];第四屆勝利油田北部油區(qū)疏松砂巖油藏開發(fā)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胡永華;河道砂體儲層技術(shù)理論填補空白[N];科技日報;2009年

2 實習記者 朱麗杰 實習生 習凱勛;窄小河道里“摳”出431萬噸可采儲量[N];大慶日報;2012年

3 劉國安 通訊員 劉萍;大港河道砂體巖性油氣藏勘探獲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4年

4 ;可視化分析技術(shù)識別河道砂[N];中國石油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方希銳;大型復合河道砂體精細地質(zhì)解剖及注水受效差異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小芹;扶余西5-16區(qū)塊儲層特征研究及聚合物驅(qū)效果評價[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2 秦旗;河道砂體大孔道特征及識別與劃分方法[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3 陳奮;大慶薩北西部點壩砂體內(nèi)部構(gòu)型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4 費繁旭;葡萄花油層擴邊區(qū)窄小河道砂體有效動用方式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5 田雪;井震結(jié)合河道砂體刻畫技術(shù)在薩中高臺子油層精細挖潛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3年

6 胡榮強;薩北二區(qū)密集取心井區(qū)河道砂體內(nèi)部構(gòu)型及薄夾層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7 李奎杰;薩中開發(fā)區(qū)高臺子油層窄小河道砂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8 王巖;淺層河道砂體描述技術(shù)研究與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年

9 邱輝;大慶南二區(qū)東塊河道砂體精細解剖與建模[D];浙江大學;2010年

10 王政;分頻技術(shù)在河道砂體描述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

本文編號:154733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4733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9e3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