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儲層熱液蝕變作用
本文關(guān)鍵詞: 熱液蝕變作用 蝕變礦物組合 自生礦物 儲層物性 上古生界 鄂爾多斯盆地 出處:《天然氣地球科學(xué)》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為典型的致密儲層,為闡明儲層致密化成因,應(yīng)用巖相學(xué)和地球化學(xué)方法,對砂巖成巖作用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上古生界儲層砂巖除了正常埋藏成巖作用外,還經(jīng)歷了強烈的熱液蝕變作用,形成了早、晚2期蝕變礦物組合。早期蝕變礦物組合為高嶺石+細鱗片狀伊利石+絹云母+石英等,代表了早成巖階段煤系有機質(zhì)熱演化形成的有機酸流體進入儲層發(fā)生的蝕變作用。晚期蝕變礦物組合為伊利石+綠簾石+鐵白云石+自形晶黃鐵礦+晚期硅質(zhì)膠結(jié)物,其中鐵白云石的δ13CPDB值介于-1.18‰~-11.97‰之間,平均值為-5.57%;δ~(18)O_(PDB)值介于-2.28‰~-15.10‰之間,平均值為-12.57%。晚期伊利石和高嶺石表現(xiàn)為LREE富集、HREE虧損,稀土配分模式為右傾型,δEu和δCe異常特征明顯。晚期成巖礦物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峰值為170℃,遠高于地層處于最大埋深時的成巖溫度。結(jié)合盆地構(gòu)造演化過程分析認為,早白堊世時鄂爾多斯盆地發(fā)生區(qū)域性快速沉降的同時,盆地出現(xiàn)了一次大規(guī)模熱異常事件,導(dǎo)致上古生界煤系烴源巖大規(guī)模生烴,形成的含烴流體與熱異常事件伴隨的熱液流體進入儲層,使儲層砂巖發(fā)生熱液蝕變作用,形成大量晚期熱液礦物組合,充填孔隙使儲層致密成為超低滲儲層。熱液蝕變作用對油氣儲層的影響值得關(guān)注。
[Abstract]:Upper Paleozoic in East Erdos basin is a typical tight reservoir,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auses of reservoir densification, using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the diagenesis of sandston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 Paleozoic Sandstone Reservoir in normal burial diagenesis, has experienced intens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he formation, early, late 2 altered minerals. Early alteration mineral assemblage of kaolinite + flake illite + + sericite quartz, organic acid fluid represents the early diagenetic stage of coal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formation into reservoir alteration. Late alteration mineral assemblages for Yili stone + epidote + ankerite + euhedral pyrite + late siliceous cement, the delta 13CPDB ferrodolomite value between -1.18% ~-11.97%, the average value is -5.57%; 8 ~ (18) O_ (PDB) values between -2.28% ~-15.10%, the average value is -12.57%. Late illite and kaolinite showed enrichment of LREE, HREE loss, REE patterns for the right type, Delta Eu and delta Ce anomaly. Late diagenetic mineral fluid inclusions peak temperature is 170 DEG C, is far higher than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rock into the maximum depth. Combining with the basin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analysis believe that the early Cretaceous Erdos basin regional rapid subsidence basi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large thermal anomaly, resulting in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 source rock mass hydrocarbon, forming hydrothermal fluid containing hydrocarbon fluid and abnormal therma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nto the reservoir, the reservoir sandstones occur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effect of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late hydrothermal mineral assemblage, pore filling the reservoir become dens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 influence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is worthy of attention.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xué)地球科學(xué)與資源學(xué)院;國土資源部巖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勘探部;陜西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單個流體包裹體CO2碳同位素顯微激光拉曼光譜分析研究”(編號:41173055);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熱年代學(xué)約束下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構(gòu)造復(fù)合帶的古地溫及抬升冷卻歷史恢復(fù)”(編號:41602128) 中央高;痦椖(編號:310827151062)聯(lián)合資助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3.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勘探部,陜西西安710021;4.陜西省地質(zhì)調(diào)查院,陜西西安710065)2017,28(1):43-51.[覃小麗,李榮西,席勝利,等.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儲層熱液蝕變作用[J].天然氣地球科學(xué),2017,28(1):43-51.]0引言熱液流體是指來源于地殼深部、溫度比所經(jīng)圍巖地層溫度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春萍;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儲層測井地質(zhì)評價[J];特種油氣藏;2004年01期
2 李錦華;;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儲層特征[J];石油化工應(yīng)用;2008年06期
3 王辛;周文;謝潤成;李正健;;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氣地化特征與氣源追蹤[J];天然氣技術(shù)與經(jīng)濟;2011年02期
4 郭福祥;;滇西上古生界分區(qū)和板塊構(gòu)造[J];云南地質(zhì);1985年03期
5 趙林,夏新宇,戴金星;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的運移與聚集[J];地質(zhì)地球化學(xué);2000年03期
6 付金華;段曉文;姜英昆;;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質(zhì)特征及勘探方法[J];中國石油勘探;2001年04期
7 袁志祥;陳洪德;陳英毅;;鄂爾多斯盆地塔巴廟地區(qū)上古生界天然氣富集高產(chǎn)特征[J];成都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5年06期
8 李仲東;過敏;李良;惠寬洋;永平;;鄂爾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廟地區(qū)上古生界低壓力異常及其與產(chǎn)氣性的關(guān)系[J];礦物巖石;2006年04期
9 鄭松;陶偉;袁玉松;鄒艷榮;王云鵬;趙長毅;胡圣標(biāo);;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氣源灶評價[J];天然氣地球科學(xué);2007年03期
10 尤歡增;李仲東;李良;惠寬洋;過敏;王震;;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壓異常研究中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J];礦物巖石;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劍;羅霞;單秀琴;馬成華;張水昌;戴金星;;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xué)[A];《國際有機裹體研究及其應(yīng)用》短訓(xùn)班第十四屆全國包裹體及地質(zhì)流體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馮少南;許壽永;林甲興;楊德驪;;上古生界的研究[A];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文集(1981)[C];1983年
3 羅霞;李劍;單秀琴;馬成華;劉銳蛾;張永昌;戴金星;;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xué)[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楊華;張文正;李劍鋒;昝川莉;;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的地球化學(xué)研究[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胡宗全;朱建輝;;渤海灣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資源潛力[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zhì)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6 鄭茂華;沈金松;;鄂北上古生界測井資料氣層識別與評價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楊磊;劉池陽;;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上古生界測井層序地層研究[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xué)及沉積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冉利民;;塔巴廟地區(qū)上古生界測井資料氣層識別與產(chǎn)能預(yù)測[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鄭和榮;胡宗全;;渤海灣盆地與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藏條件對比分析[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xué)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苗建宇;李文厚;;鄂爾多斯盆地子洲-清澗地區(qū)上古生界儲層研究[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xué)及沉積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代儉科;埕島上古生界兩層段試獲油氣流[N];中國石化報;2013年
2 張抗;“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氣勘探新層系[N];中國石化報;2011年
3 王孝祥 肖毅 李廣科 趙云波 吳明才;中國石化向青藏高原要油氣[N];中國石化報;2004年
4 袁偉邋秦伯平 彭旭峰;東部大氣田:榆林起狼煙紫氣從東來[N];科技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平;鄂爾多斯盆地橫山—靖邊地區(qū)上古生界儲層特征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15年
2 王偉力;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規(guī)律[D];長安大學(xué);2015年
3 李浩;鄂爾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烴源巖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15年
4 李仲東;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壓力異常及其與天然氣成藏關(guān)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06年
5 過敏;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10年
6 郭德運;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沉積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9年
7 袁志祥;論塔巴廟上古生界隱蔽氣藏[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05年
8 劉志武;華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儲層地質(zhì)與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7年
9 姜燁;鄂爾多斯中東部上古生界層序地層與深盆氣儲層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北京);2003年
10 陳全紅;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積體系及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立;延安氣田延氣2-延128井區(qū)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測井解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xué);2015年
2 胡維強;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xué)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xué);2015年
3 楊明明;延長東區(qū)上古生界盒8儲層特征及綜合評價[D];西安石油大學(xué);2015年
4 王倩;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動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xué);2015年
5 馬玉龍;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構(gòu)造演化、巖性與裂縫形成關(guān)系淺析[D];西北大學(xué);2015年
6 王方超;大港油田中南部上古生界沉積相分析及儲層研究[D];長江大學(xué);2015年
7 王新;延長東區(qū)上古生界本溪組天然氣分布規(guī)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xué);2015年
8 張飛;鄂爾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氣層測井評價[D];西安石油大學(xué);2015年
9 舒廣強;冀中坳陷大城凸起上古生界煤成氣成藏史數(shù)值模擬[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北京);2013年
10 張e鹐,
本文編號:1480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8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