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技術在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區(qū)儲層含氣性識別中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OBS技術在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區(qū)儲層含氣性識別中的應用 出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OBS 珠江口盆地 下行波鏡像成像 轉換波偏移 縱、橫波聯(lián)合反演 含氣性識別
【摘要】:當前中國海底地震儀(OBS)技術主要用于地球深部結構或水合物的研究,還未見直接應用于油氣勘探的實例。本文首次把能直接采集到轉換橫波地震資料的OBS技術應用于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區(qū)油氣勘探中。通過OBS數(shù)據(jù)采集并應用重新定位、重新定向、水陸檢合并、波場分離、下行波鏡像成像、轉換波偏移等技術,在稀疏OBS間隔下獲得了較高品質的縱波及轉換橫波地震數(shù)據(jù),并通過縱、橫波聯(lián)合反演獲得縱橫波速度比用于識別儲層及含氣性。含氣儲層表現(xiàn)為低縱波阻抗、低縱橫波速比的特征,與理論認識一致。實踐表明該方法得到成功應用,并可有效推廣到中國近海其他深水、超深水海洋復雜油氣勘探區(qū)。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have obtained high quality longitudinal wave and converted transverse wave seismic data under the sparse OBS interval , and obtained the high quality longitudinal wave and converted transverse wave seismic data through the joint inversion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wave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 and can be effectively extended to the other deep water and ultra - deep water offshore complex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reas in offshore China .
【作者單位】: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南海北部深水區(qū)儲層識別技術與評價”(2011ZX05025-003)資助
【分類號】:P618.13;P631.46
【正文快照】: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qū)后海濱路(深圳灣段)3168號中海油大廈南海東部石油研究院,518054。Email:zhuming2@cnooc.com.cn本項研究受“十二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南海北部深水區(qū)儲層識別技術與評價”(2011ZX05025-003)資助。朱明,顏承志,張衛(wèi)衛(wèi),劉軍,鄭彥鵬,支鵬遙.OBS技術在南海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斌;;海底地震儀重新定位:以東沙群島海域為例[J];熱帶海洋學報;2015年02期
2 張衛(wèi)衛(wèi);何敏;朱明;汪瑞良;龐雄;顏承志;;應用AVO技術識別深水區(qū)非亮點氣藏[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年01期
3 周濱;龔旭東;高夢晗;張建峰;;海底電纜交叉鬼波化雙檢合并技術改進及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2015年01期
4 楊金華;朱桂清;張煥芝;李曉光;郭曉霞;張華珍;郝宏娜;;影響未來油氣勘探開發(fā)的前沿技術(Ⅰ)[J];石油科技論壇;2014年02期
5 馬德堂;趙會兵;伍忠良;;基于直達波旅行時的OBS混合定位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5期
6 張莉;趙明輝;王建;賀恩遠;敖威;丘學林;徐輝龍;衛(wèi)小冬;張佳政;;南海中央次海盆OBS位置校正及三維地震探測新進展[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7 張衛(wèi)衛(wèi);;利用疊前反演技術規(guī)避地震振幅異常陷阱[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01期
8 李曉明;陳雙全;李向陽;;利用多分量地震數(shù)據(jù)反演近地表橫波速度[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04期
9 趙波;王峗;蘆俊;;多分量地震勘探技術新進展及關鍵問題探討[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03期
10 張衛(wèi)衛(wèi);顏承志;龐雄;申俊;何敏;薛懷艷;韓晉陽;;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區(qū)儲層AVO異常特征分析[J];中國海上油氣;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明;顏承志;張衛(wèi)衛(wèi);劉軍;鄭彥鵬;支鵬遙;;OBS技術在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區(qū)儲層含氣性識別中的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4期
2 范寶倉;陳文貴;王海昆;李慶收;;海底電纜Z分量橫波噪音特征分析及衰減方法[J];中國海上油氣;2017年03期
3 張建利;劉志斌;張云鵬;李維新;王峗;;兩種海底多分量波場分離方法的模型測試及改進[J];石油物探;2017年03期
4 張齊;韓立國;李洪建;張威;葉林;白璐;;基于F-K域交叉鬼波的雙檢合成技術研究[J];世界地質;2017年01期
5 劉思青;趙明輝;張佳政;孫龍濤;徐亞;詹文歡;丘學林;;馬尼拉海溝俯沖帶前緣(21°N)海底地震儀數(shù)據(jù)處理初步成果[J];熱帶海洋學報;2017年02期
6 李久;明君;李賓;谷志猛;黃保綱;;渤海L油田隔夾層地球物理特征及識別[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17年01期
7 牛雄偉;高金耀;吳招才;阮愛國;衛(wèi)小冬;劉晨光;李天光;沈中延;潘少軍;羅孝文;;南極洲普里茲灣巖石圈各向異性:海底地震儀觀測[J];地球科學;2016年11期
8 熊忠;張敏強;高順莉;陳華;魏峗;;南黃海中、古生界地震波場反射特征模擬與采集技術攻關[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6年05期
9 韓建光;于常青;張曉波;谷丙洛;王峗;陳鵬;;陸域凍土區(qū)天然氣水合物多波地震數(shù)值模擬研究[J];地質學報;2016年09期
10 楊濤;聶百勝;陳學習;;預置裂隙花崗巖受載破壞雙差層析成像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6年09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旭東;周濱;高夢晗;王志亮;張建峰;;復雜過渡帶海底電纜地震資料處理難點及關鍵技術——以渤海CF過渡帶勘探區(qū)塊為例[J];中國海上油氣;2014年01期
2 張煥芝;何艷青;孫乃達;李萬平;;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及前景展望[J];石油科技論壇;2013年06期
3 汪瑞良;劉軍;李麗;張豐麒;劉錚;曾驛;董永蒼;;M凹陷富油層段地震響應特征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5期
4 張衛(wèi)衛(wèi);;利用疊前反演技術規(guī)避地震振幅異常陷阱[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01期
5 趙建儒;曹雪蓮;白軍;陳春繼;張宏偉;覃素華;王澤權;閆群;;儲層預測技術在鴨西、柳溝莊地區(qū)的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S1期
6 劉百紅;李學云;李建華;莫阿玲;項亮;鄭四連;;彈性阻抗反演在儲層含氣性預測中的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S1期
7 劉麗華;呂川川;郝天珧;游慶瑜;鄭彥鵬;支鵬遙;潘軍;劉少華;;海底地震儀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及其在海洋油氣資源探測中的發(fā)展趨勢[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2年06期
8 韓復興;孫建國;王坤;;海水速度變化對地震波走時、射線路徑及振幅的影響(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2年03期
9 張衛(wèi)衛(wèi);顏承志;龐雄;申俊;何敏;薛懷艷;韓晉陽;;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區(qū)儲層AVO異常特征分析[J];中國海上油氣;2012年03期
10 丘學林;趙明輝;徐輝龍;李家彪;阮愛國;郝天珧;游慶瑜;;南海深地震探測的重要科學進程:回顧和展望[J];熱帶海洋學報;201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必孝,徐炳高;超致密砂巖儲層裂縫與含氣性識別[J];測井技術;2003年02期
2 趙明清;潘仁芳;;彈性阻抗及其含氣性的指示意義[J];中國科技信息;2012年14期
3 杜麗筠;;利用普羅尼濾波技術進行含氣性預測研究[J];海洋地質動態(tài);2008年05期
4 沙文武;;杭錦旗地區(qū)二疊系含氣性評價[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5年S5期
5 鄭海;李航;;儲層含氣性檢測及多信息融合技術在油田的應用[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2年10期
6 張華,徐磊,范炳恒,桑樹勛;兩淮地區(qū)深部煤儲層含氣性預測[J];安徽地質;2002年01期
7 郭少斌;王義剛;;快速評價泥頁巖含氣性及游離氣含量的方法[J];中國科技財富;2012年01期
8 任攀虹;王鳳琴;王娟;杜厚余;李勇軍;白生寶;;韓城礦區(qū)5~#煤層含氣性影響因素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年26期
9 田忠福;胡忠娟;孔令珍;;沈北煤田煤層含氣性特征[J];煤炭技術;2011年01期
10 廖林;陳漢林;牛佳文;;文昌A凹陷某氣藏地震非彈性效應與含氣性預測[J];石油物探;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鄭海;李航;;儲層含氣性檢測及多信息融合技術研究[A];第二屆全國特殊氣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3年
2 趙麗娟;秦勇;;深部煤層含氣性及其地質控因[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2010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來祥;唐文榜;王衛(wèi)江;;淺層河道砂亮點含氣性檢測的地震處理技術[A];1996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4 李五忠;趙玉紅;劉蔚;;利用測井、氣測資料評價煤層含氣性研究與應用[A];煤層氣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2010年全國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楊建超;湘鄂西河頁1井頁巖含氣性研究啟動[N];中國石化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薛雅娟;地震信號時頻分析及其在儲層含氣性檢測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辜杰為;基于時頻分析的地震含氣性檢測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2 席輝;裂縫與正、反韻律砂體組合關系及含氣性分析[D];西北大學;2010年
3 周洋;建南三維淺層儲層含氣性預測[D];長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277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2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