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驅替過程中重力舌進特征的核磁共振可視化實驗

發(fā)布時間:2018-01-13 16:38

  本文關鍵詞:驅替過程中重力舌進特征的核磁共振可視化實驗 出處:《石油學報》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重力舌進 核磁共振成像 臨界密度差 多孔介質 可視化驅替


【摘要】:重力舌進是一種巖心驅替實驗中常見的由于重力作用導致驅替劑沿巖心上緣或下緣突進的現象,其直接影響驅替劑的應用效果。由于在驅替過程中無法對巖心內部進行直接觀察,因此對重力舌進現象沒有直觀的認識。利用油藏數值模擬方法模擬了重力對水驅油過程中流體流動形態(tài)的影響,并利用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巖心驅替可視化實驗方法研究了重力舌進產生的條件及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一種獲得產生重力舌進特征臨界密度差的新方法。研究結果表明,驅替流體與被驅替流體的密度差是產生重力舌進現象最直接的原因;當實際的密度差大于臨界密度差時,則產生顯著的重力舌進現象;驅替介質的黏度和驅替流量對重力舌進特征的影響并不明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根據地層流體性質優(yōu)選驅替液的密度,減少重力舌進對驅替效果的影響。
[Abstract]:Gravity tongue is a cor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in common due to gravity caused flooding along the upper edge or the lower edge of the core into the phenomenon,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looding agent. Due to the flooding process cannot be directly observed on the internal core, so the gravity tongue phenomenon is not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of gravity fluid flow pattern of water was simulated by reservoir, and the use of factors for the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s of gravity tongu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based on core flooding conditions and effects, and proposes a new method for generating gravity tongue features critical density differe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 fluid and displaced fluid density difference is the cause of gravity tongue phenomenon is the most direct; when the actual density difference is larger than the critical density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The effect of gravity tongue penetration, viscosity and displacement flow of flooding media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tongue is not obvious; in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density of displacement fluid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formation fluid, and the effect of gravity tongue entry on displacement effect can be reduced.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上海市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上海市力學在能源工程中的應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U1663205,No.50874071) 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S30106) 上海市部分地方院校能力建設項目(12160500200) 上海市高原高峰學科建設項目資助
【分類號】:TE311
【正文快照】: 引用:狄勤豐,張景楠,葉峰,王文昌,陳會娟,華帥.驅替過程中重力舌進特征的核磁共振可視化實驗[J].石油學報,2017,38(10):1183-1188.Cite:DI Qinfeng,ZHANG Jingnan,YE Feng,WANG Wenchang,CHEN Huijuan,HUA Shua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 of gra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成偉;;還注采舌進圖一個理論基礎[J];天然氣技術與經濟;2014年03期

2 蘇玉亮,楊健,張鳴遠,張超杰,黃夢云;非均質地層中黏彈性稠油的驅替特征[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3 李論;;邊界元法在油藏驅替問題中的應用[J];圖書與石油科技信息;1995年03期

4 湯昌福;王曉冬;張靜靜;;注入非烴氣體提高煤層氣采收率的驅替特征[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12年05期

5 邰春磊;唐雷;;油相分布對驅替效率的影響[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6 田乃林,張巍,張喜瑞,林坤超;曙光油田杜124塊污水驅替室內試驗評價[J];斷塊油氣田;1998年01期

7 孫凱;邰春磊;唐雷;;河流相儲層驅替速率對驅替方向與驅替效率關系的驗證[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年04期

8 李希明;;微生物驅替盲端類剩余油的微觀實驗[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8年03期

9 劉振華;裂縫性地層流體驅替的分形模擬研究[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1999年06期

10 蘇玉亮,楊建,張鳴遠,薛海暉;變形介質中粘彈性稠油驅替特征[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陸業(yè)昌;周雯菁;董金鳳;李學豐;;微米級毛細管中聚丙烯酰胺水溶液與氣體的驅替[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貴文;滿萬祥;康治華;陳勇;張彬;白旭;;基于壓力驅替系統的輔助判別方式在油田開發(fā)中的研究及應用[A];創(chuàng)新·質量·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十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4年

3 陸業(yè)昌;周雯菁;董金鳳;李學豐;;靜態(tài)接觸角對三相流體自發(fā)驅替速度的預測[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5分會:膠體與界面化學中的理論問題[C];2013年

4 施曉樂;盛強;邢義良;劉維甫;;巖心CT三維成像與多相驅替分析系統研究[A];2004年CT和三維成像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天博;;CO_2注入深部鹽水層的驅替特征研究[A];低碳經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路浩;利用煉廠餾分油合成驅替劑的室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陳強;華慶油田長6_3儲層微觀地質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3 楊泉;稠油多功能驅替裝置的研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4 雷榮;微觀驅替動態(tài)圖象分析中的關鍵算法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5 周英芳;化學驅驅替特征及驅油效率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6 李達;特低滲透油藏驅替動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196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196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63e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